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默認 第231章 弱雞們
出去逛了大半日,又吃了一頓酒樓裡的美食。
老太太和月紅的新鮮勁兒一過,祖孫倆還是覺得在家裡待着好啊!
安逸、自在。
尤其是月紅,到了孕後期,如廁的頻率越來越高。
在外面總會多有不便,在家就舒坦多了。
因着月紅經常在前院正堂等候王伯趕着馬車回來。
徐氏還給正堂裡添置了一張柔軟舒适的搖搖椅。
方便她随時半躺着休息。
這不,剛回到正堂,月紅就躺在搖搖椅上,慵懶的像隻玩累了的貓。
老太太走過來拉着月紅的手,一臉慈愛地說。
“大丫頭今日累着了吧?”
月紅輕輕點頭。
“是啊,阿奶,這出去逛了一趟,我這腰都有些發酸,還是家裡待着舒服。”
暗香收拾好買回來的東西,端着新鮮的水果和點心過來。
“姐姐,可要吃點橙子?”
“這會不想吃呢!”
月紅瞅瞅那一樣樣精緻的吃食,完全沒有什麼胃口。
老太太瞧出了她的心思。
“這懷着孩子啊,口味是多變的,不想吃就先回你們的院子歇着。”
月紅點點頭。
進門前她們就問過常護院了。
王伯這會沒出門,應該是在訓練室傳授月初武藝。
三嬸沒有與她們一同回來,而是去了巷口處的鋪子裡,要把郎中的診斷早些告知三叔知曉。
左右無事,月紅暗香姐妹倆就回到了後院。
暗香絲毫不覺着累,她去了二号院子鍛煉身體。
月紅則是回了自己的房間睡覺。
臨近晚飯前,柳樹林從米面鋪子回來,帶回了她們預訂的年糕。
徐氏從他手中接過來打算拿去廚房,不解的問。
“她爹,這年糕哪來的?”
這事兒徐氏真不知道,老太太下午去了偏院,看老管家給月娥講功課...
柳樹林笑着答。
“是醉仙樓裡的夥計給送來的,說是咱們家倆姑娘專門預訂的。
下午就送來了,我本想早些拿回來,不過雲貴他們倆口子提前回柳家村了。
鋪子裡隻有我和月忠兩個在,抽不開身回來。
你放心,這盒子沒打開過,沒沾到灰塵。”
徐氏點了點頭,笑道。
“原來是這樣,這倆丫頭還想着這口吃食呢?以後也别麻煩人家幫送了,想吃的時候我過去那邊買就成。”
說完這事,徐氏又關心起鋪子裡的生意。
“今日鋪子年後第一天開門營業,鋪子外鬧了那麼一場,鬧事之人被官差帶走後,也就順利多了。
拉過去的兩車精米精面很快就賣完了,倒是來買蠟燭的人多了不少。
快到正月十五了,有不少人想自己做蓮花燈去河邊許願,打聽咱們家有沒有那種短小的蠟燭。”
柳樹林邊說邊跟着徐氏往廚房走去。
徐氏輕笑着調侃。
“慣的他們,咱們鋪子裡就隻有這一種蠟燭,他們自己不會剪短了來用啊?
這些讀書人是不是把腦子讀傻了,不懂得靈活變通。”
“還是我媳婦聰明。”
進了廚房,柳樹林就麻利的忙活起來。
夫妻倆有說有笑,廚房裡很快就傳出飯菜的香味。
.....
接下來的日子回歸到年前那般狀态。
鋪子那邊正常運轉,每日仍舊隻拉兩車精米精面過去。
得知有人在柳家米面鋪鬧事後。
羅縣令次日就派衙役送來一面寫着“誠信經營”的錦旗。
是不是誠信經營還真不好說,畢竟誠信經營這個概念很籠統。
以他們家鋪子裡貨品的質量和價格,那絕對是不負顧客絡繹不絕的前來購買。
但就不知一本萬利算不算是誠信經營了?
當然這事兒除了王伯、月紅、暗香也沒第四人知曉。
錦旗上面寫有“清水縣縣衙”幾個字。
這含金量就很大了,代表着當地縣衙權威認證。
完全能震懾住一些同行們的惡意滋事。
這面錦旗就挂在鋪子裡最顯眼的地方。
前來購糧的人有不少識得字的,不愁沒人幫着宣傳出去。
柳宅這邊更是安甯祥和。
有常護院腰配大刀守在門房裡,家裡每個人都很舒心。
徐氏每日在家打理前後院子,負責一家人的一日三餐,日常所需。
她還念叨着過段時間要去買一隻小豬回來養,被月紅直接否決。
養豬多麻煩人啊,又要給它準備豬食,又要給它清洗豬圈。
月紅空間裡肉食豐富,且能不限量的供應,可不能讓她阿娘為了養豬而忙。
“阿娘,别養豬了,氣味兒大,咱們家這不是養了一隻小狗花花嗎?”
徐氏....
這看家狗和口糧豬也能相提并論?
不過話又說回來,她們家确實不差肉食。
親家公帶回那麼多豬肉、雞肉、魚肉、羊肉...
吃不完,根本吃不完。
上次還讓大伯娘和三叔他們帶回去不少。
徐氏斷然不會反對月紅的意見。
就怕乖女真聞不得那味兒,沒見乖女從不去馬棚那邊嗎?
不養就不養吧!沒準城裡人不興養豬。
王伯又開始了他的忙碌生涯,庫存裡的糧食充足,可補可不補。
隻是甯虎那邊蠟燭的需求量更大了些。
不知是過年期間揮霍一空,還是為迎接即将到來的元宵節,不少商戶去他那下了訂單。
如今已經不是考慮蠟燭的銷路,而是蠟燭數量跟不上的問題。
王伯不得不趕着馬車出去重操舊業。
是以,月紅哪怕如今已是身懷六甲,多數時間還得留在前院等候着。
王伯心疼大閨女月紅不能安心養胎,幹脆叫上小閨女暗香一起趕着馬車出門。
這樣出去一趟回來也能多裝一馬車的貨物。
老太太上次在酒樓裡點菜不識得字,自我感覺有點丢人。
小月娥跟着老管家學習讀書認字時,她也跟着坐在一旁豎着耳朵聽。
到底是年歲老了,學習能力不夠、記憶能力不行,一天下來啥也沒能學會。
柳月初沉浸在他的習武訓練中,認真對待的态度讓月紅都懷疑人生。
真有人是武癡嗎?
自家小弟可别練武把自個兒練傻了,看來還得多讓他出去增長一些見識。
....
青雲巷是一條寬敞清幽的巷子,這條巷子不允許攤販們擺攤售賣。
沒有小販們高昂的叫賣聲,自然也就沒有市井小民那些讨價還價的喧嚣和吵鬧。
這條傳聞中可以行大運的巷子,從年初八開始逐漸就熱鬧起來。
有不少學子結伴同行,他們身邊帶着書童。
一個二個意氣風發,談笑風生,瞧着像似對未來充滿了無限的憧憬。
一位身着青色長衫的學子,手持書卷,他身旁的書童背着書箱,緊跟其後。
這位學子口中還念念有詞,似在溫習文章。
另一位身着白色長袍的學子則顯得更為灑脫,手中折扇輕搖。
與同伴們談論着古今之事,不時發出爽朗的笑聲。
在常勝眼裡猶如一群神經病。
天兒那麼冷,你們拿着個折扇裝什麼樣子?
還不如拿個小木凳,走累了還能随時坐一會。
那邊又有幾位學子圍在一起,對着巷道邊枝條枯槁的柳樹評頭論足,各抒己見。
時不時冒出一句臨時創作出來的詩詞。
常勝雙手抱臂,肩頭靠在門房邊上,一臉鄙夷的看着緩慢走動的弱雞們。
“有這個閑工夫來這裡行大運,不如先在家将身子骨練紮實一些。
省得進了考場,熬不過那幾天幾夜的苦頭,豎着進去橫着出來。”
易老爺子正捋着胡須觀望,聽了這話,險些扯下自己的胡須。
老管家和老太太也齊齊看向常勝。
“常護院,你小聲些,省得那些學子們聽到,過來跟你理論,他們文鄒鄒一套一套的,咱們可說不過。”
老太太好心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