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開門大吉
姚蓉給包好了肉菜,隔壁老姚家的婆媳三人,還給他帶上了最後的一點羊肉燜飯,和羊雜湯,才拎著一堆湯湯水水,戰戰兢兢的往縣衙走。
才過飯點,老姚家準備的一大鍋湯和一大鍋燜飯,都已經售罄了。
看著街上人還有不少,喬氏懊惱得直跺腳,「早知道就多準備點兒了,這送上門來的生意,卻不能做,真是......哎!」
姚外婆卻比兒媳要淡定些,「得了吧,我看來吃的多的,都是那些軍爺,小老百姓不過都是看看問問,湊個熱鬧而已。
這會兒軍爺很多都回去了,哪怕沒回去的,也都吃的差不多了。若是還有一釜的飯菜,估計也是賣不掉多少的。」
「娘說的是,」梅香擦著桌子,整理著闆凳,「還是軍爺給錢大方些,說了多少就是多少。前頭有本地百姓來買飯,四個人吃一碗,還饒了一碗清湯去。」
「還有討價還價的呢!」喬氏突然想起,「六文錢的飯,叫我少盛點兒,賣他三文......」
「哎,」姚外婆輕嘆一口氣,「都是莊稼人,偶爾打打牙祭,又真捨不得錢呢,都是苦命人......」
姚家的小吃鋪,突然有了點惆悵。
不過隔壁夏家母女倆,倒是沒那多感慨。
母女倆總結了下今天的經驗,夏安茹說:「咱們沒有主食,光吃肉喝酒,好像滿足不了諸位客官大爺。」
姚蓉點了下頭,「也是,剛才你外婆那兒咱們還佘了好幾碗燜飯,等會兒別忘了給她們錢。不過咱們要是也做主食.......還是算了吧,要主食就去你外婆那兒盛,到時候把錢算給她們就行了。」
這樣雖然也沒啥問題,但是夏安茹總覺得不太方便。不過這個問題,留著明天煩惱吧,她連續烤了將近兩個多小時的燒烤,這會兒腦殼都被熏入味了,腦子轉不動。
「今天的鹵花生送出去不少,還有特地繞回來想買一點兒帶回去的呢,下回咱們把這個也拿出來賣吧?」姚蓉繼續說。
「嗯,」夏安茹點頭,「兔子也得多殺幾隻,烤架得定個大點兒的,燒烤品種也能多加幾樣,跟以前燒烤攤似的,客人要啥就放籃子裡,算了錢拿了號,一邊等著叫號就行了。」
「另外酒的話,還得進些貴點兒的。」姚蓉繼續道:「這酒還是太便宜,我看有幾個軍爺叫了兩三壺之後,說話都有些大舌頭了。到時候萬一鬧事把咱們鋪子砸了,咱們都沒地兒說理去。」
夏安茹笑道:「母上大人英明!還是得賣貴的,讓他們捨不得一壺壺往下灌,隻能一點點抿才好。正所謂小酌怡情,大飲傷身。」
老母親一點頭,「不就是這個道理?行了,這兒也沒啥事兒了,我看著就行了,你去瞧瞧隔壁那幾位怎麼樣了。」
夏安茹應了一聲好,把自己收來的錢袋子塞給了老母親,然後站起身,就往隔壁去了。
元娘的生意倒是不錯,這會兒門口還蹲了幾個彪形大漢,正等著元娘給他們修補鞋子和外衣。
雖然這地方地處邊境,民風比較豪放,但是畢竟還是屬於封建社會,男女有別的觀念,再豪放的地方也都是有的。
像元娘這樣出來幫別家男人修補鞋子和衣服的,就已經算是出格的了。像男子的褲子中衣襪子之類的東西,是連元娘也不能接的,所以她這個修補衣物的經營範圍其實也很有限。
不過雖然經營範圍有限,但是北營的官兵選擇範圍更有限,衣服鞋子小壞一點兒倒是沒什麼關係,他們自己胡亂縫補一下就行了。
但是像什麼演習對戰的時候棉甲袖子被扯掉,鞋子窟窿大得恨不能整個腳背都露出來之類的大問題,還得來找元娘修補。
不然,他們軍中八百年發一次衣物鞋襪,壞了就扔的話,軍餉別說買啥買啥了,光買衣褲都不夠。
姚蓉擺放在鋪子裡的一些簡單的頭巾和錢袋子之類的,也賣掉了好幾個,二三十文一個雖然不貴,不過反正這鋪面空著也是空著,就當是擺個熱鬧唄。
三白那兒今日生意也不錯,算命的倒是沒有,畢竟於大夫那兒今日來的沒啥特別重症或者有疑難雜症的,所以暫時用不上三白出馬。
不過讓三白代寫家書的,居然也蹲門口排上了隊。
倒也不是三白家書寫的有多好,而是因為八方縣第一次有了驛站,這一般的信件,就有地方遞了。
肅北軍的軍報,一般都是由肅北軍自己送去泰平城的,而重要的軍情,則由陳將軍的專用信使,親自送往都城。
所以這八方縣驛站,因為陳大將軍看不上,所以也沒什麼軍報需要傳遞。曹驛丞便說驛站每月會去一次泰平城送收普通信件。
以前這兒沒有驛站,想寄送家書得去泰平城,但是來去騎馬就得一整天,一點兒不方便,所以很多官兵從到北營之後,就跟家中毫無聯繫了。
所以讓驛站把信件物品送回去,雖然奇慢無比,丟失率也很高,但是這也阻止不了肅北軍官兵往家裡送信的熱情。
特別是新婚不久就被徵兵派往北營的年輕人,三白真的很符合他們的需求:瞎,看不到猛男害羞的表情和熱忱的淚水,一封信十文錢,收費便宜,字跡又大,很是劃算。
夏安茹還想到了個點子,她在三白邊上放了個匣子,裡頭是她做的纏花。
東西雖然不貴,頭花耳環都是一個價,三十文一朵或者一對,但是勝在樣子好看,而且不佔地方,信封裡隨便塞都能塞得下,所以買的人還真不少。
有小媳婦的買給小媳婦,有老相好的買給老相好,有女兒的買給女兒,反正都是一番心意,男人們買東西,基本不會怎麼太挑剔,都是見到啥就買啥的。
就大半日的功夫,夏安茹那小首飾匣子裡的花啊朵啊的,就去了大半。
另外於大夫那兒,雖然丹姐兒是第一次做徒弟,但是卻機靈的很,抓藥什麼的,她暫且還不會,但是推銷膏藥起來,那叫一個專業。
當兵之人,身上難免有傷,丹姐兒是來一個推銷一個,這膏藥的作用,反正從鎮痛止癢,到明目清火,簡直無所不能。
沒半日功夫,於大夫的三大罐於氏寶膏,就被賣了個精光,最後連帶罐子口上的殘留物,都被一個嬸子花錢買下。
丹姐兒給她找了兩張膏藥紙,刮上了膏藥,往嬸子太陽穴上一貼,嬸子頓時就覺得精神了。
直說果然是正經大夫賣的寶藏膏藥,不同凡響,一用就知道是好東西。
這八方縣,此前別說醫館了,連個正經大夫都沒有。
以前誰家有人受傷了,直接門背後刮點兒牆灰,往傷口上一糊就行了。
有發燒嘔吐跑肚拉稀的,就燒兩張去外頭批發來的符紙,喝了就是。
至於有沒有效果......反正好了就是有效,沒好就是那人命太硬唄,莫得辦法。
泰平城裡頭雖然有大夫有醫館,可一來普通老百姓看不起,二則來去一趟就得三四天功夫,這沒病的都能折騰出些病來,更何況有病的呢?
至於隔壁臨縣啥的......反正哪怕有大夫,基本也是看好了說明你自己本來就能扛得住,看死了就是你命不好的水平,去不去的,沒啥大區別。
所以大家對縣城突然出現個醫館,顯得非常的興奮,除了軍爺之外,普通百姓也不少,於大夫這兒的隊伍,一直從桌邊排到了門外。
雖然於大夫看診很便宜,也就收個三十文,但是的確也有窮苦的百姓,還想討價還價。
可這會兒有了丹姐兒在,於大夫卻也吃不了虧了,就聽丹姐兒喊著你們最好餓死了大夫,這樣以後看病便也不用花錢了。
大多數人,還是要臉的,被這孩子這麼一說,再怎麼不舍的,還是都掏了錢。
夏安茹一圈轉悠完,便知道了大夥兒今日粗略的收成。
她跟她娘算是賺的最多,不過她們投入也大些,項目也比較多,反正最後七七八八扣下來,賺了差不多能有十兩左右。
然後是於大夫,今天打了個漂亮的翻身仗,狂銀。這對於大夫來說,那就是打破他的個人歷史記錄了。
不過膏藥裡頭,於大夫還得分一部分給大廖,畢竟大廖現在才是搗葯機器,有些藥材也都是大廖去弄來的,而且他也沒啥進項,於大夫這種老菩薩,肯定不能讓他吃虧。
姚家婆媳三人,七七八八算下來,賺了差不多也有一兩多,三位也非常滿意。
做這吃食的買賣,可比打魚來的安全省力的多呢!
十天一次大集,每次都能賺這些的話,每個月也銀子呢!這就很不少了。
元娘母女倆,今日也算是豐收。元娘接鞋子的訂單,又縫補了差不多十來件衣衫,丹姐兒因為膏藥賣的好,師父生意也不錯,所以得了師文的獎勵。
二人算下來,也能有個七八百文入賬。
三白賺的少些,不過差不多也有個兩三百文,這對於這位大仙兒來說,也挺不錯的了。
關鍵這會兒他這會兒家書寫的多了,眼神都不用費了,閉著眼睛都能給你來一封抑揚頓挫,充滿真摯感情的!
今日大集,這一群新來的人,也算是上上大吉,總算結束了隻有出項,沒有進項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