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捕到了大魚
到了晚上,小如聽說明日宋宛要和崔遣去捕魚,也鬧着要跟着一起去湊熱鬧。
“不行哦。”宋宛解釋道,“這次不是簡單的去河裡捕魚,而是要往上遊去。”
“上遊山石險峻,灘塗濕滑,娘跟着你爹和大山叔叔去也很不容易,如果再帶着你去,就更加不方便了,而且很危險。”
崔遣等宋宛說完,也跟着贊同道,“是啊,因為你大山叔叔說,是要去水庫附近的下遊才能抓到大魚,這次确實不方便。”
看到小如一臉沮喪,崔遣笑着安慰道,“這樣吧,等咱們先抓到大魚飽餐一頓後,再過兩日,爹帶你們去河裡抓小魚玩怎麼樣?”
小如一聽這話,眼睛立馬亮了起來,正好蘇大姑從竈房出來,也補了一句道,“是啊,現在外頭大家都在搶着抓河裡的那點為數不多的魚,也亂的很,咱們現在不去。”
“咱們明天就在家裡想想,大魚回來了,咱們怎麼吃好不好?”蘇大姑走近笑盈盈的看着小如。
一說到吃的,小如立馬不沮喪了,一臉開心的看向宋宛。
“嗯,隻要小如你能乖乖的在家裡等着吃魚,這次你說怎麼吃,娘就怎麼做好不好?”宋宛一臉寵溺的看着小如。
小如原本眼底的那點不高興,此刻已經完全煙消雲散了,她使勁的點點頭,便去一旁逗小意玩了。
翌日清晨,陽光透過清晨的薄霧,灑在村外蜿蜒流淌的小河上。
宋宛和崔遣大山三人,剛從宋宛家出去,正好碰見了隔壁崔二郎也拿着漁網,準備去村裡的河裡捕魚。
崔遣和大山叫住了他,說他們要去河道上遊,水庫下遊附近捕魚,那裡的魚大也多,要帶着崔二郎一起去。
崔二郎聞言也立馬答應了下來,一路上也樂得露着一口大白牙。
幾個人一起順着河道往上遊走,河水在晨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
越往上走,越寬闊,幾乎看不到人。河岸邊,有細弱的水草随着微風輕輕搖曳,偶爾有幾隻不知道從哪裡飛來的鳥掠過水面,激起一圈圈漣漪。
大山和崔遣等人來到了水庫附近的河邊,他們身着簡樸的布衣,腳踏草鞋,手持着精心編織的漁網。
漁網寬闊而堅實,網眼細密有緻,能很好的将魚網住,不管是大是小都跑不了。
大山道,“就這裡吧,這裡是水庫的下遊,也是咱們村河水的上流,再往上走,水流就大了,反而不好捕魚了。”
“這裡的魚,也都是從上遊水庫溜出來的,幸虧老天下的這場大雨,因為水位太高了,都漫出來了,這些魚才被沖了出來。”
“看看,一個個都胖的跟什麼一樣。”大山的眼睛盯着水裡的魚,眼睛亮晶晶的,就好像口水馬上就要流出來了。
宋宛聞言,和崔遣兩人對視一笑,崔遣應着大山的話,接着便開始和大山下水,準備捕魚了。
大山首先觀察了水流的方向和速度,選擇了一處水流較緩、水草叢生的河段作為捕魚點。
他深吸一口氣,穩住身形,雙手緊握網柄,用力将漁網抛向河中。漁網在空中劃過一道優美的弧線,“噗通”一聲落入水中,濺起一片水花。
崔遣和崔二郎則在河的另一邊,與大山配合得天衣無縫。他們小心翼翼地拉着網的另一端,然後再分開一些距離,幾個人開始緩慢而有節奏地收網。
陽光下,他們的額頭上漸漸滲出了汗珠,但眼中閃爍的是對捕魚成功的信心和期待。
随着漁網漸漸收緊,水面上泛起了陣陣波動,魚兒們感覺到了危機,開始在網中四處逃竄,攪動得河水“嘩嘩”作響。
大山和崔遣等人的臉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他們知道,這是魚兒入網的信号。
一旁湊熱鬧的宋宛也開心的不行,也加入了捕魚的行列。
她卷起褲腳,踏入清涼的河水中,準備幫助大山和崔遣撿拾魚兒。
她一眼看過去,真好,果真都是大魚,看來今日他們拿來的五六個魚簍一定都能盛滿,能夠滿載而歸。
網中的大魚也像是能感受到危險一般,拼命的想要逃竄,還有的一蹦三尺高,但是都被眼疾手快的宋宛拉起一側的漁網擋住了。
終于,漁網被完全拉上了岸,網中的魚兒跳躍着,銀光閃閃。
有的魚兒甚至試圖躍回河中,但最終還是無法逃脫。大山和崔遣以及崔二郎小心翼翼地将魚兒一條條撿起,放入身邊的魚簍中。
他們的動作輕柔而熟練,像是生怕傷到了這些大自然的饋贈。
一次撒網還不夠,崔遣和大山等人又重複了幾次,直到将他們帶來的魚簍全部填滿。
捕魚結束後,三人坐在河岸邊,滿意的看着一旁幾乎鋪到頂的勞動成果。
宋宛站在一旁心想,今日是真的大豐收啊,這些魚獲可能有近百斤。
河水在他們腳下輕輕流淌,帶走了下河撈魚的疲憊。
他們出來也差不多拉了半日的網了,又休息了這麼一會,回到家差不多幾乎要過晌午了。
幾個人覺得也不能再耽擱了,該動身回家了,大山和崔遣以及崔二郎收拾好工具,帶着滿滿的魚簍,準備踏上了回家的路。
但沒想到因為因為魚獲實在太多了,沒走兩步便都從魚簍中蹦了出來。
跟在後面的宋宛沒有辦法,隻能将溜尖的魚都串了起來,一下子就串成了好幾串。
宋宛身上隻背了一個背簍,多出來的幾串魚她便提在了手裡。
崔遣和大山、崔二郎将剩下的背簍和漁網都背在身上,三人便朝着小奇村走了回去。
大概不過兩柱香的時間,他們幾個人便看到了村子的全貌,更加快了腳下的步伐。
等到真的到了村裡,宋宛才意識到,這些他們捕獲的大魚在夕陽的映照下,鱗片閃爍着耀眼的光芒,确實耀眼奪目,甚至有些紮眼,一下子就吸引了村裡衆人的注意。
在村裡衆人的側目注意下,宋宛捏緊了串魚的魚線,腳步堅定,每一步都踏在了小奇村的泥土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