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最閃亮的新星
林安安接過電報單,手指都有些發顫。/比1奇&中?@文2!網?\> ?#追!\最[,/新/×?章>^<節??\
電報單上有着省文化廳的落款字,看得她眼眶發熱。
那些伏案疾書的深夜,墨水染黑的指尖,在此刻都顯得格外值得。
“劉編輯,這太突然了。我隻是把戰士們的故事寫下來,其實也沒做什麼,偉大的是他們……”
“您可别謙虛!《脊骨》裡寫的勇往無畏、坑道搶修、雪地潛伏......哪個不是咱們戰士拿命換來的?但又有多少人能深記他們的故事?
我知道英雄不貪功、不求回報,但像您這樣能為無聲英雄發聲的作者,又怎麼不可貴呢?也确實隻有您這樣紮根軍營的人,才能寫出骨頭裡的硬氣!”
說着,劉編輯眼眶也有些紅,他湊近林安安些許,壓低了聲音,“聽說省報準備做專欄,就叫‘筆尖上的軍功章’。我們總編力薦了您,我也希望林老師能做第一個被采訪的人!”
“這……”
林安安現在所塑造的形象确實很好,一點點累積起來的名聲,也派上了大用場。
豫省回來的時候,還是最美軍嫂,現在可是正兒八經的軍區翻譯官,但凡再做做貢獻,那她将會成為西北軍區不可替代的正面形象。+h_t·x?s`w_.*n′e′t~
這就不是價值能衡量的了。
劉編輯沉吟片刻,極為認真道:“林老師,我跟您也透個底,我們總編說……文藝遲早會複興!
像您這種真正的筆杆子是萬裡挑一的,您後續出書,切記拿捏分寸,指不定會有大助力。”
這話絕對算是善意了,映源出版社也算是西北數一數二的出版社,能得知後面的消息并不算奇怪。
但能擔着風險提點林安安,這就是真情分。
林安安看了他一眼,點頭應下,“我能有今天的小成就,離不開你們的幫助,我會記住你們的提醒,好好把握機會。”
劉編輯擺擺手,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林老師,您太客氣了。您是有真本事的人,我自然是想跟您長長久久合作下去。
我相信,您以後肯定能寫出更多優秀的作品,為人民争光,為國家争光。”
被捧那麼高,林安安臉皮再厚都不好意思了,“借你吉言。”
兩人聊着聊着,林安安有意把話題往林子淮身上引,“我這兩天也挺忙的,我弟才從豫省回來,文工團這次義演非常成功。不怕你笑話,我弟還挺争氣的,抱回個三等功。”
“好事啊!小林同志真厲害,是冉冉升起的新星呐!”
“沒那麼誇張,他也不過是讨巧,有原創歌曲的天賦,做的曲子很得領導們看重。′p,a¨o¨p^a?o¨z*w~w_.-c/o,m+”
劉編輯立馬會意!
上次他就接觸過林子淮本人,的确是很有才華的小同志,不過上次湊巧遇了事,就沒深入了解。
“林老師,您真的太自謙了,小林同志能為文工團作曲,那才華還用多說?”
林安安見劉編輯已然領會,就順着話頭繼續說下去:“不怕你笑話,其實我們就是南方農村的,農村人想學點音樂,那可是千難萬難。好在我爸媽都慣着我們,見我跟我弟有音樂天賦,就随着我們折騰。
說來也巧,在我們小時候,大隊接了幾個來改造的音樂家,他們就住在牛棚裡,過得那是相當的苦。我父母見人家連飯都吃不起,就時常點借糧給他們,倒是因此結了緣。”
劉編輯饒有興趣地聽着,“原來如此,這倒是真難得。”
“是,陰差陽錯的,我們都接觸到了音樂。這不,還讓我弟走上了文工團的道路,也算是大好事,畢竟他真的很熱愛,這次能立功,也是他這麼多年努力的結果。”
鋪墊的差不多了,劉編輯發出邀請,“是金子在哪都是能發光的,這次豫省義演……影響力可大着呢!
對了,林老師,我們出版社其實念叨這事很久了,一隻想做一個專欄,不知道……小林同志有沒有時間,能不能接受采訪,跟我們詳細說說,這其中的故事。”
林安安笑彎了眼睛,眼底滿是欣喜,“這……能行嗎?我弟還那麼年輕,資曆怕是不夠吧?”
劉編輯忙擺擺手,“您這說的什麼話!年輕同志才是祖國的未來與希望,談資曆不如談熱忱!小林同志不僅是優秀的演奏員,還能做出鼓舞人心的原創歌曲,這樣鮮活的少年英雄,才是讀者最想看到的!
現在文藝創作就缺這樣紮根基層、充滿生命力的同志,我們專欄要是能采訪到小林同志,絕對是我們的榮幸!”
林安安欲拒還迎地抿了抿唇,“那讓他試試?”
劉編輯直接伸出手,“這可不叫試試,這是把優秀的文工團新星展現在衆人面前。不瞞您說,省報那邊也在關注文工團,要是咱們這邊做得出彩,說不定能聯動宣傳!”
林安安也痛快伸出手,握了上去,“合作愉快。”
兩人對視一眼,心中了然。
又坐着協商了好一會兒,劉編輯拍闆,林子淮的采訪定在了後天,周末。
林安安決定要給林子淮炒作,自然會準備好重點包裝話題。
北部戰區空軍軍旗文工團為什麼會那麼有名?
因為他們有台柱子牧有為。
光牧有為一個人,就為北部文工團争取到了無數資源。
西北文工團可不比他們差多少,缺就缺一個頂流。
林子淮既然走上這條路了,那就設法讓他做最中心的閃光點。
而且文工團的台柱子跟以後的明星可不同,追逐他們的是軍人、是百姓,甚至會得到全省的托舉。
隻要不犯錯,就是真正的未來可期。
送走劉編輯後,林安安回屋坐到了書桌上,鋪開本子,在紙上列出關于林子淮的宣傳要點:從農村到部隊,從牛棚學藝到文工團主力,從艱苦歲月到聚光燈下……
暮色将軍區大院染成琥珀色時,楚明舟踏着落日餘晖入門。
他看着林安安在桌前伏案疾書,紙上密密麻麻列滿标注着重号的關鍵詞,不由得挑眉:“是出什麼事了?”
林安安放下鋼筆,擡頭朝他笑,“好事!大好事!省文化廳點名要我去分享創作經驗,劉編輯說省報還準備做專欄。另外……出版社打算給子淮做個人專題采訪!”
楚明舟嘴角揚起笑意,“嗯,是好事。”
他伸手揉了揉林安安有些淩亂的發絲,“我去叫子淮回來吃飯?”
“對,你快去,我有很多事要吩咐他,采訪就定在後天,事情緊急。”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