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默認 第312章 叙舊
梅母看向三人:“書語,女婿,你們帶着小雲扶先去玩,我要與親家好好叙叙舊。”
梅書語疑惑看向梅母:“母親與劉嬸嬸認識?”
“沒錯,我們幼時便認識,隻不過你劉嬸嬸出嫁後便斷了聯系,我現在才知,原來她嫁到了石橋鎮。”
梅書語也替母親感到開心:“原來是這樣。那母親便與劉嬸嬸先叙舊吧。我先将書籍整理好。”
三人出去後,梅母才敢再次開口:“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樓姐姐你信嗎?”
“不信,打死我都不信,你怎麼可能是她們口中的那種人。當初那件事後,京城那些婦人亂嚼舌根,我因此還将人罵了一頓,隻不過我人微言輕,那麼多人罵你,我真的…”
梅母想到她二人命運多舛,一時心酸,便取出帕子拭了拭眼淚。
劉氏勸道:“好了,樓姐姐,過去的事便讓它過去吧。我的身份還望樓姐姐保密。”
“嗯,我明白。”
梅母還以為劉氏不想讓太多人知道她是蘇家女,以免被人诟病,便沒想這麼多。
她明白花蓠,有些事的發生不必與太多人解釋,自己無愧便好。
她突然想到了什麼,随即望向劉氏:“你早就知道書語是我的女兒?”
劉氏沒瞞她:“起初是不知道的,我隻知你嫁入梅家,但我不知書語是梅家哪房的孩子。
直到見了書語兩三次,從她的神态和言談舉止中,找到了一些樓姐姐的身影。我便猜測她應該是樓姐姐的女兒。”
“這不是更好嗎?我們親上加親了,還記得樓姐姐在出嫁時,與我講的話嗎?”
原來,樓心月在出嫁時,花蓠為她添妝。
花蓠不舍,女子嫁為人婦便失了自由,特别是這些高門大戶的婦人,更有許多規矩所約束,兩人想見一面都難。
樓心月勸花蓠,不要傷心,若她們都有了孩子,一定要結為兒女親家,這樣就可以親上加親,以親家的身份随便見了。
雖隻是玩笑話,但一語成谶!
梅母想到此,便捂嘴笑了。
兩人說起幼時的事,竟然發現有說不完的話,一時忘了時辰。
直到吃午飯時,梅書語過來請二人,她們這才停下了,彼此眼中一副意猶未盡。
女兒的婆母是自己閨中好友,這讓梅母徹底放下了心中擔憂,再不怕女兒過了門會受委屈。
梅母提到想買個院子再搬出去時,讓劉氏給勸下了。
等書語嫁給謙兒後,讓樓心月母子倆在外面單住,劉氏可不放心,孩子們也不會放心。
若換作旁人,梅母定然不會同意,但是親家是花蓠,索性也就不與她客氣了。
飯後,劉氏想到梅母所住的卧房不夠暖和,吩咐雲知謙多買些炭存上,省得這天兒下了雪,把宅子裡的人凍着。
雲知謙道:“娘,爹已經買了許多炭囤着了。”
劉氏這才明白,并不是炭不夠用,而是梅母舍不得用。
因梅家這些年陷入困境,日子拮據,梅母不得不變得節儉,更何況他們還是借住在雲家。
劉氏又是好一番勸說,梅母這才笑着道:“好,好,我就不與你客氣了。”
劉氏叮囑雲知謙往梅母房裡放了三個炭盆,總算暖和多了。
梅母拉着劉氏道:“我還有一事想拜托妹妹,那便是昭兒讀書的事。”
梅母也清楚,現在是十一月,許多書院半路不招生,但她也不着急,可以讓女兒先教弟弟,等明年開春再讓他入書院也不遲。
“這事容易,去石鼓書院與我那幾個小子一同作伴去吧,這事讓硯兒與他恩師陸院長說一聲便可。昭兒幾歲了?”
她心中一喜,便道:“年方十歲。”
梅母也曾閑聊問過梅書語,也知石鼓書院是石橋縣最好的書院,不比京城的書院差,但與白鹿書院卻是不能比的。
“與我家小五同年,去石鼓書院吧,孩子們在一起熱鬧。”
梅母沒想到來石橋鎮後,事情會這麼順利。
她賭對了。
早知這樣,在半年前,她便随女兒來石橋鎮生活了。
又想到自夫君逝後,這些日子的艱難,不由得又流下眼淚。
“瞧,樓姐姐這又哭上了,你見到我不開心嗎?”
梅母破涕為笑:“開心,開心,我就是高興才…瞧我,你來是為倆孩子選日子的吧,這些事你這個做婆母的做主便可,不用問我。”
“好,那我可定到年前的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