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頓悟
出了空間,暗衛們激動地無以言表。
蘇川綳著小臉,看到眾人眼睛裡的光彩,忍不住伸手拉了拉宋錦繡的衣袖。
外面就留了她和暗一,還有兩個小個子三十五,三十六,主子啥時候也把她變沒了試試唄。
暗一也很鬱悶,他雖然快頭大,可他是跟在斥候兵的後面的,為了擋住斥候兵的視線,過一線天的時候,一直是吸著肚子,側身貼著山壁,像壁虎一樣爬過去的。
他忍不住問暗七:「主子把你們扔過來的?從天上飛還是從地底下傳過來的?」
「噗嗤」
暗七忍不住笑了起來,上天入地?頭可真能想象。
眾暗衛也都笑了起來。
暗一更鬱悶了。
宋錦繡笑道:「抓緊趕路,有時間我讓你們也見識見識怎麼上天入地的。
把自己的秘密和暗衛們分享,也讓宋錦繡心情愉悅了一下。
這些人自從認主那天起,就和她連在了一起,不能有愛,不能結婚生子,所有的一切行動,喜怒哀樂都是為了她這個主子。
這讓生活在人人自由平等的社會裡的宋錦繡心裡有些愧疚,如今分享了自己最大的秘密,反而讓她心情一下子就放鬆了。
他們沒有愛,那就讓自己去愛護他們吧。
突然,宋錦繡靈台一陣清明,她就這樣在行走中頓悟了。
眾人說說笑笑,腳下不停。
斥候兵一頭霧水。
卻說尋寶鼠君君,借著黎明前的黑暗掩護,大搖大擺進了十八路軍軍營,
大營裡靜悄悄的,燈火通明。
「嘿嘿,你哥他們一定正睡得香,我要是鑽他們被窩裡,會不會把他們嚇得光著腚跑出來?哈哈哈……」
尋寶鼠君君惡作劇地幻想著見到宋春生等人後,以怎樣的方式出場更刺激。
然而它走著走著,卻發現整個大營,除了把門的,巡邏的,裡面空空如也。
它一個帳篷一個帳篷看過去,發現帳篷裡堆滿了木頭。
這第十八路定國軍是怕淋濕了木頭沒柴燒火做飯?
它看看天上繁星閃爍,這也不像要下雨了呀?
拂曉時分,天邊漸漸泛白,鳥兒也開始在枝頭啼鳴,新的一天即將開始。
「君君,可找到了我大哥?」連夜趕路的宋錦繡和它神識交流著。
斥候兵一邊前進一邊用棍子敲打著路邊的雜草,以防有蛇。
趕夜路,得順著山脊走,否則就會迷失方向。
對於第十八路定國軍營裡情況,君君還有點懵。它呲溜呲溜轉了一圈了,愣是沒看明白這裡在搞什麼名堂。
它背著雙手,隻用兩隻後爪來回踱步,「太奇怪了,這裡就像是在唱空城計似的,除了巡邏的士兵外,這裡十個營帳九個都是空的。更奇怪的是營帳裡不住人,放的都是木頭。」
空的?放木頭?
宋錦繡皺眉,問斥候兵:「第十八路定國軍一共多少人馬?」
斥候兵道:「以前百越人還算老實,第十八路定國軍主要是巡邏,有五千人,但是最近和百越人已經打了好幾場了,百越人吃了幾次虧,於是就出動了象兵。
為了對抗象兵,在殿下來之前,大將軍又派了一萬兵馬過來,不過戰鬥傷亡難免的,現在不知道還剩多少。」
斥候兵說著,突然想到了什麼,又道:「以前大將軍是坐鎮餑餑山的,他一直親自領兵和南疆王的主力對抗著,後來戰線拉長,大將軍為了掌控全局,才退到後方的。」
宋錦繡看了斥候兵一眼,斥候兵連忙道:「真的,是百越人和哀撈人都參戰以後,大將軍才……」
宋錦繡皺眉:「為什麼要解釋?」
斥候兵道:「長公主殿下都上了戰場了,我們大將軍卻坐鎮後方,有人說是殿下對大將軍有意見,所以要親自視察後,好寫摺子向陛下告狀。」
宋錦繡無語了。
她才來了幾天呢?真是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必然有閑言碎語。
竟然傳主子的閑話,蘇川頓時不高興了,冷冷道:「這些人吃飽了撐的,殿下什麼時候說要告狀了?」
斥候兵低下頭,這幾天下來,長公主殿下為人隨和,還親自給他烤肉吃,所以他才敢壯起膽子替大將軍解釋。
而這個小護衛,太冷了,月光下她的小臉更加嚴肅,一個眼神就要殺人似的。斥候兵偷偷看了看蘇川,弱弱的道:「殿下是監軍,難道不是來挑毛病的嗎?」
宋錦繡:……
啥叫她就是來挑毛病的?難道作為監軍就得挑毛病才正常嗎?
自古監軍和主帥不和的現象歷史上並不罕見。
比如唐玄宗用邊令誠做監軍害死了高仙芝以及封常清,讓本可提前結束的「安史之亂」延續了八年;
還有,在雍熙北伐中,監軍王侁與主帥潘美、副將楊業之間發生爭執,王侁的堅持導緻楊業冒險出兵並最終戰死。
這裡的歷史,宋錦繡知道的不多,但從斥候兵的眼中,她能看得出來,這裡監軍和主帥之間的矛盾也是一樣的。
宋錦繡也明白,監軍和主帥之所以有矛盾,這主要是由於監軍的特殊職責和權力所導緻的。監軍負責監督軍隊,確保將領對皇帝忠誠。
就因為監軍大都是皇帝的心腹,擁有很大的權力,包括生殺大權。
如果他再幹預軍事指揮……就會導緻監軍與主帥之間的關係緊張,甚至對立。
宋錦繡是監軍,她是肯定會幹預南疆戰事的。
但宋錦繡有知之自明,她不會隨便指手畫腳的。戰略上她可以提意見,至於軍事策略上,還是聽衛大將軍統一調配的好。
為了南疆戰事,她也可以聽命於衛大將軍指揮。沒有利益衝突,自然可以和平相處。
於是她一面拽著青藤攀爬著,一邊解釋道:
「目前,南疆戰役,不是某一路的推進戰,而是邊境線上到處開花的全面防禦戰爭。」
她來了,這戰爭就不止是防禦,而是要進攻了。
宋錦繡爬上一塊大石頭,回身拉了一把蘇川,讓她跟上,這才繼續道:
「大將軍在這裡幾十年了,他對這裡可以說了如指掌。所以他坐鎮後方更能總攬全局。
而本公主初來乍到,作為監軍,我應該到前線各路軍中視察一遍的,我要親自熟悉了解這裡的一切,懂不?這和大將軍沒有關係,而且,你放心,本公主也不會向陛下告狀的。」
告什麼狀?有事自己解決了就是,她又不是手無縛雞之力的太監監軍,她是長公主,有龍虎營,還有蘇墨的四萬蘇家軍,她用得著寫什麼摺子給千裡之外的皇帝告狀?
宋錦繡一邊快速穿梭在山林中,一邊耐心地解釋著,她得通過斥候兵的口,把自己的意思傳達下去。
大戰將至,她可不想傳出什麼監軍和主帥不和的流言出來,軍心不穩可是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