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雲吞面
縣城不大,賣年貨的集市主要還是集中在城東,據說城西也有個小市場,隻是東西不全也沒那麼好,價格還貴。
原本大家說好的就是在城東的集市採購,目的也是為了靠近購買的宅子,如果買得多了,先回宅子放一趟再出來也不遠。
除了剛才進屋的幾個人,還有家裡的老夫人,其他人還不知道已經購買了宅子。
不公開的原因,一是怕透露了風聲,二是擔心家裡的孩子因為知道家裡有銀子,而對生活有所懈怠。
早上一輛馬車提前進城,幾個妯娌也隻以為是景永誠和景長寧要去跟周偉他們會面而已,就是以後見著了這間宅子,最多也隻認為是租的。
城東的集市東西更多、更好,也更齊全。因為大戶人家或者在官府裡當差的,包括讀書人大多都居住在城東。
出到外面的正街,才發現跟早上剛到時冷冷清清已經截然不同。
由於靠近年關,街上人潮如織,誇張到你會以為整個縣的人都集中到這來了,百姓再窮再苦年還是要過的,像景長鳴一家這樣什麼東西都不買的,整個縣可能挑不出幾個。
「集市內人太多,我們還是先在旁邊找個攤子,先把肚子解決了。」莊氏道。
靠近年關三教九流都喜歡在集市裡混,找錢的花錢的都喜歡紮堆,可以說是龍蛇混雜,這個時候大家口袋裡的銀子最多。
今天莊氏懷裡揣了不少銀子,還有好幾張銀票,雖然有比她高出一個頭的大兒子站在旁邊,她還是擔心銀子被偷。
景春熙撒嬌:「大舅母,那裡有個雲吞攤子,來的時候我就看見了。」
莊氏:「早就知道你們惦記著這個。」還沒進城,幾個孩子就惦記上了雲吞面,她這個做母親的哪裡會不知道?
在京城景春熙就喜歡吃餛飩,聽四表哥從夥伴那聽來的接嘴描述,覺得雲吞跟餛飩肯定是差不多一樣的食物,隻是南北差異叫法不同而已。
村子裡的人告訴四郎說:「縣城的雲吞面最好吃。」但他們的說法,那雲吞面是鮮得可以連舌頭一起吞下去的,說那湯是面的靈魂,成功勾起了他們的食慾。
景春熙也想嘗一嘗,所以剛才車子拐進宅子前面那條街的時候,她就默默記住了這間鋪子。
與其說是鋪子不如說它是個攤子,因為門面實在太小,砌了三個竈眼的竈台就沒有了位置,客人吃面是在鋪子前面的走廊和屋檐下,門口的竹竿上頂著一塊黑布綉金字的旗子,上面就是三個寫得並不工整的字「雲吞面。」
出門在外肯定是要將就孩子,再說莊氏也沒吃過雲吞面。剛才扛那麼多米面,她肚子早就空了,大郎一路出來也一直喊餓。
雲吞鋪子跟集市口還隔著一條街,這個時辰攤子上的人也不少,居然需要排隊的,一個不太寬的長方形桌子就橫擺在鋪子前面,離竈台也就一臂寬的距離,桌子三面擺三條長凳,長凳都坐滿了人。
還有的人占不到位置,直接搶張小凳子,把面碗放在凳子上,拿雙筷子低頭就吃,吃一碗面從頭到尾一直蹲著,也不知道腳會不會麻。
不管是趕車的還是穿著綢緞長大褂的人,為了佔個位置見縫插針,根本都不講什麼禮儀顏面,倒是形成了一道京城裡根本見不到的獨特風景。
看到這樣的場景,景春熙一旦不覺得尷尬,反而感覺很有食慾,如果不是味道特別好,哪裡會那麼多人搶?她覺得村子裡的人說好吃的肯定是這一家。
既然決定要吃,莊氏就展開了她的那十八般武藝,她不是那等不知道轉換的人,特別是流放這一路來,蹲著、站著、坐著,野地裡都吃習慣了,看見一個位置空出來,就搶先把景春熙壓了進去,氣得旁邊一個搶不到的八字鬍直瞪眼,莊氏也不理他。
「坐好了就不要起來,待會大舅母給你端雲吞面。」一坐下去如果再起來這個位置準沒了,景春熙老老實實地坐著,靜等大舅母服侍。
再往前面看,正在煮雲吞的竈台那大郎已經交了銅闆,讓掌櫃的給煮三碗雲吞面,在別人盯位置的時候,他早就排隊了。
莊氏站了一會兒,好不容易搶得一張小闆凳,也不怕被煙熏,大喇喇坐到相對靠近竈台的位置,等!
竈台是由一個老婆子在掌勺,外面一個漢子應該是他的兒子,正在收拾碗筷,擦桌子,洗碗,偶爾又進去切把蔥、添把柴、加點水什麼的,手忙腳亂,根本不見停的時候。
景春熙現在坐的前面,就是長方形的食桌,桌子靠外的三面全部坐滿人,九個位置景春熙就佔了其中一個。
食桌靠裡的一面,坐的應該是母女倆,看年紀應該是婆子的兒媳和孫女,孫女也才十歲的樣子,客人都先在她這裡交銀子才換來一張寫有編號的紙牌,拿著牌子就可以排隊端雲吞面。
她那三十齣頭的兒媳正在包雲吞,隻見她一小疊十幾張麵皮在左手,右手一隻筷子在碗裡的肉糜上輕輕刮一下,筷子上粘了尾指大的肉團,再快速往麵皮上一貼一卷,筷子一抽,左手兩根手指輕輕一捏一彈,一個雲吞就包好掉到面前的簸箕裡,速度非常快,一眨眼功夫就可以包十幾二十個,景春熙看得眼愣愣的。
這速度比包餛飩快多了,果然幹什麼事情都是熟能生巧,真是自愧不如。
一個正在排隊的應該是熟客,可能排得久了,忍不住嘟囔了一句:「楊婆子,離過年還有不少天呢!怎麼就漲了價,往年不是年初一才開始漲的嗎?」
那婆子手腳非常麻利,漏勺起起落落又給排隊的人裝上了兩碗,滴幾滴香油,撒一把蔥花,再舀上一勺子的酸菜:「您的兩碗好了。」
再繼續把包好的雲吞隨便一數,繼續下進滾燙的肉湯裡,這時候才有空搭話:「你也不進集市去看看,現在年貨都漲成什麼價了?我們這大過年的做這幾文錢的買賣容易嗎?再說這漲價也就是年前年後十來天的事,多要得你幾個銅闆?」
她雖是這麼發牢騷,但是臉上的笑意卻很濃,巴不得天天都過年,天天都這麼撿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