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氏這個人從小就好強。
家裡條件不好,沒什麼機會學手藝,她就每天去幫村裡的一個寡婦幹活,求著她教了一點針線活的手藝。
寡婦怕她搶了自己的飯碗,並沒有教太多,不過陳氏憑著自己領悟,倒真的成了手。
能給人做衣裳,綉個簡單的物件,賺點錢補貼家用。
因為她的這個賺錢手藝,家裡也是把她多留了好幾年,眼看著再不嫁人年紀就太大了,這才匆匆忙忙找了媒婆,要了三兩銀子的彩禮,把她嫁給了張大力。
張大力家裡沒什麼人。
那三兩銀子也是他做苦力一點一點攢下的。
雖然娶了媳婦後錢沒了,但是好在兩個人都勤快,又夫妻同心。
日子也過的下去。
可惜老天不眷顧。
因為家裡條件差,陳氏生完孩子後沒有養好身體,一次風寒,讓她的身體留下了病根。
往後幾年,陳氏的身體越來越差。
張大力一個人賺的錢,既要養活幾個孩子,又要給陳氏治病,一度堅持不下去,到了要賣孩子的地步。
陳氏想了想,小花差點被帶走的那天,距離現在也就半年多的時間。
可就是這短短的時間內,家裡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陳氏的身體好了。
張大力賺的比以前多了。
就連兩個女兒,也都能賺錢了。
陳氏都怕這是假的,是自己在做夢。
她哭了一會兒,顧慮到葉欣染還在眼前,趕緊擦了擦眼淚,「謝謝葉娘子啊!你真是我家的大恩人!」
葉欣染笑了,「嫂子,我這是知人善用,要說謝,你就謝謝自己,能想到送兩個女兒去讀書,這不正好用上了!」
陳氏心中一股暖意湧了上來。
她就是不想讓孩子將來過得太苦,才會想到送她們去讀書。
送去的時候也沒想那麼多。
哪想到竟然真的派上用場了呢!
可說起來,這學堂也是因為葉欣染才建起來的。
歸根結底,還是要感謝她。
和陳氏有著相同想法的,還有大柱娘。
自從嫁到雲邊村,她最得意的事,就是連著生了兩個兒子。
但是兒子長大後,她卻開始發愁。
兒子娶媳婦那是要給彩禮的。
彩禮不夠,就娶不到好人家的姑娘。
就算你七拼八湊借來了彩禮,人家一打聽,你家裡條件差,也不會同意。
張大柱一直喜歡東溝村的孫淑芹。
提了兩次親,孫家也沒同意。
後來二柱去蕭家幫忙,掙了不少錢。
大柱娘用這些錢修繕了房屋,又添置了幾件傢具。
孫家聽說了消息,這才鬆了口。
現在大柱成了親,又被選中去作坊裡幫忙。
孫家人對張家又高看一眼,大柱和媳婦倆人也過得蜜裡調油,這一切都多虧了蕭家。
「要我說,蕭家就是咱們村裡的福星。」
她吃飯的時候,對自己男人說道。
大柱爹一向不善言辭,不過媳婦說的這話他同意。
「蕭淮安是運氣好,那個葉氏才是福星。」
「對,」大柱娘贊同。
「蕭淮安剛來的時候咱們的生活也沒什麼變化,還怕他弄出什麼不好的事兒來,所有的改變,都是從葉娘子嫁進來之後開始的。
我現在啊,真後悔生了兩個兒子,要是有一個是女兒就好了!」
大柱爹斜了她一眼,「生個女兒咋地,你還能養成葉娘子那樣的?
咱家祖墳就沒股青煙!
現在倆孩子都能掙錢,你就知足吧!」
……
兩天後,葉欣染定的模具和包裝紙全都到齊。
賣豬油的鋪子也都打好了招呼,每天早上把豬油給他們送到村子裡來。
葉欣染又對外宣布要收木柴。
一捆木柴給六文錢。
那些沒被選中的人本來已經開始準備出門打工,一聽還有這生意,又都留下不走了。
一捆柴給六文錢,一天打上兩捆柴,那就是十二文錢。
比出門打工合適!
等第一車豬油送到的時候,這作坊也算是正式開張了。
村長選的二十個村民早早的就來到了作坊,摩拳擦掌的準備幹活。
葉欣染卻沒急著開工,而是先拿來了二十份合同契書。
「這是我撰寫的合同書,我們把規矩和醜話說在前頭,也免得日後麻煩。
因為大家都不太識字,我特意叫了裡正叔過來幫大家看看,要是沒什麼問題,咱們就簽字畫押。」
裡正也是臨時被通知了這件事。
他沒想到葉欣染做事這麼細緻。
他先把合同書大概看了一遍,看完之後,點點頭說道:
「我覺得欣染在裡面說的沒有問題。」
他念道:「在本作坊工作人員,必須嚴守配方秘密,不得私自外洩,不得將作坊材料私自帶出,違者罰銀500兩。」
「500兩?」
幾個人驚呼一聲。
「把我們捆一起賣了,恐怕也不值500兩。」
葉欣染道:「這個合同書,就是為了守住洗臉皂的配方不外洩。
讓我們的作坊能夠長久的做下去。
隻要我們作坊能一直做下去,在場的各位也能一直在這裡賺錢,這其實是雙贏的局面。
當然了,如果有人覺得不合理,現在就可以退出,我再另外招人。」
「簽字之前,我也先把工錢說一下,方便大家考量。」
葉欣染又接著說,
「我們的工錢安月結算,乾的活不一樣,工錢也不一樣。
暫時,男子是800文錢一個月,女子是600文錢一個月。
每個月的第一天發上個月的工資,一個月可以休息兩天,不扣工錢。」
「啥?還有休息呢?在家待著白給錢,還有這樣的好事?」
大家面面相覷。
大柱第一個站了出來。
「我簽,這有什麼的,隻要我不從作坊偷東西,不把作坊的配方告訴別人,不就不罰錢了嗎?
就算沒有這個文書,我也不會做這樣的事。」
「那倒是!」
二蛋娘也說道:「咱們給人家幹活,就應該守人家的規矩,這種好活打著燈籠都難找,我也簽。」
「那我也簽!」
「我也簽!」
最後,二十個人誰都沒走。
都在合同文書上籤下了字,蓋上了手印。
不會寫名字的,裡正還要現場教他們寫名字,這才算完。
簽完了字,葉欣染給他們進行了分工。
熬豬油,收集草木灰的有五人。
熬煮石灰水的兩人。
勾兌成品的四人。
負責搬運的四人。
壓模三人。
打包裝盒的兩人。
第一天其他人沒有工作,隻有熬油工坊裡的四個人留了下來。
桃花和小花隨後也來到工坊。
按照葉欣染的指示,將搬來的豬油過了秤,核對了數量,並用賬本登記上。
然後,第一鍋的豬油,就開始熬制了。
工坊的上空升起了濃煙,代表著他們村除了種地,又有了別的營生。
村子裡的人隻知道這玩意從早到晚的燒火,得費好多柴火。
卻不知道他們的命運,也會隨著這個作坊的開啟而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