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櫃的覺得我這一罐藥膏,能賣多少銀子?」葉欣染先問道。
李大夫看了看:「我看二十兩銀子沒問題。」
葉欣染搖了搖頭。
「二十兩銀子太少。」
「要是藥效真的有那麼神奇,二十兩銀子確實不多。
可是你這個藥膏現在還沒到一葯難求的地步,得先讓人們用上,大家口口相傳覺得好的時候,你再提高價格嘛!」
李大夫見葉欣染什麼都不懂,便好言提醒道。
哪有一口吃個胖子的,做生意的事情也要講究個循序漸進才行。
「李大夫覺得,能買我這個藥膏的,是什麼樣的人?」葉欣染也不爭辯,繼續問道。
「當然是身上有疤痕,想要去掉的人。」
「錯!」
葉欣染說。
「怎麼錯了?」李大夫不服氣。
「應該是身上有疤痕,但是想要去掉的有錢人。」
「沒錢的人難道就不愛美嗎?」
這一點李大夫不服氣。
葉欣染道:「沒錢人當然也愛美,但是在吃飽飯和變美之間,他肯定會優先選擇先吃飽飯。」
「在實現飽暖之前,其他的就顯得不那麼重要了。」
葉欣染一點一點分析道。
「既然是賣給有錢人,那就不需要考慮他們是否能買得起的問題,而是盡量把這個東西做的上檔次一點,讓他們捨得花錢,願意花錢去買它。」
李大夫聽的雲裡霧裡,賣個葯,需要考慮這麼多嗎?
不過聽起來有點道理,原來的這個罐子確實不好看。
「那你要定多少錢?」
李大夫直接問道。
「100兩銀子一罐。」
葉欣染算過,100兩銀子一罐,想要治療她臉上這樣的傷疤,10罐葯差不多能解決。
小一點的傷疤,一兩罐葯就能解決。
在雲通縣,這個價格對一般大戶人家來說有點貴,卻又不是貴的那麼離譜。
畢竟葉欣瑤一個月的月銀還有10兩銀子呢,屬於咬咬牙能買的價格。
「一百兩?」
李大夫翻了個白眼。
「你這個價格和搶錢有什麼分別?我平時看診,開出去的最貴的葯也不過六兩銀子,你這麼一瓶藥膏就想賣100兩?
做夢!」
「李大夫要是不想合作就算了,我也覺得永樂堂似乎小了點,有錢的客人很少往這邊來,要不我還是去順醫堂問問吧。」
葉欣染作勢要走,李大夫一聽順醫堂,立刻皺了皺眉頭。
在雲通縣,順醫堂可是處處壓他家一頭。
不光是店面比他家大,葯還比他家貴。
葯貴也就算了,人還比他家多。
就因為順醫堂東家家裡出了個禦醫,就成了他家的活招牌,凡是有點身份的人,都喜歡去順醫堂,根本不把他們這些小醫館放在眼裡。
如今葉姑娘手中的葯確實是好,這玩意兒要是在順醫堂賣出了名聲,那豈不是又給順醫堂漲了臉。
那還萬萬不行。
想到這裡,李掌櫃連忙伸手攔住了葉欣染。
「姑娘請留步!要麼我們再商議一下?」
「怎麼商議?」
葉欣染似笑非笑的看著他。
李掌櫃連忙解釋,「我知道你這個是好東西,可是這畢竟不像是治咳嗽痢疾的,一般人都能用得上。
而且你這個價格定這麼貴,我是怕我進來之後賣不出去。
這樣,我能不能就先要一罐,賣出去了,我再找你進貨?」
「李掌櫃的是怕壓貨?」
葉欣染問。
「嗯!」
李掌櫃不好意思的點頭承認。
十罐就是一千兩銀子,夠他們家去西北進一次貨了。
「掌櫃的想多了,我剛才沒說要讓你把貨從我這裡買下來,然後再賣!」
葉欣染道。
「啊?」
李掌櫃有些懵。
他剛才聽葉欣染說要賣100兩銀子,以為她是要以100一罐的價格出給自己。
竟然理解錯了?
她不把葯出給自己的醫館,那和他來談什麼?
正疑惑間,就聽葉欣染說道:「我做生意,不喜歡讓別人幫我承擔風險。
隻要李掌櫃能看好我這個藥膏,願意為我的藥膏作保,我來說個合作的方法,掌櫃的聽聽?」
李掌櫃忙說:「姑娘請講!」
「我想在貴店單獨辟出一個櫃檯,裡面隻賣雪顏膏,價格就是一百兩銀子一罐。
掌櫃的隻負責賣,無論賣不賣的出去,這些貨都算我的。
掌櫃的隻要讓人熟記我這葯的藥效,來了客人能給講解就行。
當然,我也不能白用掌櫃的名聲和店面,每賣出一盒,我給掌櫃的5兩銀子的分成。」
5兩銀子,聽起來也不少了。
隻是比起葯的價格來說,利潤確實很低。
「這……」
李掌櫃有些猶豫。
葉欣染不得不提醒他:「掌櫃的要想清楚,人不能既要又要,想要低風險,又想要高額的利潤,這個恐怕很難吧!」
「是是是!」
李大夫頻頻點頭。
如果隻是出租了店裡的一塊地方,這個價格很是劃算。
但是還需要用永樂堂的招牌來為她作保。
這就有風險了。
雖然他自己比較相中這個葯,但事關名聲的事,他還是要小心一些。
李掌櫃想了想,這件事情自己做不了主,還是要問問東家才行。
「葉娘子,你稍等片刻,正好東家在此處休養,我去問一下。」
說完,李掌櫃便穿過後堂,往後院而去。
葉欣染也不著急,在外面找了個凳子就坐下去。
沒多一會兒,李掌櫃從後面跑了回來。
「葉姑娘,實在是對不住,我家東家說,他不願意佔別人的便宜,這單生意我們不能接。」
李掌櫃說這話的時候,面上全是惋惜之色。
東家與家族中有矛盾,一直想要憑著永樂堂扳回一局。
若是這個葯賣出名聲,對他們永樂堂來說,不失為一件好事。
隻是東家近日一直在忙著籌備要出遠門的事,對這些事情並不上心。
「既然無緣,那就不能強求了。」
葉欣染也有些失望。
她也不是非要和永樂堂合作不可。
隻是上次隨著蕭淮安一起過來,覺得蕭淮安對這家店挺信任的,心想著做生不如做熟,才在第一時間想到了他家。
沒想到竟然這麼不順。
不過她原本也沒把希望都寄托在永樂堂上。
既然此路不通,那就另外再找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