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選陸政君還是喬守言
「我就直說了,我看好陸政君,他不僅實力過硬,而且執行任務的經驗,相當豐富,沒人比他更合適了。」範正豪說道,他毫不掩飾對陸政君的欣賞。
這個任務確實難度係數很高,也確實有有去無回的風險,但高風險,伴隨的往往都是高收益。
如果陸政君能順利執行完這個任務,榮歸部隊,那麼這將是他履歷上,非常漂亮且震撼的一筆,對他以後升職,大有裨益!
越到後面,就越是難往上升。
一個部隊有多少人,而其中排長、營長多少人?團長、旅長多少人?師長和軍長地數量,就更少了。
「先把陸政君列入名單內,其實……我覺得那個喬守言也不錯,他自從升了團長後,越發優秀了。」朱建安道。
起初,喬守言的表現隻能算是中規中矩的佼佼者。
但他自從升任團長之後,實力明顯上升了許多,現在更是成了三位教官之一。
沒辦法,這可是他天天跟陸政君「切磋」,以及練習秘籍之後的成長。
「我同意,也可以先把喬守言納入名單內。」廖成業說道,他同樣認可喬守言目前的實力和表現。
「還有其他合適的人選嗎?」範正豪問道,腦子裡飛快地思索著。
一陣沉默後,並沒有新的人選提出。
所以,目前對這個任務考慮的人選,就是在陸政君和喬守言之中,擇其一。
三位軍長看向彼此,算是都認可了這個「名單」。
「我想了想,還是喬守言更適合這個任務。」朱建安突然說道,言辭間有了明顯的偏向。
而範正豪更偏向陸政君,當即問道:「為什麼?我倒是覺得陸政君更合適。」
「那你們分別說說理由。」廖成業道。
「剛才咱們也商量了,這個任務得安排假死,還可能一去就是好幾年,我並非不認可陸政君的能力,而是陸政君現在已經結婚了,咱們得考慮一下實際的情況!」
「要是等他完成任務回來,他的妻子改嫁了怎麼辦?」朱建安拋出了一個最現實,也最頭疼的問題。
因為任務執行者要假死——等於是抹斷這個人的親緣關係,父母親人會悲痛,那妻子呢?
對於年輕的軍人家屬來說,在這樣的情況下,人家改嫁是無可厚非的事情,部隊也絕對不能幹預,畢竟何種任務是機密,哪怕是軍人的家屬,也不能知道這件事。
他們可以在陸政君假死後照顧著他的家屬,但是不能阻止他妻子改嫁。
若是他媳婦在陸政君死後過個一兩年的要改嫁,那時候陸政君還沒回來,總不能阻止吧?
用什麼理由阻止?告訴人家女同志真相?這是部隊絕對不允許的!
要是陸政君最終死了,倒是「簡單」,可要是陸政君沒死,最終光榮回歸,他要怎麼面對已經改嫁的妻子?
其中涉及的道德倫理問題,非常艱難。
畢竟以這種機密程度的任務來說,是絕對不可能告訴家屬的!
「而喬守言同志目前是單身,他沒結婚也沒處對象,因此就不存在這個問題,所以他更加合適。」朱建安又補充道。
廖成業沉默了……
朱建安提出的問題,相當現實,且不得不考慮,畢竟部隊也要對士兵負責,不能隨便把一個人推出去執行任務。
「但咱們是選人出去執行任務,不是去送死!」範正豪語氣嚴肅了許多,一臉正色道,「能不能順利完成任務,能不能活著回來,我覺得,這才是我們最應該考慮的問題!」
「喬守言的進步我承認,但要是論綜合實力、作戰經驗,各方面的條件來看,無疑還是陸政君最優秀、最適合。如果選喬守言,的確是沒有剛才說的那些事兒,但若是任務期間他犧牲了如何是好?」範正豪鏗鏘有力道。
廖成業聽著也覺得沒錯。
這就兩難了!
「我還是覺得喬守言更合適,咱們部隊也不是不通情達理的地方,再說了……你憑什麼就覺得,人家喬同志不能完成任務了?」朱建安問道,言辭逐漸變得尖銳。
「我什麼時候說喬守言完不成了?但要是喬守言能完成,那我覺得陸政君不會比他差,你就說論實力,這兩個人誰更強?」範正豪當仁不讓,他覺得自己的思路,完全沒錯。
他並不是出自任何私心,純粹是就事論事。
「你就說,喬守言能完成的任務,他陸政君能不能完成?但陸政君能完成的任務,喬守言又是不是百分之百能完成?我不是偏向誰,可部隊要珍惜每個士兵的性命,不可隨意冒險!」範正豪義正詞嚴。
朱建安:「……」
他在心裡默默咒罵範正豪,真是會上高度!
這番話說得,他竟然是無法反駁!
畢竟,兵王的實力就擺在這裡,要論現在部隊裡年輕一代,誰是第一人,顯然非陸政君莫屬,毫無懸念!
可即便如此,朱建安還是更加看好喬守言,他覺得陸政君執行任務回來,看見妻子改嫁,那真是慘不忍睹的畫面!
總不能人家陸政君完成任務光榮歸來,本來是好事兒,結果媳婦沒了吧!
而且就他所知,陸政君因為上次的傷勢,已經失去了生育能力,這件事在部隊內都已經傳開了,那肯定不會有假。
換做是以前的陸政君,他可能還會想著,人家媳婦改嫁了也不能責怪,大不了等陸政君回來給他安排相親,再找個媳婦。
但他不能生育,還是二婚,有多少姑娘還樂意嫁給他?
能答應的估計條件都沒他現在的媳婦好!
「我還是覺得喬守言更合適。」朱建安說道。
「不,還得是陸政君。」範正豪也很堅持自己的意見。
他當然知道有風險存在,而選擇陸政君,是風險最低的選擇,且完成這項任務後,對陸政君來說,是非常有益的一件事,他覺得,男人要建功立業也沒錯。
總之,兩人東說東有理,西說西有據,沒人是出自私心,都是站在部隊的角度,為了任務、為了士兵的個人利益在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