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彙聚成曙光
次日清晨,天剛蒙蒙亮,楚明舟就出去了,沒一會兒,顧硯就出現在了帳篷外等着。*三}\葉??屋(? =已ˉˉ÷發{?布e°最|Dt新?o~章·節?
林安安也沒拖拉,随意洗漱了一下,就穿戴整齊出來。
“硯哥,早。”
“早。”
“吃早餐了嗎?”
顧硯揚了揚自己手上的兩個飯盒,“進去吧,吃完早餐再走。”
“好嘞。”
飯盒裡擺着四個饅頭,兩人就着水就吃了。
“昨晚咳嗽次數減少了嗎?”
顧硯不緊不慢,也不着急走,拿出聽診器開始給林安安做檢查,動作熟練而專注。
“好多了,就是淩晨被餘震驚醒時咳了幾聲。”
林安安看着他認真記錄的側臉,忽然想起楚明舟昨晚的話——“他就是來給你看病的,沒有任務”,忍不住想笑。
誰那麼大個專家主任顯得,跑那麼大老遠來給自己看病?
楚明舟也太霸道了。
顧硯收起聽診器,點點頭,“沒多大問題,按時吃藥就行。楚團長讓我陪你走走,他說你想收集素材。”
“嗯,這次事件太大了,我就想多實地看看。′k?a·n?s?h`u/b`o_y,.,c~o-m·另外我想獻出一份愛心,多了解些,心裡也有底。”
兩人沿着臨時開辟的土路往外走,晨光熹微,給斷壁殘垣鍍上一層冷清的銀邊。
路邊的瓦礫堆上,不知誰用粉筆寫了句“加油”,旁邊畫着個歪歪扭扭的太陽,底下還壓着塊小石頭。
走出一段距離,顧硯停下腳步,指向不遠處的帳篷群,“那是‘媽媽帳篷’,裡面全是帶着孩子的婦女同志。”
帳篷外,幾個婦女正圍着一口行軍鍋煮粥,鍋沿上坐着個光屁股的娃娃,手裡抓着半塊饅頭,眼睛卻盯着鍋裡的米粒。
林安安走近些,聽見一個婦女低聲說:“昨天張嫂把最後一點奶粉給了李家的早産兒,自己孩子隻能喝米湯……”
另一個婦女接話:“别說了,現在誰都不容易,有空米湯就成。”
她們的聲音很輕,卻像針一樣紮進林安安心裡。
“這裡的人很團結,他們都自發把最後一口吃的留給更需要的人。”
林安安輕嗯了一聲,聲音裡帶着一絲哽咽。
“聽說前天有個老漢,把政府發的救濟糧全送來了‘媽媽帳篷’,自己去挖野菜吃,結果食物中毒,現在還在醫療點躺着。&¥o5£_¨4+看?書?` 2更 兩人沉默着往前走,路過一處廢墟時,看見一個戴紅領巾的小姑娘跪在地上,用小鏟子仔細清理着瓦礫——她面前擺着個小土堆,上面插着幾根樹枝,像是座簡易的墓碑。 “小朋友,你在做什麼?”林安安輕聲問。 小姑娘擡起頭,臉上滿是灰塵,“這是我家的小狗,地震時被壓在完,又低下頭繼續鏟土,小臉上寫滿了認真。 顧硯蹲下身,幫她把歪了的樹枝扶直:“你叫什麼名字?” “我叫胡小花,我爸爸是消防員,他說做事要善始善終。” 小姑娘的聲音很輕,卻帶着與年齡不符的堅定。 林安安看着她小小的身影,忽然想起老警衛員說的“責任”——這或許就是刻在骨子裡的傳承,哪怕身處廢墟,也不忘對生命的尊重。 “硯哥,你看那邊。” 林安安指向一個空曠處,一群戰士正圍着個老人說着什麼。 老人坐在斷壁上,手裡拿着個搪瓷缸子,缸子上刻着“1950”的字樣。 顧硯眸底帶上一絲溫度,聲音也更輕柔了兩分,“那是抗美援朝的老兵,老人家閑不住,就趁早飯的時候來給戰士們講戰場故事。” “是為了給大家打氣?” “嗯。” 兩人走近時,正聽見老人說:“……上甘嶺戰役時,我們七天沒喝到水,就舔石頭上的露水。現在唐市有水喝,有飯吃,這就是好日子!” 戰士們聽得眼眶發紅,一個年輕士兵忽然站起來:“大爺,等唐市建好了,我帶您去看水電站!” 老人哈哈大笑,拍着大腿:“那感情好啊!” 林安安拿出筆記本,飛快地記錄着。 顧硯站在一旁,隻靜靜看着她專注的側臉。 “安安,任何情況下,都會有希望的。” “嗯?” 這時,一陣清脆的歌聲傳來,幾個孩子牽着一個盲眼的老奶奶走來。 老奶奶手裡拄着拐杖,另一隻手被孩子們牽着。 “這是王奶奶,地震時三個兒子都沒救出來,她自己的眼睛是為救孫子受傷的。” 顧硯指了指老奶奶身邊那最瘦小的孩子,“那就是他孫子,其餘孩子都是自發來的,現在每天都輪流帶她散步,給她唱歌,希望奶奶振作起來。” 林安安看着孩子們稚嫩的臉龐,明明他自己也很難過吧…… 她忽然明白所謂的軍民一心,從來不是口号,而是刻在骨子裡的本能——是戰士用身體堵管湧時的決絕,是百姓把最後一口糧送給更需要的人時的坦然,更是受傷衆人互幫互助的善意。 “硯哥,我們去那邊看看。” “嗯。” “你怎麼知道那麼多?” “你們在忙的時候……我沒什麼事,就随便逛逛。” 聽他這麼說,林安安倒是真的一愣! 合着顧硯真隻是來給自己看病的? 如果真是代表西北軍區總醫院來的,不可能那麼閑。 顧硯看着遠處正在加固堤壩的戰士們,看着廢墟上飄揚的紅旗,認真地說:“安安,把想寫的都好好寫下來吧。” “當然,我肯定會好好寫的。” 風從廢墟上吹過,帶着清水的濕氣和泥土的味道。 陽光下,戰士們忙碌的身影、孩子們的歌聲、老奶奶欣慰的含着淚,與遠處正在施工的重建工地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悲壯卻充滿希望的畫面。 林安安握緊了筆記本,覺得每一頁紙都沉甸甸的——那上面不僅記錄着苦難,更記錄着在苦難中閃閃發光的人性光輝。 而她知道,這些光芒,終将彙聚成照亮未來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