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1章 新廠開業
接下來幾天,莫師傅帶着幾個木工學徒加班加點為繡花廠做小凳子和椅子。
馬大禮白天跑出去貨比三家買布料,晚上也會幫忙做小凳子。
陳星淩則為廠地安排一些基礎措施,比如增加一些電燈買熱水壺等等,還要幫忙給四哥四嫂準備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和用具。
幾個哥哥已經先後學會摩托車,她也學得七七八八。
有人幫着接送來去,朱思雅總算歡喜答應下來,進城幫着打理新廠上下。
繡花廠的各種優渥小補貼先後傳出去,很快被繡娘團隊的各個“小分隊”知曉,瞬間在她們平靜的圈子裡激起萬層浪!
很快地,她們紛紛結伴三三兩兩來城東參觀繡花廠。
廠地已經提前開放,陳星淩和朱思雅坐鎮在大門前,每次有繡娘過來,都會帶她們參觀裡外,并積極宣傳繡花廠的各種優渥小津貼。
繡娘們看着明亮的廠地,一張張嶄新的小木凳和椅子,外加各式各樣的嶄新工具,先後都動心了。
參觀過後,有人主動留下姓名和地址,笑嘻嘻問什麼時候能開始上班。
陳星淩連忙答:“下周一就能來上班,布料都已經買來了,隻需要打樣馬上就能動工。另外,我們這邊白天會有兩個老師傅教學傳授經驗,有興趣的同行都可以過來交流經驗。”
她在馬三月的帶領下,先後拜訪了三位經驗豐富的老繡娘。
其中有兩位都已經五十多歲,先後同意會過來幫忙。原因不複雜——隻因為廠裡有正規的工作環境和一個月三十塊的保底工資。
三十塊是固定工資,代表着就算她們不用工作,隻教一教晚輩們就能賺三十塊。如果利用閑暇做多一些繡工,還能跟其他人一樣計件領錢。
不管怎麼算,她們都是穩賺不賠,而且必定賺得不少!
唯有另一位老繡娘表示暫時不能來幫忙,因為她的兒媳婦下個月要生三胎,她得留在家裡照顧兒媳婦坐月子。
不過,她說她年底或明年年初就能有空,問說可不可以緩一緩。
陳星淩滿口答應了,說繡花廠的大門永遠為她打開,随時歡迎她過來。隻要她來,之前承諾的一切都會實現。
衆繡工聽到後,歡喜得不得了!
有人搶着解釋:“不是所有師傅都肯教我們的……有些老繡娘把自己的本領藏着掖着,就怕我們搶了她們的飯碗!”
“是呀是呀!有時候連看都不讓我們看!”
“是不是真的願意教?不會隻教一些最普通的吧?普通的我們也會呀!”
陳星淩樂意為她們解答:“她們每個月領着我們這裡的師傅工資,是必須傾囊相授的——就是不管你們問什麼,隻要她們懂得的繡花技巧,她們就得為你們解答并教會你們。”
她跟三月去請師傅的時候,便提前打聽了師傅的脾氣。如果是那種平時不愛跟人交往的老師傅,那便提前排除掉。
因為師傅白天需要在廠裡坐班,需要為衆人解惑示範,所以盡量尋一些平易近人,容易跟人相處的。
有繡工驚呼問:“哇!還有師傅工資呀!一個月多少?什麼樣才能算是師傅呀?”
陳星淩答:“能把我們渝派繡花的所有技藝練得爐火純青,非常非常熟練,就能當上我們的師傅。師傅一個月固定工資三十塊,年節的補貼是員工的兩倍。她們每天固定上班引導晚輩們,有空的時候自己繼續繡花,工錢跟你們一樣。”
“真好!每個月都能有工資拿哎!”
“補貼是兩倍哦!”
有繡工好奇問:“那如果你們沒活兒幹了,她們是不是沒能領工資?”
“不會的。”陳星淩解釋:“我們廠幾年内都會連續生産,除了年節放假外,其他時間都有活兒幹。”
有年輕繡工高興驚呼:“哇!年節還能放假哎!這個我喜歡,最怕一年到頭三百六十五天都得幹活!”
朱思雅連連點頭:“有的,我們傳統節日和過年都會放假。大節日會發米油補貼,小節日就放假一天或半天。”
“那挺好的。”
“人家是繡花廠,不是那種收購的小貨商。大地方就是不一樣。等等!你們該不會都是要月發的吧?跟别的工廠發工資一樣?”
陳星淩連忙搖頭:“不會不會,都可以一手交貨一手交錢,不管是大師傅還是普通員工都一樣。”
繡工們總算放心了,先後報上名字,答應下周來上班。
“手頭上還有一些沒做完,做完就過來。不用帶什麼東西吧?”
陳星淩答:“帶一個杯子就行,這邊有幾個保溫瓶随時有熱水供應。其他通通都不用帶。”
繡工們咨詢參觀完畢後,先後離開了。
來來去去幾天後,繡花廠終于開業了!
鞭炮噼裡啪啦炸了一分多鐘,衆人喜氣洋洋推開大門。
“迎财神接财神!”
“财源廣進!”
“财源四方!”
“納四海财氣!”
……
陳星淩抱出幾大袋糖果,讓哥哥嫂嫂們分給來瞧熱鬧的街坊鄰居,也分給路過的小孩子們,剩下的發給今天來上班的兩位師傅和十幾個繡工。
那天下午,又來了幾個年輕的繡工,都是三月四芳的好姐妹,說是想學技巧也想賺錢,聽說這邊有師傅傳授經驗,馬上就結伴跑來了。
馬三月和四芳白天要上課,隻能放學或晚上才能做繡工,所以隻拿了最簡單的手帕花樣回去。
馬大禮沉着臉叮囑:“不許晚上熬夜,燈光需明亮。還有,必須作業通通完成了,才能做這些。”
“知道了。”馬三月和四芳乖乖答好,轉身找陳星淩去了。
陳星淩塞給她們一人一把糖果,又掏過幾顆給馬三月。
“這幾顆送給那位林姐的女兒小靜。”
聽馬大禮說,自從二理上學後,寡嫂就沒怎麼過去找二理,因為二理每天早出晚歸,而且晚上還得趕作業,根本沒空搭理她。
馬二理每隔幾天都會送米糧過去,偶爾還會給她一些錢。
寡嫂的女兒小靜已經一周歲多,時不時會跑去馬二理家找三月和四芳,因為她很喜歡兩個大姐姐。
馬三月點頭接過,轉而撇了撇嘴。
“我和小妹最近都沒怎麼過去那邊,省得瞧見一些不幹不淨的事。”
陳星淩狐疑挑眉,問:“什麼呀?”
馬三月湊了上前,壓低嗓音:“姐,那個林姐不守婦道,整天喜歡勾三搭四。最近她的門口總有一些懶漢走動。我大哥讓我們不許往那邊去,也不許亂說話。小靜偶爾會跑過來找我們,我們送她東西吃,陪她玩。最近二哥不送米糧和菜過去了,都是小靜過來取。她力氣大了許多,已經能提一小籃子的東西。”
“哦哦。”陳星淩不好評價什麼,隻能敷衍點點頭。
這是别人的私事,她不好妄加議論。
林氏隻是二十出頭的婦道人家,丈夫沒了,身邊即便有依仗的人,仍不得不為自己的終身多加考慮。
她也是為了自己和女兒,追求自己的人生是她的自由權利。畢竟她還這麼年輕,讓她為了一個死去的人守寡大半輩子,對她來講也太殘忍了些。
這樣一來也好,馬大禮就不用擔心對方會繼續糾纏弟弟了,大可以松一大口氣。
不料,馬大禮卻仍是悶悶不樂的。
“你壓根不知道我最近忒難受!都不敢回家去住了……真的!”
陳星淩想不通是怎麼一回事,問:“怎麼?你也被盯上了?”
“去去去!”馬大禮笑罵:“你就不能盼着我好一點兒嗎?我最近都不敢在村道上走,省得被宗親叔伯們瞧見,又逮着我怪罪!”
陳星淩很快想清楚怎麼一回事,問:“他們讓你趕走林寡嫂吧?是不是?”
“唉……”馬大禮頗有些難為情,低聲:“寡婦門前是非多。她又是那種愛招惹是非的,整天跟村裡的幾個漢子眉來眼去。宗親叔伯很生氣,罵我弟怎麼弄了一個這樣的女人來村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