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都市言情 別鬧,不會真有全家穿越這種事吧

第444章 搞大了.....

  

  次日,八方縣免費招收女學生的消息,就在長街上傳開了。

  自從犯困之後,就再沒到處瞎溜達的夏安茹,正好在芳蓉軒,聽說了這事兒。

  聽完這事兒,她就樂了,「哈哈哈哈,肯定是我跟娘一起問鄭二夫人要人,把鄭二夫人給逼急了。娘,這事兒你有責任啊。」

  正在教新來的姑娘,如何用紡紗機的姚蓉,轉身就道:「既然如此,那把人還我。好不容易找了十個姑娘來,被你擄走一半不說,還搶了咱們芳蓉軒的三個嬸子,掌櫃的,你怎麼能這麼好說話呢?」

  「呵呵呵呵,這不是因為將軍夫人說,到時候做了帽子,成品便宜賣給我們,讓我們也賺錢嗎?我想著咱不得先支持支持,以後才好合作嘛。」元娘裝模作樣的回答。

  夏安茹立刻點頭,「還是掌櫃的懂得人情世故,東家,聽見沒,咱們這個是雙贏。」

  「贏贏贏,」姚蓉朝女兒擺手,「你在這兒都磨了一上午了,怎麼還不回去休息,趕緊回吧,一會兒我忙完了再去看你。」

  再讓這小土匪待在這兒,說不定一會兒連元娘都被她薅走了。

  夏安茹打了個哈欠,然後站起身,「休息啥呀,我還得去趟縣學,找鄭二夫人。我這勞碌命喲~」

  「找鄭二夫人?為啥?她那兒沒有合適的人了啊。」姚蓉不解。

  「不是要人。既然鄭二夫人這把火都燒起來了,我不得幫她添點柴火?

  我也去捐點錢,就搞個......厲害點兒的名頭,也給考試前三甲的姑娘們發獎學金。」夏安茹說著話,就從凳子上『蹭』的站了起來。

  嚇得海棠趕忙扶住了她,阿芳則在旁邊叨叨著您可千萬慢著點,小心閃著腰啊。

  「你等會兒,」姚蓉喊住了女兒,「我也要捐!你跟鄭二夫人說,每年刺繡手工再設兩次考試,頭三甲的都有賞。還有,咱們高薪聘請頭三甲的姑娘。」

  「........娘,您是不是在跟我搶人?」夏安茹挑眉眯眼,看著老母親忙忙碌碌的在機器間穿行。

  「沒有不是別亂想,趕緊去吧。」姚蓉現在連敷衍都那麼的.....敷衍了。

  沒了,母女之情,沒了。

  夏安茹悲悲戚戚.......那是不可能的。

  這就是她們母女之間的正常相處之道,互相嫌棄,又互相寵愛。

  到得鄭二夫人那裡之後,老母親的那份錢,夏安茹也幫她掏了。

  而鄭二夫人手裡的預算,因為有兩個『人牙子』的支持,達到了千兩之多。一下子就闊綽了的鄭二夫人,那幹起事業來,更是得心應手。

  她決定,既然如此,就乾脆幹票大的,索性把男學女學分開,立刻著手擴建縣學,以後的縣學,男學在東邊兩進,女學則是西邊一個大院兒,飯堂,校場,和縣學的田地就男女共用,大家平等相處。

  不過光建設,不宣傳那也沒用,於是鄭二夫人喊了家丁,沿著八方縣往泰平城的一路,到處張貼了招貼。

  很快,八方縣縣學招女學生,還給錢的招貼,就貼滿了臨近的縣城。

  被逼急了鄭縣令,也緊跟其後,女學有的,他們男學也必須有!雖說錢......是不能跟著老娘們兒比了,但是!他鄭智明還是認識些道上的朋友的.......

  不過這個『道上』可不是江湖上的幫派,而是那些個所謂文人。

  他用了一些小小的,非常善意的手段,『誘拐』了幾位雖然並不算聲名顯赫,卻在專業上很有建樹和造詣的大家,到了八方縣。

  至於是怎麼誘拐來的.......「你這麼隨便承諾人家,大哥知道嗎?」鄭二夫人簡直無法直視自家老爺。自己當初肯定是被鬼遮眼了,才會找了這麼個玩意兒。

  可鄭智明無所謂夫人怎麼看他,更無所謂大哥怎麼想,「這不就知道了嗎?我正在寫信給大哥呢。」

  要知道,他邀請人家的書信裡頭,口口聲聲說的也是大哥想要振興邊鎮,他鄭智明隻是打輔助的。

  反正到時候如果大哥不接受人家的訪學與拜帖,那丟的也是他自己的臉,跟他鄭智明,無關。

  鄭二夫人冷笑兩聲,淺淺的同情了下被弟弟坑慣了的大伯哥。然後便撇開手去,再不管自家老爺死活了。

  等著吧,再這麼坑蒙拐騙下去,總有一天會被人家套麻袋。

  很快,臨近八方縣的人們就發現,但凡有八方縣女學招貼的地方,就有八方縣男學的招貼。

  雖說獎金沒八方縣女學給的多,但是人家寫的清清楚楚,他們八方縣男學的先生裡,有大榮前三的詞人,曾經的先生;有擅長策論釋義的道學學究;更有才告老還鄉不久,就被拐來八方縣的,前翰林院老翰林.......

  這樣的陣容,粗看之下,好像並沒有什麼特別。

  雖在肅州是夠看的了,但是放到都城或者江南的富庶之地,卻隻能算得上是還行了。

  可懂的人,立刻就給自家孩子停了私塾的課,連夜裝點了行李就去了八方縣。

  大榮前三的三位詞人,都出自同一位先生門下,而那位先生,以前則與鄭智淵同門,據說兩人因為搶老婆,而有了隔閡,當然,這個是野史。

  不過與丞相同門,且非常會教弟子,是闆上釘釘的。

  而道學的老學究,是如今帝師的老師,心情不好的時候,估計能罵皇帝小兔崽子。

  最後一個翰林......從翰林院三進三出,履歷成迷,但是據說寫的奏摺從不會被先帝批駁,是翰林院年紀最大的老翰林。

  就這三個人,扔大街上,可能沒人會知道他們。但是,鄭智明請他們來,卻也有自己的道理。

  雖說科舉不考詩詞歌賦,但是語言通順,用詞優美,朗朗上口的策論會比普通的文章更受閱卷官員的喜歡,所以鄭智明還是請來了自家大哥野史中的情敵。

  帝師的老師和老翰林,那就不用多說了,對於試題的解析,解題的思路,和每一個主考官的喜好,那簡直就是了如指掌,是鄭智明剛想請先生,就最優先考慮的人。

  至於什麼辦法把這三位給攢到了一起?呵呵呵呵,賣哥求先生,這種事兒,應該不違法吧?

  其實呢,他寫信誆騙的,可不止三個,也就是這三位最實心眼,被他騙來了而已......

  不過三個也夠了,鄭智明對八方縣男學的未來,非常有信心。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