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回家真好
村子裡留守的人,立馬開始擺桌子熱菜。
“快,快把桌子擺好。”
“誰過來搭把手,先把火生起來,讓我熱一熱菜啊,這火都要滅了!”
“趕緊的,他們在外頭忙了一天,肯定都餓壞了。”
留在村子裡的人,有大半是要回北邊的,還有小半決定留在這個小村裡。
要在小村裡養老的,基本上都給了趙裡正銀子,讓趙裡正幫忙帶一些米面糧油回來。
當然,他們也清楚。
這麼多的米面糧油,光是趙裡正一家人,肯定是拿不回來的,還得靠村子裡其他的人。
所以啊,在趙裡正這些人離開後,他們便聚到了一起商量,打算由幾家人湊到一起,煮一頓大鍋飯。
等趙裡正他們回來了,可以立馬開吃。
決心回北邊的人知道了那幾家人的打算後,也加入了進來,各自回家拿來了米面和菜,說是湊着一起吃。
一來,一起吃熱鬧。
二來,就當是吃散夥飯了。
為了不讓外出的人餓太久,他們還提前把飯菜都煮好了,隻要人一回來,熱熱就能吃。
哪怕劉氏跟他們說,今晚趙裡正等人未必能回來,但他們還是提前準備上了。
說什麼,就算今天不回,明天中午也是要回的。
反正現在的天氣已經涼了,煮好的菜就算隔夜也不會壞。
如果趙裡正等人今晚回不來,那就把飯菜留着,等明天中午再吃!
總好過人回來了,卻還要回家去面對冷鍋冷竈。
劉氏一聽,
覺得也有道理,便沒再多言。
幸好啊。
幸好她沒阻止。
這不?
出去的幾十号人,一個不差,全部都按時回來了!
“大寶,三丫,你們回去拿碗筷,順便把你們幹娘家的碗筷也拿來。”
劉氏看到安小暖平安回來,心裡頭也高興,立馬讓孩子回家撿碗筷。
大鍋飯嘛,桌子椅子和米面蔬菜,還有裝菜的大盆可以各家湊,但吃飯的碗筷還是自己拿自己的。
吃完了再自己帶走,拿回去洗,大家夥兒都方便。
“哎喲,誰家做飯啊,這麼香的?”
林大娘大老遠就聞到菜香了,好像還煮了肉咧。
于是,忍不住說了句。
前去接人的二寶嘴快,立馬就道:“我和我阿奶今天帶着多多進山了,又抓到三隻肥肥的野兔!
正好村子裡的爺奶們說,要煮大鍋飯等着你們回來吃,所以我阿奶就出了肥野兔,做了滿滿一鍋的紅燒兔肉。
還有其他人也湊了點東西,有魚湯,有炖白菜,有炒雞蛋……”
二寶說着說着,就咽了下口水。
“林奶奶,你們待會兒放完東西後,趕緊回家拿碗筷啊,我都餓壞了,就等你們回來咧。”
“哎喲,那多不好意思啊!”
“還是回家好,回家就有飯吃!”
衆人聽了二寶的話以後,個個喜笑顔開,一掃方才的苦悶。
等回到村子裡,放下了采買回來的物資,更是片刻不帶猶豫就跑回家拿碗筷。
所有人将碗筷拿到村子中央時,這菜也熱
好了。
于是,大家夥兒也不啰嗦也不客套,找了位置坐下就開吃。
一開始,吃得還挺開心的。
白花花的大米飯和軟綿綿的白面饅頭,還有噴香的紅燒兔肉,誰吃了能不開心啊?
可吃到一半,說到這是散夥飯,這氣氛就有點不對勁兒了。
因為大家夥兒都明白,這是最後一頓大鍋飯了。
這一頓大鍋飯吃完,他們再也沒有機會聚在一起吃第二頓大鍋飯。
而人是情感動物。
大家夥兒一起生活了這麼久,又經曆了生死,哪能舍得分開啊?
但每個人對未來,都有自己的打算。
選擇不同,道路自然也不同。
“唉……”
廖大伯最先歎了口氣,道:“方才我還說回家真好,一回家就有熱飯吃。
現在滿桌的好飯好菜,我反倒沒什麼胃口了。”
“是啊,唉……”
牛嬸子也跟着歎氣,說:“也就咱們這群人,才能相處得如此和睦。
等到了新的村子,咱們這些外來的難民啊,還不知道會面臨什麼喲。”
“不管面臨什麼,有一點是肯定的。”
易大伯放下手中的大海碗,說道:“那就是,以後我們外出再回家,肯定沒人給我們準備熱飯熱菜了。”
話說到這,氣氛又沉了幾分。
是啊。
大家夥兒雖然沒有血緣關系,可相處了這麼多年,又一起經曆了這麼多事情,完全算得上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了。
這是極其難得的緣分。
如今,他們聚在一起,卻要親手斬斷這
緣分,怎能不讓人難過?
“劉大爺。”
安小暖見衆人都不說話,便朝坐在斜對面,決心要留下來養老的劉大爺道:“您真的不打算出去了嗎?
在這裡養老固然舒服,能省下一筆辦理戶籍的銀子,可這裡離縣城實在太遠了。
等我們一走,這地方就空蕩蕩的,日子久了,難免寂寞。”
如果可以的話,安小暖還是希望大家夥兒都出去的。
雖說現在再辦理戶籍,肯定沒辦法落戶到杏花村,可隻要離開這裡,未來的日子總能多幾分希望。
然而,劉大爺卻搖了搖頭:“小暖丫頭啊,你不必勸我們了。
我們一家就四口人,兩個老不死的,還有兩個兒媳婦。
這孫子都上戰場去了,以他們那膽小怕事的性格啊,恐怕早犧牲咯,我們也不抱什麼希望。
這孫女呢,幾年前都出嫁了,現在逃到了哪裡也不清楚。
找嘛,肯定是找不到的,錦國這麼大,我們也沒精力去找。
既然如此,倒不如不費那個勁兒了,就在這裡挺好。”
安小暖聽言,知道勸不動這一家,又轉頭看向另一家。
“愛梅嬸,你們家也不出去嗎?劉大爺家是沒有孩子,可你們家有兩個孫女呢。
就算你們不辦理戶籍,也得為兩個孩子着想啊,她們今年才十歲,難道要一輩子住在山裡嗎?”
一旁的張翠花聽言,也跟着勸了兩句:“是啊,愛梅嬸,你得為兩個孩子想想啊。
現在你不給她們辦
戶籍落戶,等過幾年想辦了,未必還能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