第161章 代替潛伏
回到家,
蘇家人看到一桌的飯菜,都愣住了。
羅桂蘭不是那種勤快的,煮飯菜熟就行了。
「愣著幹嘛,快坐下吃飯,
阿芷,這是你最喜歡吃的雞蛋羹,媽剛蒸好的。」她突然這麼和顏悅色,讓蘇家人都愣著,滿眼狐疑。
當初知道蘇白芷高考成績時,她還嘀咕,要是成績是蘇安的就好了,女兒已經是別人家的。
蘇雋華聽了她的話,差點忍不住擡手甩她一巴掌。
在蘇雋華心裡,蘇白芷的地位早就一躍升到第一位。
女兒又如何,能助力他的,他就願意捧著。
且理科狀元,還是接近滿分的,他的虛榮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誰家出個理科狀元,不是祖墳冒青煙的事?
顧忌著打老婆傳出去名聲不好,蘇雋華才生生忍下來了。
蘇白芷隻是對著羅桂蘭點頭,神色冷淡,沒多說什麼,扶著奶奶坐下吃飯。
羅桂蘭小心翼翼地觀察她,心裡懟著,自己拉下面子,做女兒的就不能順著台階下嗎?
大女兒被抓,她回到寧城後想了很多,
以後她隻能靠著二女兒了,蘇安估計都指望不上。
再怎麼說,二女兒都是自己帶大的,情分不一樣。
「吃飯吧!」蘇雋華輕咳了一聲,怕羅桂蘭說出什麼混賬話。
羅桂蘭瞪著他,一時無語。
她煮了一桌菜,沒功勞也有苦勞吧,連句漂亮話都不會說?
「阿芷,你以前住的房間,我重新換了被褥,床也換成大的了。」羅桂蘭壓下心底的怒火,耐著性子說。
上次去羅河村後,她就看出來了,現在二女兒不是那個以前會替她說話,會忍著委屈幫她的人了。
但她就是咽不下這口氣。
當初如果不是她的安排,二女兒能遇到那麼好的姻緣嗎?
不在羅河村,她可能連陸北宴的面都見不上。
還有羅河村小學老師……
想到這個羅桂蘭有些心虛,但隻是一瞬間。
蘇白芷應了一聲,把雞蛋羹給蘇安吃。
原主小時候是喜歡吃雞蛋羹,長大後就沒那麼喜歡了。
反而是蘇安更喜歡。
「謝謝姐姐。」蘇安眼睛閃亮,用勺子挖了一大口吃。
羅桂蘭眸光閃了一下,她是臨時想起做雞蛋羹的,沒做兒子的那份。
蘇雋華瞪了她一眼,眼神帶著責怪。
家裡不缺雞蛋,她卻隻做一份,其他人都不配吃嗎?
他父母年紀大了,也喜歡吃雞蛋羹的。
蘇白芷隻顧著吃飯,沒理其他裡人的心思。
爺爺奶奶早看透了羅桂蘭本性,當面不會說什麼,隻是心寒罷了。
蘇白芷覺得,羅桂蘭真沒小姨聰明。
蘇家能接觸到京市陸家,肯定也還有其他人脈。
這一年,她雖沒怎麼回家,但家裡的事都知道一些。
蘇雋華升得那麼快,現在已經是副院長了,可見爺爺奶奶他們已經把人脈搭上。
而羅桂蘭的職位卻不動,還是一個護士,
按她的工齡,搭點人脈,這時當護士長都可以了。
偏偏她盡做讓蘇家二老心寒的事。
吃完飯,蘇白芷送爺爺奶奶回筒子樓,把自己的東西留在家裡。
「阿芷,你老實跟奶奶說,陸家人有沒有看不起你?
不然…」陸北宴為什麼沒來寧城?
最後一句,蘇奶奶沒說出口,緊張地看著孫女。
蘇白芷:「陸北宴回家屬院的次數都很少,不是故意沒來寧城拜訪,是真忙。」
蘇奶奶看她神情,提起的心稍微落下一下。
去年在陸家過年,倒沒出什麼事,那邊禮數也做到了,可能是她想太多。
不過今年孫女能回來,她還是很高興的。
「今年不回陸家過年可以嗎?陸家那邊會不會有意見。」她繼續問。
蘇白芷搖頭:「回來之前我給京市打電話,今年陸老爺子不在京市過年,好像去參加高層會議了。」
她眉心微蹙,總覺得有點不對勁。
以陸老爺子的身份,不該跟著去才對。
此刻,
另外一邊,
西北貴省的一個寨落。
陸北宴和江峰正在看寨落的地圖,是這裡的裡長畫的,畫得很粗糙。
「隊長,咱們的任務是護送卧底離開,沒必要參與其中。」羅二牛啃著玉米棒子,說話間,玉米噴出來,他忙捂住嘴。
陸北宴繼續看圖紙,隨手在筆記本上寫寫畫畫。
這次閃影戰隊的人幾乎全出動。
但他們根本沒摸進紮根在這裡的那個組織。
這裡的裡長年歲大了,不管事,對什麼都和稀泥。
「你覺得,這些隻是寨落的惡勢力?」陸北宴頭都沒擡,不緊不慢地反問。
他剛來的時候,也以為這裡是一般寨落,隻是比較排外而已。
現在他不這麼想了。
貴省與M國接壤,民風也很接近,但在習俗上,還是有很大不同的。
苗族人敬畏天地和神明,不可能把土地荒廢,用來堆砌草料。
今年立春在過年前,以苗寨的習俗,是要「開秧門」的,這樣重大的節日,寨落卻靜悄悄的。
苗族人好酒,節日都要喝上幾杯,可陸北宴到寨落各家走動,卻沒發現有酒罐。
「隊長,你是不是發現什麼?」江峰不等羅二牛把玉米吞下,先問出口。
來之前,他仔細看過苗寨資料,也覺得有什麼不對勁,但一時沒想起來。
「立春!」羅二牛猛然拍頭。
陸北宴擡眸看了他一眼,眼神像在說,還沒蠢到家裡。
對農民來說,立春是大節氣。
對團結的苗族人而言,立春是他們的感謝土地的重要節日。
「前兩天就是立春了,田間沒有任何動靜,很不對勁。」江峰補充道,打開窗戶,入眼的霧氣繚繞的山峰。
往下看,梯田都蓄滿了水,一塊塊如鏡面一樣,把天空,白雲,連綿的山都藏進水裡。
陸北宴神色肅然:「什麼阻力,能讓他們放棄慶祝這麼重大的節日?」
「危及生命,不安全。」羅二牛瞪著眼珠子。
開秧門,插秧對他們來說是豐收的開始,在苗寨,育秧開始連他們喜歡的蘆笙都會收起來,怕驚擾了穀物生長。
苗家人對自然和萬物的信仰如此莊重,不可能輕易放棄過這麼重要的節日。
陸北宴神色凜然:「我代替他潛伏在這裡,你們先帶重傷的卧底回去,
跟秦團長他們說明情況,讓他們派人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