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都市言情 閃婚軍官後,炮灰在七零開挂逆襲

第一卷:默認 第240章 置辦東西

  “韋政委,我們的糧食是去糧站購買嗎?”

  “不用,家屬院會統一采購,你們每月初到食堂辦公室購買就行。”韋政委道。

  之前家屬就是去附近糧站買糧的,但據許多家屬反映,買糧十分艱難,買一次跟打仗差不多,買回來的糧還有各種各樣的問題。

  最後,經領導們批示,以後家屬院的糧,也由部隊統一采購。

  “電費和自來水費,每月上旬會張貼在家屬院公告欄上,每月15号前要到管理處把費用繳了。電費二毛二一度,水費一毛三一噸。”

  這陸團長的家屬據說是從鄉下過來的,怕她們不知道,韋政委便提點了一句。

  之前就有家屬不知道,以為水不用錢,可勁用,繳費時候才發現要交一大筆水費在那鬧的。

  “家屬院也有托兒所,每月3塊錢的保育費,要是需要把孩子送去,到管理處辦個手續就行。”

  韋政委把該交代的事情都交代了後,就帶着那名年輕的同志走了,蘇茉和蘇廷謙一起把人送到門外。

  “這部隊能幫你們買糧,真省了不少事。”蘇廷謙道。

  “這邊的糧不好買,基本上糧站隻月初那幾天出糧,10号以後基本都沒糧賣了,職工樓那些人,每次買糧都是淩晨就要過去排隊。”

  他們剛過來的時候不知道,想着等過了月初的高峰再去,結果糧站直接沒糧賣了,幸好學校有食堂。

  這之後,他們倆也就不自己做飯了,吃食堂雖然貴一些,但省事不少。

  收拾的差不多後,蘇茉便帶着幾人找去了家屬院食堂。

  家屬院食堂是也是個平房,面積不算大,現在正是飯點,又趕上周日,人還挺多,不過大部分都是拿了飯盒打包回家吃,在裡面吃的人不多。

  蘇茉家除了帶着火車上用的飯盒那些,是連碗筷都沒有的,自然得在這裡吃。

  蘇茉先去買了飯菜票,跟紅旗公社的食堂差不多,不過飯菜價格略微比那邊貴了一些。

  公社食堂飯票是一毛五一斤,這邊是一毛六一斤,蔬菜倒都是五分錢一份,肉菜一毛五到四毛不等。

  今天主食有三種,米飯、粥和地瓜,不像北方,有饅頭那些。

  米飯二兩飯票一碗,粥和地瓜是一兩飯票。蘇茉要了三碗米飯,兩碗粥,兩份地瓜,讓蘇廷謙先端過去。

  菜要了辣椒炒肉片、冬瓜炒肉、醬油雞、蒸排骨和豆豉蒸魚。

  菜炒肉是一毛五一份,醬油雞三毛五,蒸排骨三毛,豆豉蒸魚二毛五。

  一餐飯花了一塊三毛六,四個大人兩個小孩,菜品看着不算差。

  這邊的菜都是一份一碟子已經裝好了的,給了票直接端走在食堂吃或倒飯盒打包都行,弄完把碟子放到回收處就成。

  食堂

  米飯和地瓜,四個大人分吃了,粥則是給兩小隻的,就着魚肉和雞肉絲,兩小隻也吃的挺香。

  蘇茉打飯的時候,順帶觀察了,這個食堂應該就是部隊用來解決家屬就業的,蘇茉見裡面的員工都是女性,而且還有不少背着孩子工作的。

  而且她還瞧見,後廚邊有幾張小桌子,好幾個孩子正坐在那裡自己吃飯。

  蘇茉心裡琢磨着,要是她的工作能自己搞定,不占用随調的名額,是否可以把名額給陸小蘭,讓部隊安排她進這裡工作?

  這樣既能工作又能看孩子。

  她始終認為,人還是要自己有工作的好,不管做什麼事,都能有底氣。

  要是工作能定,等兩個孩子滿了周歲,她就把人送托兒所去,陸小蘭在這邊工作,不忙的時候過去看一下就好。

  吃完飯,幾人又去隔壁的軍人服務社買東西。

  要買的東西還真不少,陸家村的房子以後回去還是要住的,蘇茉并沒有把日常要用的日用品帶過來。

  廚房裡隻一個櫥櫃和煤爐子,煮飯的家夥式都是要重新置辦的。

  蘇茉要了個口徑24Cm的鋁鍋,煮飯煮粥煮湯都可以用。菜刀要了一把,切菜闆一個,細瓷菜碗6個,飯碗10個,筷子一把,煤爐子用的炒菜鐵鍋一口。

  鋁鍋5.59元/個,菜刀1.66元/把,切菜闆0.3元/個,菜碗0.21元/個,飯碗0.1元/個,筷子一毛錢一把,炒菜鐵鍋0.98元/口。

  廚房置物花了十塊八毛九,加2張工業券。

  蘇茉聽到鐵鍋的價格,也是很震驚,因為在她看過的小說中,鐵鍋應該是很貴的東西才是,确認了好幾次,惹得賣東西的家屬大姐都有些不耐煩了。

  蘇茉自穿過來後,還真沒有買過鐵鍋,這點還真不知道。

  陸小蘭看的都有些不好意思,忙扯過蘇茉道,“三嫂,這種小鐵鍋就是這個價,咱們那也是。”

  隻是時常沒貨罷了,每次有鐵鍋來,不出三天就得被人買走。

  因為這種小鐵鍋,其實不耐用,用久了容易穿洞,一般人家都會多備一口留用。

  買完廚房用的,蘇茉又繼續采購日用品,油鹽醬醋、牙膏牙刷、紙巾香皂那些,又再買了幾個搪瓷缸,兩個搪瓷面盆、兩個暖水瓶、兩個洗澡用的水桶,還買了3床鋪床用的竹席。

  這一趟下來,花了快五十塊錢,把缺的東西都置辦齊了。

  蜂窩煤軍人服務社是沒有賣的,得去煤站買,到時候給兩毛錢的運送費,煤站師傅會騎三輪自行車給拉來。

  服務社的大姐還細心的給蘇茉說了怎麼去,“不太遠,騎自行車也就十來分鐘的樣子。”

  蘇茉道了謝,把東西拎回家後,又和陸小蘭去食堂把這個月的糧買了。

  如今就差燒的蜂窩煤了。

  家屬院這邊,每人每月定額發一張蜂窩煤票,25個的那種。韋政委上午給了蘇茉4張票,估計是三個大人一人一張,兩小隻共一張。

  “媽,你知不知道一個月大概要燒多少個蜂窩煤?”蘇茉問。

  “我看職工樓那些人,一天做三頓飯,省着點,一天換三個煤就行。”莫玉蓉道。

  那一個月也得90個,她現在每月隻有100個的量,要是稍微沒控制好,可能就超了。

  蘇茉有些頭秃,這到了城裡,還得擔心柴火不夠燒的問題。

  這個年代的人生活真心不易,吃穿用住,哪哪都得計劃,都是将将夠的。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