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黃粱一夢不自知
次日一早,陳虎選了兩個口齒清楚些的主犯去了趟府衙。
然後在府衙門外,讓主犯說了自己散布謠言的原因。
兩人交代的原因其實很簡單。
他們兩人是商戶,在肅州進了乾果皮子等貨準備去南方販賣,但是由於城門封鎖出不去,而且又不知道得封到啥時候,所以就想方設法的製造謠言,引起恐慌,準備把惶恐不安的百姓當槍使,幫他們沖開南門,他們就可以趁機跑路.......
至於封鎖城門的原因,陳大將軍也一併稍稍解釋了一下,「西州有豆yi,太醫院和禁軍已經進入西州,咱們肅北軍隨時準備支援。緊閉城門,也是為了大家好。
最後,本將軍勸告諸位一句,妄議天子,那是重罪,若是再被本將軍發現有這樣的人,那本將軍再次承諾,必定會把你們帶去皇上跟前,讓你們在死之前,見識一下什麼叫天子之怒。」
百姓們這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是被人耍了。
其實泰平城,除了封閉了東門的一片區域,其他的事情基本都沒有什麼太大的變化。
古代嘛,不似現代一般,物資往來那麼頻繁,封城也就三四天的工夫,老百姓自己感覺到的生活變化其實並不大。之所以恐慌,主要還是因為那些言論聽著怪嚇人的。
如今既然陳大將軍都特地出來解釋清楚了,大家這心頭還是稍微安定不少的。
而且人嘛,多少都有些鴕鳥心理。
既然簡單又合理的邏輯,可以解釋當下的狀況,那麼大部分的人就不會再去追究邏輯上的完美,與對現狀更複雜的解讀了。
當然,也有一小撮不相信的,依舊私下討論著陳大將軍肯定是忽悠他們的,事情肯定不會這麼簡單。
但是那些個嘴,卻不敢再翻來覆去的叨叨那些無稽之談了。吃瓜而已嘛......搞出人命來就沒意思了哈。
城中的蒼芷避瘟香,在一天之內,銷售一空,也從側面很好的證實了,相信陳將軍話的人,還是多數。
一場潛在的危機,便這麼消弭於吵吵鬧鬧的兩個戲精手中。
............
都城。
「肅州那裡的人,都安排妥當了吧?讓他們千萬小些,別到時候功虧一簣。若是這些人被查出來了,再想送人進肅州,那就不太容易了。」
皇後一邊用鑷子喂著一隻牡丹鸚鵡,一邊問站在她身邊的嬤嬤。
那嬤嬤躬身回道:「昨日收到飛鴿傳書,泰平城內,已經蠢蠢欲動,相信再過個三四日,等老將軍的人到達肅州南城門的時候,城裡肯定已經亂了.......」
謝家軍自然不能光明正大的派了大部隊去肅州,畢竟現在朝中以鄭智淵為首的幾個老臣,盯太子盯的非常緊,他們手中有皇帝的聖旨和玉璽,太子又不監國,所以一切都得謹慎。
所以這回謝家軍隻出了一萬多的兵力,再加上還在西州的禁軍八九千人,若是硬碰硬,肯定不是肅北軍的對手。
所以皇後便想起了,他們安排在肅州盯著姜洋的幾個人。
隻要這幾個人在城中挑起亂子,然後再趁亂開了防守較為薄弱的城門,謝家軍就能快速進入泰平城。
他們還準備了一隊人馬,手持西洋火銃,到時候就是專門奔著北安王和陳虎而去的。
如果俞王的確在肅州,那到時候俞王也會被他們一併拿下。
隻要這幾個人沒了,太子離登基,也不遠了。
這事,皇後覺得是天佑太子,要不是因為要調查姜洋的去向,他們的確也沒有往肅州安排人手的想法。
還真是......天賜良機。
皇後對於老嬤嬤的回答很是滿意,慢悠悠的把手中的鑷子遞給了一旁的宮女,然後優雅轉身,「呵呵,那本宮就等著我兒登基了。去給太子那裡送個信,讓他莫要焦急,這事在十日內就會辦妥,等到三月初,就是我兒的登基大典了。
另外把本宮才燉的人蔘黃芪鴿子湯,給太子也一併送去。」
看來,皇後對燉湯這件事兒,的確很是情有獨鍾。
很快,太子就得到了老母親的消息和一鍋的鴿子湯。
他這會兒也沒心思喝湯,便讓人把湯送到了側妃那裡去。
最近幾日,在都城的文人雅客之間,突然又流行起了清談會。
不過這清談會,也不是談過就算了的。
也不知道哪個不安好心的,還建議擅長筆墨之人,把大家清談的內容記錄下來,張貼於舉辦清談會的,文人墨客都很喜歡到訪的,流雲閣的主殿內。
然後以文章與筆墨兩樣,作為比試的項目,各評選出一個頭名。
清談會一共預計辦六期,每五日一期,屆時八期的十二位頭名,再角逐出文筆總頭名,和書寫總頭名。
總頭名的彩頭是鄭智淵親手著墨的一副千山雪景圖,與一副河山春景圖。
這又雅,又能結交各路士紳官僚的聚會,辦了兩期就轟動了文壇,流雲閣不得不限定人數,開始刪選參賽的文人墨客。諸人隻能憑著流雲閣發出的帖子,憑帖入場。
但是比試過後,想要一飽眼福的人,都可以去流雲閣閱讀臨摹清談會記錄下來的文章內容。
這就引得連不是都城的文人,都得了消息,紛紛趕往了都城,一來是想看看自己能不能有資格拿到流雲閣的帖子,二來嘛也是為了一睹也許會流芳百世的文章與字帖。
每一期的清談會,都會有一個主題,由國子監祭酒,崔景山擬題。
前兩期的擬題,分別為孝和忠。
話題非常的大氣,古今聖賢的道理和流芳百世的例子,更是不勝枚舉。這麼寬泛的擬題,令無數讀書人洋洋灑灑,寫出了不少錦繡好文章。
可當太子知道這事兒的時候......氣的差點兒吐血。
這崔景山出的主題,跟直接朝他臉上甩巴掌,有何區別?
但是,他也不可能去阻止這樣的清談會,因為你想堵住文人的嘴,那他們肯定會更加瘋狂的寫出更多的文章,或激烈,或隱晦的,讓你感受到來自文人的口誅筆伐。
太子想要光明正大的繼承正統,那在登基之前,就絕對不能出現道德上太大的瑕疵。
他雖已經做了大逆不道之事,但是,沒有被世人知道,那就不算事兒!
所以一聽肅州那裡已經安排好了之後,太子那暢快的心情,隻能用仰天大笑來抒發了......
都等著吧,他會讓陳虎和崔景山,還有鄭智淵這幾個老傢夥,過同一個忌日的!
..................
完成使命的夏兆豐和鄭智明,得到了陳將軍的誇讚,和北安王的賞賜,還有季宗林哼哼唧唧,不甘不願寫下的免稅文書。
至於俞王,充分肯定了這兩位的付出之後,還不好意思的表示,打賞肯定有,就是先賒一下賬.......
回去的路上,夏兆豐卻表現得有點兒心事重重,不怎麼高興。
鄭智明問他這又是怎麼的不滿意了,咋就這麼難伺候呢?王爺們現在也挺困難,賞了他們每人一百兩就挺不錯的了。
要知道,他們來回加上幹活,才花了三天,就賺了一個縣令兩年的俸祿!這一趟,還是值得的!
他一個公子哥都不計較了,老農民出身的夏兆豐夏師爺還計較啥呀?!
夏兆豐苦笑道:「嗨,我也不是替自己不值。我就是覺得吧,老百姓被蒙在鼓裡......兩頭挨騙,有點兒心酸。」
「哈,那就直接跟他們說,太子造反啦,在城裡煽風點火的人是皇後娘娘派來的。
他們準備做內應,搞亂泰平城,然後幫謝家軍開門,好讓他們衝進肅州,幹掉皇上。
對了,皇上現在就在肅州,是一路走小道逃來的。
大榮朝皇帝跟個行李似的,一路還被耷在了騾子上,毫無帝王尊嚴可言。
還有還有,他老婆還給他下了毒,差一口氣,皇帝就被皇後給毒死啦!
咱們把實話全說了,然後老百姓,就可以幸福快樂的繼續過下去了?!」
鄭智明說完,還鼻孔出氣,哼唧了一聲,覺得夏兆豐這貨多少是有些矯情的。
就剛才他說的那幾點,老百姓哪怕聽到一點,估計泰平城就得亂成一鍋粥。有些事兒,還真是不知道比知道來的好!
「我知道,說真話不一定好。」夏兆豐嘆氣,「我就是覺得吧......咱這些小老百姓,就如同這天上的雲朵,飄來飄去的,全憑風往哪兒刮,自己掌握不了什麼。」
「你可拉倒吧,皇上不也自己啥都掌握不了?!你若真想不明白,趕緊的出家,我給你造個廟,也算積德了。」鄭智明盤算著,八方縣的確需要一點神明的庇佑。
「那你旁邊再造個尼姑庵,方便我和我家娘子相會。」夏兆豐也開始不正經起來了。
鄭智明嘎嘎笑,「那你前院做和尚廟,後院做你尼姑庵嘛,串門還方便呢。」
兩人一路上,互相調侃個不住,夏兆豐那顆無用,卻憂國憂民的心,暫且也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