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如墨這位少傅,在春狩之前都會進宮教三位皇子箭術。
其實大皇子早就該學了,但他原先一直是皇後養育,嬌寵得跟眼珠子似的,辛苦的事情半點舍不得他去做。
去了太後宮裡,太後雖安排了文武,但他确實愚笨懶惰,每日趕着課業已經十分艱難,補得了一門,補不了兩門,天賦不夠,又不肯努力追趕,時常還變着法子偷懶。
如今最大的進步,大概就是每日去書房不會哭鬧了,學習态度勉強端正。
那習武師父便便宜了瑞兒,瑞兒跟着學了些基本功,也沒敢太刻苦地練,丹神醫說他需要循序漸進,不能着急,一旦再傷了腿便得不償失了。
所以,謝如墨教習他們射箭的時候,瑞兒有基本功在身,練了幾日已有不錯成效。
至于大皇子,他拉弓都費勁,練了一會兒,便這裡痛那裡痛,不想練了,在謝如墨嚴厲的态度之下,他才沒跑開,繼續練習拉弓,但态度十分敷衍。
二皇子也練習了兩天拉弓,第三天便開始射箭,雖然沒中靶,但力氣是有的,他态度很認真,也絲毫不喊苦。
謝如墨看了他幾日,誇獎他有進步,但是,小孩子的功底怎瞞得過謝如墨?
二皇子早就會射箭,力氣也是早就練出來的,一捏他的手臂便能知道。
三歲的三皇子就是來湊數的,他連弓都拉不動,隻拿了箭一根一根地投出去,也投不遠,但他覺得好玩,投一根就咯咯地笑着,玩得很高興。
謝如墨自然不會真讓他練,等他玩一會兒,便讓他練力氣。
三歲的孩子,正是活潑的年紀,皇叔叫他做什麼,他便做什麼,但持續不久,好玩的多玩會兒,不好玩的便又去投箭。
說是持續幾日都在練習,但實則一日隻有一個多時辰,還是以學業為主。
練一練箭術,是讓他們能在百官面前把弓拉開,自然不指望着他們真的能狩獵。
肅清帝每日都會遠遠看着他們練習,看看他們的态度,大皇子真是一如既往地讓他失望啊。
皇後也每天來,給孩子們帶來些甜湯糕點茶水之類的。
她每次來,都會先叫大皇子過來,給他擦汗,叮囑他要好好跟皇叔學。
但這番叮囑,便費了好些時間,磨磨唧唧地起碼一炷香功夫才會過去練習,練習到中途,又叫他去喝水吃糕點,因而這一個多時辰下來,大皇子實際練習的時間,連大半個時辰都不足的。
皇後倒是也不偏心,也給二皇子和三皇子準備,但每一次二皇子就隻喝水,喝完便繼續去練。
三皇子配合得很,有什麼好吃的,便用肉乎乎的小手拿起來往嘴裡塞,嘴巴也甜,一口一個母後真好地說着。
三皇子自然不會是皇後的威脅,所以皇後會逗弄他玩一會兒,有時候看着他投出去的箭就在腳下,也會跟着笑起來,俨然和幾位皇子一副母慈子孝的模樣。
德妃和淑妃都是沒有來的,隻派了人遠遠地守着,等練完之後便接回宮中去。
皇後之所以要一直守在這裡,是因為大皇子還是住在慈安宮,她能和兒子見面的時間少,自然便想多見一見,增進母子感情。
她怕久不在大皇子的身邊,大皇子會忘記她這位母後,大皇子是她所有的寄望,萬萬不可被人離間了母子感情。
這些,肅清帝自然也都看在眼裡,隻是并未幹預。
因為,他知道禁止皇後前來探望也沒有用,問題還是在大皇子那敷衍的态度上,他半分的認真都沒有,他隻是礙于皇叔的威嚴,不得不配合一下。
肅清帝看了幾日,歎了口氣對吳大伴說:“也許,有些鳥一輩子都學不會飛的,也壓根不想飛。
”
他開始思考,這樣逼迫大皇子到底有什麼意義。
有些人是真的天生便沒有鬥志,他們投胎來人世的時候,便是自折了翅膀的。
他不得不承認,他的嫡長子平庸又懶惰。
他的眸光,也漸漸地投向了二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