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端午插秧
好不容易等粽子蒸好,衆人便都迫不及待地圍坐在了桌前。
蘆葦葉包的白米粽個頭小巧,剝開以後瑩白如玉,撲面便是蘆葦葉的清香。
往上面淋點蜂蜜或者撒點紅糖,吃起來十分的香甜的可口。
不過大家最期待的還是大肉粽,畢竟這白米粽之前在山下的時候每年都會吃上一回,但是這肉粽還是頭一次吃。
宋冬梅一坐下便挑了個大的肉粽,忍着燙嘶哈斯哈剝開後,裡面頓時露出醬紅色油亮亮的粽米來。
用筷子從中間劃開,濃郁的肉香撲面而來,裡面躺着的正是被焖得酥爛的一塊大肉。
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齒頰留香。
“三嫂,娘,你們快嘗嘗,這個肉粽絕對比白米粽好吃!
”
吳氏笑了笑,“慢點,你看看你嘴上的油,哪有你這樣吃相的姑娘。
”
宋冬梅不好意思地擦了擦嘴角,随即埋頭去奮鬥她的肉粽去了。
吳氏和張素娘兩人喜好清淡,吃的是白米粽。
嘗過之後也紛紛誇贊味道清甜。
宋春山和宋夏江見自家妹子吃得這麼香,便也撿了個肉粽打開來嘗嘗。
宋硯擦了擦手,正準備去從裡面挑個給江清月剝。
哪知道反被她搶了先,隻見她利落地從籮筐裡挑了個肉粽放到了宋硯的碗裡,“你吃你的,我等下自己來。
”
宋硯低頭一看,隻覺得自己碗裡的粽子和旁人拿的都不一樣。
具體哪裡不一樣,一時還說不上來。
待他打開以後,一口咬下去,竟咬出了個鹹蛋黃出來,口中滿是鹹香綿密。
不等他開口詢問,江清月已經‘驚訝’地出了聲,“呀,唯一一個帶鹹蛋黃的被你趕上了。
”
此話一出,其餘幾人都驚奇地擡起頭往宋硯碗裡看。
筷子輕輕一夾,肉粽就被分成了兩半,緊挨着肉塊的旁邊果然露出了一顆黃澄澄油光光的鴨蛋黃來。
宋冬梅看得直眼饞,“就一個鹹蛋黃的麼?
”
江清月笑着嗯了一聲,“家裡鹹鴨蛋不夠,隻包了一個讨個好彩頭。
”
宋冬梅嘴角抽了一下,狐疑地看了一眼江清月,“三嫂,這粽子是你給三哥挑的,該不會你偷偷做什麼标記了吧?
”
此話一出,其餘幾人都抿唇低頭笑了起來。
江清月自然是不肯承認的,“哪有什麼标記?
隻是趕巧了,我還是最後挑的呢。
”
宋冬梅半信半疑地收回羨慕的目光,繼續吃起自己碗裡的肉粽。
但是明顯感覺沒有剛才那麼香了。
宋硯再次低頭吃粽子,隻是嘴角忍不住瘋狂上翹起來。
除了江清月她們一家,其餘人家也有不少跟着江清月學着包了肉粽的。
隻是包的不多,想着萬一不好吃,也不至于糟蹋了糧食和肉。
哪知道煮出來的肉粽獲得了家裡男人和孩子們的一緻好評,紛紛感慨包少了。
為了給孩子們解饞,于是決定再重新多包些肉粽。
過完端午的第二天,衆人便開始馬不停蹄地插起稻秧來。
之前墾好的那塊稻田早就已經蓄好了水。
水稻秧苗是各家各戶一塊湊種子播的,這會已經長得一個手掌那麼高。
為了及時把秧苗插下去,大家依舊是分頭行動。
女人和老人負責在秧田裡拔秧苗,這活計可以坐在小闆凳上幹,所以要輕松得多。
拔完的秧苗用幹草捆成一小把一小把的,據說是為了防止發秧瘋。
其實就是為了不讓秧苗散落。
捆好的秧苗被挑到水田,要找力氣的大的男人将一捆捆秧苗均勻地抛到田裡去,省得來回上岸拿了。
等秧苗抛好,負責插秧的男人們紛紛自覺站成一排,飛快地解開捆住的秧苗,麻利地用手撚開兩株苗子往水田裡插。
插秧是個技術活,不光角度力度間距有講究,最重要的一點,插秧必須要插在一條直線上。
光是這一點就淘汰掉了很多人。
江清月自認技術不到家,就不去湊這個熱鬧了。
秧田那邊,人也已經夠多了,她想插也插不上隊。
于是便帶着宋冬梅和孩子們去山坡上的旱地裡趕鳥。
這段時間,山裡的野菜陸續老去,野果還未成熟,這些鳥就把目光打在了剛長出來的莊稼嫩苗上。
看田趕鳥的活自然而然落在了孩子們的肩上。
孩子們自發想了不少的辦法,有用彈弓打鳥的,有用木棍綁着布條驅趕鳥的。
效果好是好,就是太費時間了。
總不能讓孩子們住在田邊守着。
今天有空,江清月就過來陪孩子們一塊趕,順便想想有沒有什麼一勞永逸的法子。
想來想去,還是決定先綁幾個稻草人出來。
雖然這法子現代不一定好用,但是對于這些沒怎麼見過世面的深山鳥來說,應該還是有一定的作用。
江清月帶着孩子們找來竹竿,先搭一個十字架作為稻草人的骨架。
捆緊了以後,再用幹草分别紮出頭和手臂以及身體的形狀。
這些步驟孩子們也多多少少會一些,之前在山下的時候就沒少跟着家裡的老人一塊做。
隻不過江清月為了以假亂真,特地往稻草人頭上戴個家家戶戶都有的草帽。
手臂上也系上兩根破布條子,這樣風一吹,布條子随風舞動,看起來更吓鳥了。
江清月做了一個,很快大家便都學着做了起來。
等旱地山坡這邊四圈插上以後,剩下的都被孩子們送到了水田那邊。
村長們看到孩子送來的稻草人,忍不住紛紛誇贊起來。
“手藝不錯,比我們之前在山下的時候紮的要好!
”
“是清月嬸子教我們紮的,鳥見了都不敢落下來吃莊稼了。
”
村長贊賞地朝着旁邊的宋硯點了點頭,“清月這丫頭主意就是多,聰明又能幹,原本當初你們成親我還不贊同,現在想來倒是你小子的福氣。
”
宋硯嘴角微揚,眼底盡是笑意,“她的确是極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