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許多人來認親
別看李家遭逢大難,但是對太子來說,李家還有大用。
李雲州才接管北疆幾天,不可能這麼快就肅清十萬大軍。裡面還有不少將領,是李家的心腹。
關鍵時候,是能當大用的。
所以太子這次見李朝雲,就是為了安慰李家。當然,更重要的是商議後面的事。
軍器監已經在研究那批火器了,聽說有兩個之前想不通的難題,這次直接突破了。
軍器監監正信誓旦旦跟宣德帝保證,今年一定能造出更適合在戰場上用的火器。
太子也在豫州雲台山內做足了準備,隻等著軍器監的圖紙了。
到時候隻要他先一步制出火器,儲位之事也就再無懸念。
李家對太子算是傾力相幫了,駐守在那的兩隊侍衛,是永嘉公主提供的。另外,永嘉公主多年積蓄的錢財,也都拿出來給太子準備做火器的原料了。
太子好,則李家好。
*
那日從宮裡出來後,李雲州就住進了還在修繕的寧王府。雖遺憾不能再探查李家,也不能再給李家添堵,但是於他來說,也算是新的開始。
從住到寧王府開始,李雲州就一天兩頓去沈家陪著老夫人用飯。
雖說不大合規矩,但是老夫人願意,誰也不會說什麼。
用老夫人的話說,她心疼自家孫女婿,孫女婿也孝順她,礙著別人什麼事了?
而且李雲州常來陪著用飯,也能沖淡些老夫人心裡的哀痛。
那日李雲州在慶元居用過午飯,就去了西院沈之修的書房,又吩咐文竹去把蘇清妤也請過來。
三人坐下後,李雲州開口說道:「老師,妹妹,你們說我是不是該認祖歸宗了?也十多天了,這時候找到親生父母,不會引人懷疑吧?」
他倒是不著急回李家,隻是想見母親林晚音,還得悄悄去榆樹衚衕。現在寧王府修繕的差不多了,他還打算接母親去享福呢。
隻有認祖歸宗了,才能名正言順做這些。
而且認祖歸宗後,還能少不少麻煩。
蘇清妤失笑不已,「哥哥是被那些來認你當兒子的,惹煩了吧?」
自打李雲州在乾陽殿公開了身世後,京裡多少人家紅著眼睛盯著他。
就這些日子,每天都有來認親的。
有說兒子丟了的,有說跟侄子走散的,還有說當時養不起,丟在路邊現在想找的。
李雲州當然知道這些都是假的,但是他知道別人不知道。還有同僚勸他,要多問問,萬一是真的呢?
就連皇上都在過問,這麼多就沒真的麼?
李雲州一個頭兩個大,整日在沈家待著,倒像是在躲清凈。
現在的李雲州,就是一塊無主的金疙瘩,誰都想趕緊撿回家。
李雲州聽她提起這事,苦笑了一聲,「所以還是趕緊塵埃落定吧,正好這事了結了,就該籌備婚事了。」
蘇清妤想了想,「可這事需要一個契機,總不能直接就說你是蘇家的孩子。全京城都看著呢,可大意不得。」
李雲州也低頭思量,確實急不得,貿然相認皇上那也不好解釋。
一直沒怎麼說話的沈之修忽然開口問蘇清妤,「過幾日就是四月十八了,你是不是要陪著二嫂去護國寺?」
蘇清妤一愣,不知道他怎麼忽然又提起這事了。
點頭道:「是,我和二嫂說好了,給沈鴻相看秦家那位二小姐。」
沈之修說道:「我記得聽誰說過,永嘉公主每年四月十八,都要去護國寺一趟。」
李雲州立馬點頭,「對,她是每年四月十八都去。」
蘇清妤嗤笑了一聲,「我看她是壞事做多了,去求佛祖原諒吧?」
沈之修聽李雲州這麼說,便低聲交代了蘇清妤幾句,蘇清妤頓時眼睛一亮,「三爺這個主意好。」
李雲州也點點頭,「這確實是個好主意,到時候再讓周先生幫著驗明一下,旁人也就無話可說了。」
蘇清妤心說,還好有周先生在,不然這親還真不好認。
現在已經不是他們自家的事了,而是整個朝堂都盯著。
回到正房後,蘇清妤把翡翠叫到了近前。
吩咐道:「你去找一趟雪姨娘,讓她四月十八去一趟護國寺。具體怎麼做,我會詳細跟你說。」
「你跟她說,這次的事辦完,我立馬送他們一家三口離京。」
翡翠記下蘇清妤說的每個字,轉身出府去傳話了。
一轉眼,就到了四月十八那日。
這次同去的,除了蘇清妤和楊氏外,還有沈月和沈鴻。
沈月是去給沈之衡夫婦還有沈昭點長明燈,沈鴻本不想去,後來還是楊氏請沈月幫忙。沈月才央求二哥,求他陪著她一起去點長明燈。沈鴻一想,這本也是他該做的,便應了。
女眷坐車,沈鴻騎馬。再加上伺候的丫鬟婆子,浩浩蕩蕩不少人。
楊氏和蘇清妤帶著沈月一輛車,馬車上除了茶水,還備了點心盒子。
蘇清妤低聲問道:「二嫂,這位秦家二小姐,就是和先太後長得像的那位麼?」
秦家是先太後娘家,據說這位二小姐很像她已經故去的姑祖母。但是蘇清妤沒見過先太後,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像。
楊氏點點頭,「就是她,很得秦家老夫人的喜歡。所以這幾年老國公夫人在老宅,也把她帶到身邊。」
這京裡關係盤根錯節,秦家老夫人出自張家,所以秦夫人叫張老太君一聲舅母。
楊氏又道:「秦家對親事也挑剔的很,聽說禮部尚書丘大人也去提親了,秦家連相看都不想相看。」
蘇清妤搖頭道:「丘家不行,根基太淺,秦家不會同意的。」
兩人說話的時候,馬車便已經出了城門。
在京裡還不覺得怎樣,一出了京城,就看見漫山遍野的海棠花開的燦爛。
沈月趴在馬車的窗邊,盯著山上的花看,移不開眼。
楊氏打趣她,「咱們府裡花還少了?你看這野花倒是看的來勁兒。」
沈月搖搖頭,「咱們府裡的,跟這山上的比,品種雖然名貴,但是顯得小家子氣。」
「還是這山上的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