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默認 第323章 大學生下地
第二天,起床的廣播哨聲響起後,陸小蘭也跟着起床了,換上打了補丁的舊衣服,就出去了。
李月娥正蹲廊下刷牙,見陸小蘭出來,道:“咋不多睡會?這麼早起來幹啥?”
“娘,我一會兒跟你一起去上工。”陸小蘭舀了水,蹲李月娥旁邊也準備刷牙。
李月娥這時才發現她穿着下地幹活的衣服,道:“用不着你,難得回家一趟,就好好歇歇。”
“你們當長輩的都在地裡幹活呢,我哪歇得下去。”
“也不是叫你真歇着,在家幫忙煮飯就成。現在正割稻谷呢,累人的很,這一天割下來腰都直不起來,你一大學生,幹不來的。”李月娥道。
陸小蘭聽笑了,“娘,這活我以前又不是沒幹過。你一個五十來歲的老太太都能幹,我一個二十來歲的年輕人倒是幹不來了?”
“再說,大學生又怎麼了?就比别人金貴了?怎麼就幹不了活了?我不過就是運氣好點,比别人多了對好哥嫂罷了。”
“再說,讀了大學,也是要報效祖國的。如果我因為考上大學,就自以為很了不起,自己的爹娘都不孝順了,那還上個屁的大學,連做人這關都沒過。”
陸伯鳴從房間出來,聽到陸小蘭這一番話,滿意的點頭。
他也是有些怕孩子考上大學會有些飄,如今看來,倒是他多慮了。
這孩子,沒白教。
陸清安昨天晚上高興,多喝了兩杯,起得遲了點。一出房門,就見陸伯鳴滿意的點頭。
陸小蘭的話他也聽到了點,見李月娥還想說什麼,便道:“孩子有這個孝心,就讓她去。讓她幫你幹一點,你也輕松一些。”
李月娥便沒再說什麼,待會兒不領那麼多工分,母女倆早點幹完,早點回來休息。
拾掇完,母女倆去廚房一人拿了倆饅頭,又給水壺灌滿水,出門碰上正準備過去的陸桂花,娘仨便一起過去大隊部了。
陸桂花這些年變了許多,人也愈發沉默,變得不愛說話了。
一路上,碰上不少人,大家紛紛熱情的跟陸小蘭打招呼,又誇李月娥有福氣,生了個好女兒。
到了大隊部,人齊後,陸保國簡單說了幾句,便把今天的任務給分配了下去。
李月娥跟小隊長領了十個工分的任務,母女倆一起幹,估計到半下午就能幹完。她今天跟老大家的說了,要是有肉就買些回來,到時候給小蘭做些好吃的。
陸小蘭現在糧食關系不在陸家村了,就算上工也記不了工分。所以李月娥便多領了一點,記在她名下。
陸小蘭去領了鐮刀後,就和李月娥一起去了分給她們的地。陸小蘭畢竟許久沒幹農活了,一開始不太适應,速度有些慢,割了大半個小時後,便漸漸開始上手了。
在同一片地割的嬸子們,遠遠見陸小蘭割得像模像樣的,喝水的時候,便聚一起小聲嘀咕。
“陸小蘭這閨女不錯,都考上大學了,還幫着老娘下地幹活呢。”
“确實,支書家養人,孩子們個個都有出息。”本來離了婚的陸小蘭,現在搖身一變,成了大學生了。
“可不是,一個大軍官,兩個大學生,除了陸桂花和李月娥,個個都有工資領,城裡的工人家庭,都沒他家好。”
“老支書這麼會打算,娃們自然受益了。我聽說,之前牛棚平反的那三個,可是個大官。老支書幫過他們,回京後可不想着報答。”
這兩年,過年的時候,陸伯鳴收到的包裹,從一個變成了四個。這在陸家村大隊,可都傳遍了。
“我聽我家那口子說,老支書的補助金,已經漲到這個數了。”有位嬸子壓低聲音,伸出三個手指頭。
有人倒抽了口氣,問:“三十塊?”
那人點頭,這還是她家那口子無意中發現的,聽說是今年開始漲的。
三十塊在農村什麼概念?養一家人都是夠了。
“真是比不得。要早知道那些人會平反,我當初也偷偷給他們送點糧去。”有人歎氣,“我是不求他們報答,隻求照拂一下孩子們就行。”
有嬸子取笑,“那你也得有眼光才行,牛棚可還有兩個在那呢,要不你明天也給人送糧去。”
“滾滾滾,我就這麼一說,我家自己還不夠糧吃呢。”那人笑罵。這個時候還在牛棚的,能有多少希望?别浪費了糧食。
嬸子們喝完水,歇了會兒,又繼續四散開到分給自己的地裡割稻谷去了。
不遠處,幾個年輕媳婦也聚在一起喝水,她們的目光,也時不時瞟向陸小蘭。
“你們說,這陸小蘭都幾年沒幹農活了,咋還幹得動?我都歇了好幾次了,也沒見她歇?”
有人嫉妒,“裝模作樣罷了,這才幹一上午,自然幹勁十足。今天割完,估計明天就不來了。”
幹農活這麼累,有幾個樂意幹,那人認為陸小蘭不過是來作秀,博個好名聲罷了。畢竟人家可離過婚,又不能生,就算考上大學又怎樣?除非嫁個有孩子的,不然哪個男人願意娶。
“我看着不像,陸小蘭不是那種愛做表面功夫的人。”有人道,她跟陸小蘭小學是同學,差不多算一起長大,對她還是有些了解的。
“是不是,過兩天就知道了。歇一歇趕緊幹活吧,我看小隊長要過來了。”有人說着,拿起鐮刀便又去幹活了。
大家一看,小隊長真往這邊來,趕緊散了四下幹活去。
李月娥一上午也都在留意陸小蘭,沒想到閨女這麼些年沒幹農活了,這手上功夫倒也是沒丢。
“你這丫頭,歇歇喝口水吧。”李月娥道,“娘還以為你幹不動呢,沒想到也不比娘慢多少。”
陸小蘭不好意思的笑笑。其實她确實也有些不太幹的動了,隻是看娘這麼大年紀了,她多幹一點娘就能少幹一點,一直強忍着。
陸小蘭過去喝了水,道:“娘,以後别幹這麼重的活了。這割稻子的事,讓年輕人幹,你去曬谷坪那曬谷子。”
陸小蘭沒勸李月娥别上工,因為她肯定不會願意。
李月娥擺手,“哪能。咱家沒幾個人上工,可要分糧的人口可不少,大家都盯着呢。”
“咱家都分家了,你操心這麼多幹啥?大哥二哥他們自己會打算,你們三個老人家,幹自己的就好。大不了,到時候跟大隊買糧就行。”
“娘心裡有數,趁現在還幹的動,再幹幾年。等幹不動了,娘就不幹了,等兄妹四個,給我養老。”李月娥擺手。
“娘,我三嫂說了,等過兩年風氣再開點,就讓你們三個老人到羊城去住,那邊氣候好點,适合老人家生活。”
李月娥笑,“到時候去見見世面就成,住就不用了,你爹還當着支書呢。再說,娘在這邊還能幹點活,去那裡能幹啥,全靠你三哥三嫂養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