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甕中捉鱉
略有點沉重,卻極富使命感的對話,被鄭縣令打斷了,「扯什麼呢?還肅州到都城一個時辰,咋不說馬車能在天上跑?
趕緊都回家睡去吧,明天開始,咱們就等著被那些個糧商每天惦記家裡的十八代祖宗吧。」
說完,鄭大人便抖下膀子,喊了聲熊二,下了城樓。
行吧~熱鬧是別人的熱鬧,罵娘就讓他們來承擔吧!於是一行人跟著鄭智明身後,也都下了城樓。
次日。
向氏糧鋪開門,直接放低了糧價。
由原先的五百文一鬥,直接降價到三百文一鬥。
泰平城的略顯寧靜的清晨,被搶購糧食的人給打破了。
此時能去購糧的,也不是普通百姓,而是後世所說的,中產家庭。
畢竟五百文這個價格,普通家庭是無法承受的。普通老百姓,現在看到糧鋪都直接繞道走,根本不會湊近看的。
所以來採購的,大部分都是大戶人家的管事,抑或飯莊腳店的掌櫃。
他們一看到向氏掛出來的糧價,有直接衝進去喊著:都TND別動,這家鋪子我全包了的,有手腳並用,直接往家裡撲去的,有罵罵咧咧說昨日買貴了,趕緊的退錢的。
一時之間,向氏糧鋪好似微型鬥獸場,五禽戲裡但凡有的動物,都能在鋪子裡看到。
州府好在早有準備,派了不少衙差到向家維持秩序,這才沒有出什麼大亂子。
而之前承諾過各大糧商,要以四百八十文一鬥的價格,收購他們糧食的向氏糧鋪,更是把批量收購的價格壓到了二百八十文。
這糧價都不能用大跳水來形容,隻能用跳崖才能形容得出此時泰平城內的糧價亂象。
各大糧商紛紛往向家的幾個鋪子跑去,他們此刻隻想去罵娘,可到得鋪子門口,眾人卻發現自己壓根就擠不進鋪子,難得有一兩個擠進去的,沒一會兒就被擁擠的人潮給擠了出來。
無奈的眾人,隻得上向家去討說法。卻又遇到向家的老太太,就是北安王妃的乳母,搬了個凳子守著門,隻要是說來討說法的,老太太坐在府外便開始罵娘。
老太太那罵功,估計是經過培訓的,花樣多得,連罵了三個時辰都不帶重樣的。
糧商也不敢上前揍她,畢竟是王妃的乳母,哪怕糧商背後也有勢力支撐,來的掌櫃也不敢跟人家王府硬碰硬啊。
好在最後他們得了府衙的消息,說是季宗林季大人,找他們說話。他們覺得總算有地方說理去了。
懷抱希望的眾人,匆匆趕往州府,準備來個訴苦大會,痛斥下向家的言而無信,臭不要臉。他們已經說好了,以後向氏糧鋪的生意,誰再接誰就是王八蛋。
可哪曾想,季大人也不聽他們的苦水,隻說讓他們考慮下肅州的困難,這個兩百八十文的收購價,還是他去向家爭取來的,要不然按照向家如今的庫存,他們是直接準備賣兩百文的。
當場,沒有一家糧商點頭,都敷衍著說再商量商量,便都走了。
出得門外,糧商們都覺得,這回肯定是季宗林和向家給他們做的局,他們可不相信季宗林說的什麼都是為了他們好。
不過好歹季宗林說話辦事也算客氣,如今他們又在人家的地盤上,所以隻能先敷衍一下季宗林,然後準備觀望觀望再說。
第二天,向氏糧鋪,把糧價降到了二百五十文。
收購價,喊低至兩百二十文。
罵街的糧商,沒了。
他們就等著向氏糧鋪,自己把自己作死。
第三日,向氏糧鋪公開售價,兩百文一鬥糧。
收購價,喊低至一百五十文。
糧商依舊巋然不動,該吃吃,該喝喝,很是淡定。
之後,十日,向氏糧鋪把糧價又降低至一百八十文,且不限量供應。
買的人,倒是恢復了常態。畢竟經過向家這半個月來,猶如跳南天門一般的降價幅度,很多人開始堅信,這糧價會越來越低的。
泰平城內,不管是缺糧還是不缺糧的人家,都漸漸收了手。
可糧商們,卻漸漸等不下去了。
他們從南邊把糧食運過來,為的就是大賺特賺一筆,如今一毛錢沒多賺,還倒貼了不少車馬錢,這會兒如果再運回去,還得繼續貼進去車馬錢,這該如何跟東家交代?
季宗林之前也再三勸告他們,向家後頭有王府支持,讓他們少賺一些便也罷了。
可那些糧商身後的人,勢力可不比北安王差,他們哪裡會把季宗林的話放心上?
現如今,事情到了這個地步,他們再要見季宗林,卻發現找不到人了。
有狠的,見等在肅州也不是個辦法,便直接就雇了車馬,準備把糧食再運回去。
沒想到才進西州境內,運糧隊差點兒就被搶了。好在有俞王府官兵及時趕到,才讓糧商順利逃脫。
可俞王府親兵,卻要收一半的糧食,作為過路費。
要不就讓他們從哪兒來的,回哪兒去。
無奈的糧商,也不敢罵俞王,隻能罵著不知誰家的八輩祖宗,再次返回了泰平城。
此時再多的後悔,也都已經枉然。若是要繞開西州回去,那路程起碼要長兩倍,反正怎麼算,都是虧。
雖說南方糧食的售價,也差不多在一百八十文上下浮動。
但是在商人眼中看來,費了那麼大的勁兒,卻沒有大賺一筆,那就是虧啊。
可現在不虧也不行了。
眾糧商隻得推舉了兩個代表,派去與向氏協商。
向氏卻拒絕,說他們得了大批便宜糧食,這會兒賣一百八,再過幾日就準備賣一百五了,大家到時候再談就是。
最後還是季宗林出面協調,雙方最終才坐上了談判桌。
談判進行了三日,據說費了不少杯碟,最終向氏糧鋪以一百六十文每鬥的價格,收光了糧商們帶來的糧食。
整整五十萬兩的糧食,在三日內,全部交割完畢。
糧商們敢怒不敢言,罵罵咧咧的走了。
走之前,各大糧商便達成了默契,等他們回去了,必定要讓坑他們的人,付出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