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都市言情 七零攜手嘴碎兵王,走上人生巅峰

第175章 争取到軍校進修名額

   1971年春節剛過完,衛建國就得到一個消息,一個讓他有點期待又有點糾結的消息。

   他們軍區有四個去軍校進修的名額,為期一年。

   都說不想當将軍的士兵的不是好士兵。

   剛下戰場時,衛建國覺得他的任務已經完成了,打算等到退伍,就好好過自己的小日子。

   剛結婚時,還和宋舒茜說過他的打算。

   但時至今日,經曆了這麼多,他想繼續留在部隊,長久地留在這裡。

   所以,他想去,想要去學習,去提升自己。

   但,去進修一年,意味着要離開家一年。這一年家裡的大事小事都要宋舒茜一個人處理。

   兩個孩子還小,衛建國擔心宋舒茜一個人處理不了。

   不說别的,家裡的菜地、院子和燒的柴火,宋舒茜就收拾不來。

   回來之後工作還可能會有變動。

   呂師長隐約透露過,要組建特戰隊,能參加的人都是各軍區拔尖兒的人。

   衛建國想參加。

   最近他一直處于矛盾和糾結中,看的劉新國都替他擰巴。

   “你咋想的,這麼好的機會,還不趕緊報名?”

   “放不下媳婦兒和孩子,你參加不?”

   劉新國想都沒想,脫口而出,“參加。這麼好的機會,你别說不知道這次機會意味啥。說實話,咱們軍區你是最有競争力的。

   一條28歲以下,營級以上軍官的規定,限制了多少人。

   遠的不說,新來那位張團長,羨慕的眼睛都紅了。我遇到過他去找領導,申請加入選拔。

   領導說,超一歲也是超,駁回了。啧啧,讓他知道你的糾結,不得氣死。”

   衛建國還是沒辦法做決定,“我回去商量一下。我媳婦兒也有自己的工作,我看看和她的規劃是否沖突。也得看看能不能找人幫忙照顧一下家裡。”

   劉新國想到宋舒茜,也覺得有這個必要,在生活上,宋舒茜确實不是一個很厲害的母親。

   突然就不羨慕了。

   王副師長和呂師長也在等衛建國做決定,他是他們最看好的人。

   前幾年活動鬧得兇,軍校也受到影響,好幾年沒有招生。

   今年恢複招生,是各方努力的結果。受到衆人的關注。

   “老呂,你說這小子會不會不報名,真是急死我了。”

   王副師長繞着屋子轉,如果衛建國不報名,他就動用手裡的權利,替他報名。

   這麼一個好苗子,不能這麼白白放過。

   呂師長看問題很去全面,“這不是小事兒,得兩口子商量着來,等着吧,明天就知道結果了。”

   他一點都不着急,悠哉看着滿屋子轉悠的王副師長。

   衛建國和宋舒茜結婚3年,他也看了3年。宋舒茜是個很聰明,很理性的人,她一定會支持衛建國去進修。

   一方面是支持他的工作,讓他的夢想不留遺憾。

   另一方面,這姑娘對自己的身份還有點擔心,不然那麼懶的一個人也不會去研究院工作,主要還是給自己加碼。

   現在衛建國去進修一年,回來前途一片光明,她自然會支持。

   現實和呂師長預料的差不多。

   當天晚上回來,衛建國飯都來不及吃,就拉着宋舒茜說了去軍校的事兒。

   “……媳婦兒,我舍不得你,也舍不得兩個孩子。”

   宋舒茜的第一反應就是,去呀,我有這麼多人照顧,轉念一想,她不在大雍朝了。

   這種下意識的反應,真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她說,“我知道你擔心我一個人生活,還要照顧兩個孩子,這樣我們一起想想可能會遇到的問題,一一列出來,看看解決方法。

   如果是我自己能搞定的,你就去。如果我實在沒辦法克服,我們就去尋求幫助,我想張團長他們也很希望你可以過去。

   這個機會非常難得,你的實戰經驗和單兵作戰能力,都是頂尖的。缺乏的就是理論知識,要想走的長遠,這些是必不可少的。

   不在這兒學,以後也會别的地方學。”

   宋舒茜看的很透徹,她隻是沒什麼事業心,又不傻。

   衛建國發展的越好,對他們這個小家越有好處,未來對兩個孩子的幫助也越大。

   兩口子拿出紙筆,很認真的列出了各種可能會遇到的問題。

   其中包括:家務活兒會加重,衛建國在家時,宋舒茜就沒自己洗過衣服;照顧兩個孩子,平時有衛建國在,他比較嚴格,兩個孩子有什麼壞習慣,他會糾正;兩個孩子可能會想爸爸。

   相比于未來,這些都是可以克服的。

   院子和菜地,衛建國可以找兩個關系好的小戰士幫忙收拾出來,甚至可以不種了,他們兩個不差錢,花錢買完全可以。

   孩子想爸爸,宋舒茜可以帶着兩個孩子去看他,到時候請同行的戰友幫忙照顧一下就可以了。

   最終兩人發現,基本上沒什麼解決不了的問題。

   衛建國和宋舒茜每個月工資差不多二百塊錢,在這個年代,是絕對的高收入人群。

   隻要花點錢,就能解決90%的麻煩。

   剩下的,家屬院和後勤部可以幫忙解決。

   沒有了後顧之憂,衛建國打算明天就去報名。

   宋舒茜卻提議,“一會兒我們再開一個家庭會議,讓兩個崽崽參與進來,征求他們的意見。

   咱們可以嘗試着讓他們思考,做決定。”

   “他們才兩歲,還啥也不懂呢,沒必要吧”,衛建國覺得不可思議,兩歲的孩子懂什麼。

   宋舒茜不這麼認為,“不都是一點點學的,誰也不是生來就懂。就是參與一下,然後引導他們做出和我們一樣的決定就好。

   這麼做的目的在于引導他們思考,讓他們對家裡的事情有參與感。

   未來一年你不在家,也可以讓他們學會對自己的決定負責。”

   衛建國……他們能懂嗎,才兩歲。

   “不是讓他們一下子就懂,主要是養成這個習慣,以後家裡的事情都要開會決定。時間長了,慢慢就懂了。

   等他們十歲左右,咱家的各種瑣事,就可以交給他們兄弟倆,我們在旁指導就好。

   我現在覺得,還好是雙胞胎,兩個人做什麼都有個商量的人。”

   在教育孩子上,衛建國一般是尊重宋舒茜的,他不懂的地方,都聽她的。

   第二天,他們就舉行了一個家庭會議。

   宋舒茜主持會議,她說,“衛硯南小同志,衛逸北小同志,過來,爸爸有事兒要和我們商量。”

   倆崽崽跑過來,一個抱着爸爸,一個抱着媽媽。

   衛建國讓他們兩個站好。

   “爸爸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和你們兩個還有媽媽商量,可能會影響咱們家以後的生活。

   是這樣的,爸爸現在有一個機會,可以去上學。

   但是學校在很遠的地方,爸爸可能這一年都沒辦法回家。”

   宋舒茜先表态,“我是支持爸爸的,我們無論什麼時候都要堅持學習。爸爸得到這個學習的機會很是難得。

   對爸爸的工作很重要。”

   出乎宋舒茜和衛建國意料,兩個孩子,都在思考。

   “爸爸,這個學習很重要?”安安問。

   “媽媽,我們可以去看爸爸?”這是樂樂問的。

   “對這個學習很重要,這個機會很難得,也是爸爸足夠優秀,才有這個去上學的機會。

   我們可以去看爸爸,但隻能去一次。未來一年,你們兩個要陪着媽媽一起生活。”

   “一年是多久?”

   “你們現在是三歲的小同志,等你們成了四歲的小同志,就是一年。”宋舒茜解釋。

   “爸爸你會想我們嗎?”樂樂問。

   “會,爸爸會非常想你們,會給你們寫信”。

   “那,我們同意爸爸去。”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