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滿聲音悲痛,他從未想過,父親會突然離世,完全沒有征兆,不,有征兆,隻是沒有人注意,“今天回來吧,你爺爺去世了。”
玉溪接電話就有預感了,眼睛紅了,前一陣子老爺子還中氣十足的打電話來着呢,“怎麼會?不可能!”
呂滿都不信,紅着眼睛,“有些征兆,隻是沒人注意,老爺子一直說你奶奶來接他了,我們以為開玩笑的,别哭了,你爺爺走的特别的安詳,笑着走的。”
玉溪抹着眼淚,“給大姑一家打電話了嗎?”
呂滿,“你老姑打的,已經通知了。”
玉溪挂了電話,吸着鼻子,“你今天有重要的事嗎?”
年君玟真沒有什麼特别重要的,“我陪你回去,你先換衣服,我去通知孩子們。”
玉溪眼淚控制不住往下掉,爺爺和奶奶對她不同,她養在爺爺奶奶身邊的時間更長,耳邊好像還能聽到,老爺子得意的笑着,自己種的菜種的多好,轉眼再也聽不到了。
喪事是大事,訂的機票,玉溪兩口子帶着孩子先走了,至于玉枝和玉清,爸爸會通知的,玉溪也沒等。
轉機到了家,已經中午了,院子門裡門外都是人,玉溪爺爺這一支人少,但是姑姑和叔爺爺兩支人真多,又趕上寒假,上學的孩子們也回來。
院子裡都有些站不下了,一共兩個孫子,一個都沒到呢,知道了孫女,大姑也沒到,爸爸要忙着其他的事,跪着燒紙的隻有小姑姑了。
玉溪接過媽媽遞過來的孝,來就穿的黑色羽絨服,直接去燒紙了。
幾個孩子去磕了頭,随後年君玟就帶了出來。
呂小姑哭的眼睛都腫了,這些年呂小姑和爺爺過日子的,小姑的兒子畢業就留學讀研了,兒子不在身邊,又沒在找,爺爺就是眼前唯一的親人了。
玉溪啞着嗓子,“小姑,别哭了。”
呂小姑吸着鼻子,“昨天在我家吃的餃子,嘴裡一直念叨,我做的和你奶做的一個味,說的特别多,還告訴我,有相當的就在找一個,還說王洋是指望不上了,那孩子不會回來了,說了這麼多,我怎麼就沒察覺呢!”
呂小姑是真的難受,最後一面都沒見到。
玉溪也哭了,爺爺的确最不放心的就是小姑姑了,大姑姑日子過得充實,尤其是周垚上了大學後,更是撒手不管了,跟着大姑父兩人到處旅遊,日子過得那叫一個潇灑。
唯一小姑姑,性子最要強,身邊連個知冷知熱的人都沒有。
正想着,呂大姑到了,呂大姑哭更多的是愧疚,沒照顧過,沒多陪陪老人,人走了,愧疚感爆發了。
呂小姑沒拉着起身,心裡是來氣的,忍不住諷刺了幾句,“現在哭晚了。”
呂大姑臉白了下,嘴唇子都在哆嗦,“我,我。”
最後也沒我出個所以人,因為呂小姑說得對,在的時候不多來看看,人走了哭晚了。
玉溪沒插話,作為孫女,她做到自己該做的了,而且做的更多,爺爺走是傷心不舍,但是問心無愧。
表姐來了,想要扶着呂大姑起來,愣是沒拉起來。
周玲玲歎氣,磕着頭,拉着玉溪,“玉清和玉枝呢?”
玉溪一言難盡了,兩個孫子做的也不咋地,每年是送不少的補品和錢,可人沒怎麼見過,還不如玉溪,“一會就到了。”
正說着,人就到了,兩家一起到的,兩個孫子的表情不大好,奶奶去世,他們最後一個到的,爺爺也是。
還好沒人責怪他們,相對于子女來說,孫子輩的要寬容多了,從呂小姑的态度就能看出來,至少和侄子們說話,也不搭理呂大姑兩口子。
玉溪打發龍鳳胎去找妙妙幾個,孫子來了,呂小姑才站起來,由着兩個孫子燒紙。
玉清和玉枝燒紙,思音和林清走出來,對于這兩位孫媳婦,感受真沒玉溪幾人來的深,主要也沒見幾面。
但是不管多忙的事都到齊了,這就是态度了。
玉溪問,“來的匆忙沒吃東西吧!”
思音道:“倒是有飛機場,隻是沒什麼胃口。”
玉溪看着忙碌的年君玟,“我聽你們姐夫說,飯店訂好了,晚上的時候怎麼也要吃一些。”
兩人點頭,“恩。”
玉溪沒看到叔爺爺和小姑奶奶,這兩位一定受不了,明明爺爺是最小的,反而先走了,玉溪心裡沉悶,爺爺年輕的時候和奶奶真的吃了太多的苦,如果不是吃的苦太多,奶奶不一定回的癌症,爺爺也不會這麼早就走了。
爺爺的葬禮不像奶奶,親朋好友沒幾個,現在兩大家子,叔叔的重孫子都有成年的了,一點外人都沒用,都是家裡人。
等一切都結束了,大家都回去上班了,小姑姑也才和大姑說話。
玉溪家的這邊,特别忙的都回去了,年君玟帶着孩子也走了,玉溪留了下來,要等燒完頭七的。
等燒了頭七後,這次不是玉溪一個人離開的,爸媽也要去首都。
今年不用回這邊過年了,都在首都過年。
叔爺爺和小姑奶奶知道後,兩個老人隻從爺爺去世後,更顯得蒼老了,叔爺爺更是生了病,吓壞了不少人,還好隻是上火。
兩個老人再不舍,也知道爺爺走了,幾家唯一牢靠的紐扣沒了,唯一安慰小姑姑目前不打算離開。
臨走前一晚,一家子說着話,呂滿看着小妹,“你有什麼打算?”
呂小姑沉默,知道大哥以後也不會長時間回來了,原來有老爺子在,大哥和大嫂守着,沒想到老爺子這麼早就走了,這邊侄子侄女都不回來,好像就剩下她自己了,“我打算招個職業的管理者,我想去國外找王洋了。”
玉溪愣了下,這太突然了,“小姑姑,你要去照顧嗎?”
呂小姑,“王洋和我提過,讓我過去,我也是從談話裡知道,這小子不準備回來了,我不想結婚,那就隻能跟兒子走了,這小子不小了,我也要去把把關。”
鄭琴皺着眉頭,“國外的花銷不小,王洋覺得好,那是他沒缺過錢。這幾年你是賺了不少錢,可國外的花銷大,王洋的專業又不是稀缺的,你确定能夠找到好的工作,養活你們娘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