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默認 第441章 番外之村民務工2
陸清安打完電話後兩天,陸國平也給蘇茉打了個電話。
他也想到羊城去打工,問蘇茉方不方便安排。陸清安這次招的人,全是年輕的小夥子,像他這種三十多歲的中年人,并沒有。
陸國平要過來,蘇茉自然是應的。
陸國平跟陸長征關系好,之前蘇茉在陸家村的時候,也幫過蘇茉不少。這些,蘇茉都記着,也計劃着有了能力拉拔對方的。
早兩年,蘇茉就讓陸長征去跟陸國平說了,如果他想去粵省打工掙錢,可以随時找她。
不過那時,陸國平的娘身體已經很不好了,也就那兩年的事。陸國平便沒想外出掙錢的事,隻想在他娘身邊好好盡孝。
去年底,他娘沒熬過去,去了。
如今見村裡人要去粵省,陸國平便也起了心思,想着趁機出去幾年,攢些錢。
陸國平的大兒子比安安樂樂還大一歲,如今也上初中了,成績還可以,高中應該是能考上的。兩個小的也都上小學了,三個孩子讀書,開銷不小。
這萬一要是争氣,都考上大學了,那可要花不少錢。
雖說現在讀大學國家包學費,還有夥食補貼,但他聽村裡其他有孩子讀大學的人家說,如今學校給的夥食補貼是不夠的,家裡還是得要貼補,不然孩子吃不飽。
更何況,還得要買日常用品和學習用品呢。一年下來,一兩百總是要的。
而且,他還聽人說,再過幾年,國家可能就不再包大學的學費了。現在大學生一年比一年多,已經沒以前那麼金貴了。
他可不得先籌謀着,趁着年輕還拼得動,出去幹幾年,攢些錢備着。萬一以後真不包學費了,三個小子能讀得上去,他也不至于沒錢供。
再說,他家三個小子呢,就是不讀書,以後成家娶媳婦,也是一大筆錢呢。
想去粵省的,不止陸國平,就是陸行軍和陸衛國他們,也有些意動。
這天,吃完飯看電視的時候,陸行軍開口問:“爹,你覺得我們也去羊城打工咋樣?”
陸行軍雖然是信用站的職工,但畢竟是最下屬的鄉單位,工資不高,才80多塊,劉玉枝就更低了,才50多塊。
夫妻倆的工資加起來,還不如粵省一個普通的服裝廠女工。
陸衛國也跟着開口:“對啊,爹,要是三弟妹那邊能安排開,我也想去。”
去年公社取消後,之前屬于公社的木材廠地位就很尴尬了,而且機器老舊,這些年效益也沒那麼好了。前兩個月更是有傳言,說可能要被賣給私人了。
陸衛國前兩年已經爬到副廠長的位置去了,這要是真私有化了,他們這些廠幹部,很可能會是第一批被換掉的人。
而且,他雖然是副廠長了,但工資也才一百出頭,還不如去粵省當個建築工。
陸清安看了他們一眼,“那些小夥子都是要去工地幹活的,你們這幾年工作清閑慣了,你們确定還幹的動?那可是要賣大力氣的。”
“粵省氣溫也不比我們這邊,到了夏天,可是三四十度,太陽毒得很,在外面幹一天,皮都能給你曬脫了。”
陸行軍哂笑一聲,他四十多了,這麼苦的活,偶爾幹個幾天或許還行,長期幹或許還真頂不住。
“這不是還有其他活麼?或者跟你和爺一樣,去賣包子也成。”
之前陸清安和陸伯鳴在蘇家食鋪門店幫忙賣東西,蘇廷謙自然不會占他們便宜,也是給他們開工資的。兩人底薪加提成,每個月也能領個一百五六的工資。
他們回來後在家裡說過,陸行軍他們也是清楚的。
“我們回來之前,那包子鋪已經招了人。再說,我們聽不懂粵語,在門店會影響生意的。”陸清安道。
“而且,羊城物價高,你别看人一個月一百五六的工資,除掉吃穿住用,這餘下的,說不定還不如你在老家這邊剩的。”
陸清安說着,給他們算了一筆賬,房租水電燃氣,再加上吃用,算下來,真還不如他們在老家這邊攢的。
在家裡,不用房租,糧和菜自己種不用買,水和柴也不用錢,花銷無非就是電費和偶爾買肉,買日用品那些,花不了多少錢。
“你爹說的沒錯。”陸伯鳴也開口,“粵省那邊工資雖然高,但畢竟是私人的,沒那麼穩定。你們既然有正經工作,那就踏實做着。國家現在有退休政策了,你們的工作到了退休年齡,是有退休工資可以拿的。”
“要是覺得工資低,自己再做些副業補貼就是。咱們清溪縣雖然比不了粵省,但這些年也不是沒有發展,真要有想法,也還是能掙些錢的,沒必要到那麼遠的地方去。”
要是真有能力,陸伯鳴也是樂意他們出去闖一闖,畢竟大城市多的是好單位的人下海創業。
但大孫子和二孫子能力一般,心性也不算堅定,在老家做點什麼或許還行,這要是去了羊城,說不定會被那邊的繁華迷了眼,到時候染上什麼糟粕的東西,給老三惹麻煩就不好了。
“我看老二媳婦她們就不錯,這麼些年下來,也做的有聲有色。你們自己尋摸一下,看看做點啥副業,或者問一下小茉,聽聽她的建議。”
陸桂花聽陸伯鳴說起她,有些受寵若驚,趕緊道:“是,這兩年樂意在外面買吃的人多了,生意确實好了不少。”
陸桂花三姐弟弄的吃食生意,幾年下來,經營的還不錯,去年已經在縣城開了門店,平時陸桂花和陸梅花姐妹倆看店,陸福寶依舊還是騎着自行車走街串巷。
前幾年,生意沒那麼好,但三姐弟每人每月也能分個六七十的,不比上班差。從去年開始,生意就好了,每個月分下來,一人能有一百多。最近幾個月又漲了,差不多每人能到兩百塊了。
隻是家裡有趙九香那樣的娘,三姐弟也不敢說掙了多少錢,對外也就隻說是勉強糊口。
“你們多看看,家裡也能找到不錯的營生的。家裡還有田地呢,你們要都跑到外面去了,這些田地誰來種。”陸清安也道。家裡的工資是不高,但工作清閑,不耽誤種地不是。
陸行軍和陸衛國本來也隻是有些意動,沒有下定決心,如今聽爹和爺都這麼說,覺得也有道理,便也歇了心思。
他們的工資雖然比起外面不高,但在家裡這邊,也還算可以了。到時候看看做點什麼副業再補貼一點,家裡又還種着地,算下來也不比外面差太多。
劉玉枝雖然有心想要到服裝廠去,但見陸行軍都歇了心思,便也沒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