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都市言情 別鬧,不會真有全家穿越這種事吧

第355章 謠言

  

  之後幾日,可憐的崔承允一直處於一種昏昏沉沉,卻又無法入睡的狀態下。

  夏安茹也不敢再給他灌水,隻能趁著張禦醫他們不在,偷偷往他傷口上撒些雲南白藥。

  好在傷口倒是沒有潰爛,可是低燒一直有,夏安茹當初帶來的消炎藥物,也所剩無幾了,此時也隻能看崔承允自己能不能熬過這一劫了。

  為了鼓勵大崔,夏安茹每天都跟個貼身丫鬟似的,端茶送水,忙忙叨叨個不停。

  不過好在崔承允的犧牲,終於迎來了一個好的結果。

  北蠻軍,在三四天內,全部撤離了個乾淨。

  為了鞏固戰爭成果,皇帝還命留在軍中的王副將征了軍戶,帶上軍中的工兵,去把北山埡口掉下來的落石全給整理了。

  他準備把這些石頭給整理好了之後,壘成城牆,作為防禦工事。

  這麼算下來的話,石頭城牆幾乎都不花錢。

  軍戶那裡這位老摳搜連飯都不包,隻是免了出了勞力的人家一成的糧稅,就當是貼補了。

  如此省錢的修建防禦的辦法,讓皇帝的病症都好了三分,他讓人在北營給搭了個王帳,風風火火搬去北營住了。

  去了北營,他不單單看病方便,連帶著還能監督,挖礦,練兵,夏安陽搗鼓新發明等等事宜,簡直一舉多得。

  至於彥妃他們.....自然還是在崔宅住著。俞王妃和世子妃,也帶著皇太孫留了下來,反正西州是回不去了,泰平城馬上又要打仗了,哪兒都不安全,乾脆就跟著彥妃混得了。

  為了避嫌,在家養傷的崔承允,搬去了富豐莊,說是讓貴人們住的自在些。

  實際上.......反正隻有他知道,半夜能吃上一小碗夏安茹送來的雞湯麵有多幸福。

  現在他這個身體情況,對於成親這樣的大動作來說,還是太勉強了些。

  要不然,崔承允也不會找了那麼多借口蹭人家的房子住了。

  現在立刻馬上,就能成親,該多好啊。

  這人躺在床上沒法睡覺,已經把跟小仙女的美好生活,在腦海裡演到八十歲了。

  八方縣的眾人,在擊退了北蠻大軍之後,漸漸進入了休養生息的模式......

  不過,泰平城此時卻已經進入了戰備狀態。季宗林派出了府衙大部分的差役,十二個時辰,輪番巡邏。

  北安王和俞王,此時也已經跟著陳虎,帶著數萬肅北大軍,進了泰平城。

  泰平城中,東西有兩扇大城門,南北四扇小城門。

  一般從西州進入肅州,都要走泰平城的東門,而從肅州別的城鎮出去,則要從西門進入泰平城。

  簡單點說就是,東門是對外的,而西門是對內的。

  用老百姓的話說就是,東門是泰平城的臉面,而西門嘛......則是府城的腚眼了。

  在肅北軍進入了泰平城之後,他們把兵力就重點放在了東門,封鎖了東門一大片區域作為管控區,還關閉了南北城的四扇側門。jj.br>

  西門那裡則是進出城門例行檢查,守衛的士兵和衙差不過兩組人馬,與東門的嚴陣以待大為不同。

  城中的老百姓,從建這泰平城至今,就沒見過,有守軍居然是守頭不守腚的。

  大家大為好奇,怎麼的?這是亡國了?

  不然為啥陳大將軍會連北蠻都不管了,特特跑來泰平城守著入口?

  肅州是什麼地方?肅州是整個大榮最北端啊!

  就地理位置上來講,從南邊過來的喇嘛~不是,敵人,反正也不知道是哪國的敵人,要是能攻打到他們這個地方,那就說明,肅州南邊的城市都已經淪陷了。

  那麼,肅州以南的城市有哪些呢?

  大榮全境。

  完了,淪陷了,趕緊的讓陳將軍開了城門投降吧,別到時候人家真殺上門來,連投降都來不及。

  胡說八道的各種言論,突然甚囂塵上,不安的氣息,在泰平城湧動。

  此時的泰平城,就如同高壓鍋一般,氣氛微妙,隨時都有可能因為某些小事,而從內部炸出一個口子來。

  久居於此的北安王,察覺了這不平靜的氣息,與陳虎商量之後.......兩人直接把壓力給到了季宗林。

  他是父母官嘛,老百姓的事兒不得由他來管?!

  兩人限季宗林三天時間,查出謠言的源頭,並且扭轉輿論,讓老百姓安安心心在城裡頭呆著,別老想方設法的想要衝關卡。

  已經萬念俱滅的季宗林,能想出啥法子來?!

  如今還隻是全城晚上戒嚴,就已經搞得人心惶惶了,想要查這謠言的源頭,怕是得挨家挨戶的嚴查,那老百姓不是得更相信謠言了嗎?

  人心,可不是他州牧說怎麼樣,就能怎麼樣的。

  還是季宗林的師爺給他出了個主意,「上回咱們肅州缺糧,不是鄭縣令和他那師爺想的法子,騙來的糧商嗎?

  忽悠人這事兒他們倆最擅長,大人何不讓他們來想想法子?而且這兩位......看著也挺憂國憂民的。」

  季宗林二話不說,趕忙又差人把才回八方縣沒兩天的夏兆豐和鄭智明給逮了來。

  兩人起先還不肯呢,八方縣這些日子都在動員全民種土豆,春耕已經開始,富豐莊裡頭的事兒也多的很,兩人壓根走不開。

  可季大人預判了他們的拒絕,讓人給了鄭智明一個小錦囊。

  「知道此事非二位職責所在,故特免除八方縣絹稅三年為獎勵,以此為證。」

  「絹稅又是什麼?!」夏兆豐皺眉小聲問了句鄭縣令。

  對稅制不怎麼了解這事兒,也的確不能怪夏兆豐。畢竟自從鄭智明做了縣令,八方縣還真沒有正兒八經的征過稅。

  別說絹稅了,連糧稅都沒征過。

  「嗨,就是交錢唄。」鄭智明想著這事兒解釋起來,得長篇大論,但是現在並不是長篇大論的時候,而是......去泰平城討價還價的好時候!

  於是他趕緊讓夏兆豐去整理幾件衣服,自己也匆匆跟夫人說了聲得出門一趟,便帶著熊二,拉著衙門裡就放了行李的夏兆豐又跑了。

  鄭二夫人看著跑遠了的馬車,忍不住跟身邊的老媽媽說:「這人倒是好,天天的往外跑,搞得我,連彥妃找我摸牌都不得空,這縣令合該讓我當算了!」

  老媽媽含笑恭維道:「那二夫人不能當這縣令,老奴瞧著,您當個州牧都算屈才了。」

  「行了,別哄我了。今日說是俞王妃捐了百來個雞蛋去了慈濟堂,一會兒蛋液兌了水,多做點兒白菜雞蛋湯,給縣學也送點過去。

  還有啊,書齋的書,都城那裡估計最近是發送不進來了,一會兒讓夏師爺,不對,夏師爺也走了,讓曾先生找幾個寫字好的學生,手抄一些......」

  鄭二夫人邊走路邊囑咐下頭人辦事的樣子,別說,還真有點兒女官的意思。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