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默認 第382章 知青可以回城了
金老師介紹完後,便讓兩人去座位上坐。
兩小隻跳級手續辦好後,後勤那邊昨天便在三年一班最後便加了兩張課桌。
兩小隻雖然基因好,長得比同齡的孩子高,雖說是6歲,但實際剛滿五周歲兩個月,身高跟班裡這些八九歲的孩子比起來,還是有些矮的。
金老師見此,便把兩小隻的座位調到前面來,偏偏就調到徐正宇前面。
樂樂坐好後,還樂呵呵回頭跟徐正宇打了個招呼,“徐正宇,沒想到我們竟成同學了。”
徐正宇“哼”了一聲,沒搭理樂樂,這隻笑面虎,鬼點子最多,他才不要理他,免得又被他坑了。
這個學校,有一半多的學生是軍區家屬院的,大家本來就認識,不過兩節課的時間,兩小隻跳級到三年級的消息,就傳遍了。
課間休息的時候,徐正宇的跟班過來找他。
“宇哥,聽說陸家那兩人跳到你們班了?”
徐正宇點頭,臉色臭得很。
“要不要……”
“你還嫌被打得不夠?”徐正宇問。
那人瞬間沒話了。
徐正宇雖說現在被家裡管的嚴了,但從小霸王的影響還是在的,在他們那一批的孩子中,他依舊還是那個孩子頭。
兩小隻不上托兒所後,沒訓練的時間也時常在家屬院溜達,雙方碰上的次數不少。
安安,徐正宇不敢惹,但樂樂,他還是想偷偷教訓一下的。
可樂樂那小子滑不溜秋,每次都能被他躲過,還反手坑他們一把。
偏偏這小子長得好看,嘴又甜,大院喜歡他的老嫂子老太太不要太多,他可憐兮兮說幾句,大家就都站在他那邊了,每次都是以他們中有一人被胖揍一頓結束。
久而久之,他們也不敢再惹他了,因為這小子就是個笑面虎,表面看着天真可愛,其實内心陰得很。
“你們别去招惹他倆,大家之前怎麼過,現在就怎麼過。當然,如果他們來招惹咱們,咱們也不用忍讓,揍他丫的。”徐正宇道。
“還有,你們這段時間好好學習。他們兩個跳到三年級,院裡肯定很快就知道了,到時候咱們又得跟他們比學習。”
幾個小跟班聞言,真是苦哈哈。
這回好了,從武到文都要比了,還讓不讓人愉快成長了?
正如徐正宇所預估的,晚上他爺爺回來,就說起了這事。說國家現在注重文化程度了,他們這些老幹部,都被要求要抓緊學習,中層幹部更是不少要被送去進修的。
然後話音一轉,讓徐正宇的媽媽多抽時間給他補一下功課,要是自己沒辦法,可以花錢請老師到家裡來教。
不少人家裡,今晚也有相同的對話,尤其是家裡有人身居高位的。
到了他們這把年紀,自己基本上也就到頭了,這比的,可不就是子孫了。
*****
時間過得飛快,轉眼就到了12月底。
這時,國家發布了一條重要指示,下鄉仍在農村的知青,不願留下的,可以在兩年内分批通過辦理病退、困退、頂替、調工等回城。
但有兩種人不能回城範圍内,一是在當地結婚的知青,都自動失去知青身份,不能返城。二是在當地被招工,脫離農村的知青,也不能返城。
一時之間,舉國的知青都沸騰了,個個奔走相告,各地知青辦門口,都排起了長長的隊伍。
知青們先去當地的知青辦提交申請,當地的知青辦會把申請郵寄到知青原籍知青辦,若那邊同意,便會回一個同意返城的批條,知青們憑這個批條,便可以轉移關系回城了。
事情的起因,是因為各地發生了許多下鄉知青和支邊知青要求回城的集會和請願活動。許多領導,也收到了知青們寄來的,請求回家的聯名信。
高考的錄取人數有限,許多沒考上的知青,眼看回城無望,便開始自發的請願起來。他們離家太久,實在太想回家了。
最終,經過領導們的多次會議讨論,大多數人贊同了知青返城。“大返城”将會成為未來幾年的潮流。
但返城,也不是輕易就返的,幾百萬知青呢,要是一夕之間全部返城,城市哪裡接受的了。
而且大量知青返城,如果都沒有工作,閑散在家裡,無業遊民一多,城市的治安也會受到嚴重影響。
所以,各城市得按照自己的接受度,分批讓知青們回來。有些地方的知青,一等就是兩三年的都有。
消息一出來,那是有人歡喜有人愁,那些在當地有了工作和結了婚的,不少人悔得腸子都青了。其中,就有陸家村大隊婦女主任陸桂蘭的女婿。
這天,李月娥正擱炕上做新棉襖,棉襖是給陸清安做的。
正忙活着呢,聽見門口有人喊她,便叫着讓人進屋裡來。
“嫂子,這是做新棉襖呢?”陸桂蘭道。
“對,給老頭子做身新的,過年穿。他棉襖穿好幾年了,早不暖和了。”李月娥笑道。
陸桂蘭瞧了一眼,驚訝道:“用燈芯絨布做内襯,那可不要太暖和。”
這月娥嫂子可真舍得,竟然不用棉布。這燈芯絨可得一塊二一尺呢,棉布才二毛八。
“這我三兒媳前兩年寄回來的,一直沒舍得用,這不今年便宜老貨,給他做身好的,讓他開心開心。”省的他老說在家裡沒地位。
“咋地?你過來找我啥事?”李月娥問。這陸桂蘭雖說是婦女主任,但卻不是個好事的人,平時沒事一般很少登人家門的。
“嫂子,我還真有點事想找你幫忙。”
“啥事?你說。”
“你家蘇茉,是海市的吧?”
“是,她原本是海市的,不過現在他們一家都在羊城,沒在海市住了。”
“這……”陸桂蘭一頓,最後還是說出了口,“是這樣,我想讓蘇茉幫我打聽一家人,不知她方不方便。”
“這我可不敢說,我得讓老頭子寫信問問她。”李月娥可不敢包攬,海市那麼大呢,誰知道打聽的是誰。
“寫信有些慢,嫂子,你看打電話成不?這電話費我出。”
李月娥一驚,“啥事這麼急?”
陸桂蘭歎氣:“還不是我那姑爺,如今他想回城,正哄着我那傻閨女跟他離婚呢。說什麼等他回去安頓好,就接他們娘倆過去。”
陸桂蘭的閨女,前兩年嫁給一個海市來的知青,去年生了個小子。
“我這心裡吧,慌得很,總覺得不靠譜。他們要結婚的時候,我就不同意來着,我那女婿,我看着就不是個靠譜的。”奈何閨女死活要嫁,他們又拗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