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默認 第646章 季青:我是摘桃子的人
讓季青沒想到的是,唐城那邊的救災還沒有結束,他就迎來了粵州日報的記者。
記者知道五星制藥廠已經接連送了兩批藥去唐城了,都是目前災區緊缺的藥。
記者說據他們所知,沒有人下單這些藥,那麼制藥的成本誰出的。
采訪過程中,粵州日報的記者詢問了各種問題,還去了山上社員們種的藥田拍照,又随機采訪了好幾個社員和制藥廠的工人。
還尖銳的詢問了他們對季青這個廠長的看法。
得到的全都是正面的評價,粵州日報的記者很清楚,他們來采訪之前并沒有提前通知,主打一個真實。
沒想到詢問了社員和工人,知青們,他們對季青的評價都很高。
而季青也任由他們詢問,沒有半分阻攔。
到了最後采訪季青時,聞到五星制藥廠有如今這個規模,他有沒有覺得辛苦,還有功勞甚大。
季青聽了後,看了記者一眼,覺得這家夥肯定是來找事的。
他笑着說:“五星制藥廠能有今天這樣的規模,最大的功臣并非我,而是第一任廠長以及我們的周書記,當年是他們兩人力排衆議,開始辦廠。”
緊跟着,季青就說起當年辦廠和争取生産線的各種不容易。
說完這些後,他又說:“其次,就是制藥廠的工人們。”
“他們齊心協力才有制藥廠的今天。”
“還有種藥材的社員們,他們都是五星制藥廠發展成今天這個規模的大功臣。”
粵州記者沒想到季青居然把所有的功勞都往别人身上套,硬是沒有提他自己。
他問:“那你覺得自己有功勞嗎?”
季青聞言輕笑一聲:“我是摘桃子的人。”
“至于我有沒有功勞,不應該由我自己來評價,你問我,我肯定覺得自己盡力去做到最好了,我覺得自己是有功勞的。”
“你如果想要聽到真實的評價,應該問問廠裡的工人,他們的評價才是最中肯的。”
粵州記者聞言也忍不住笑了:“季廠長,你對自己的定位是摘桃子的人,從這句話可以看出,你對制藥廠第一任廠長俞菀卿同志的評價特别高。”
季青愣住了一下,看向記者:“我剛剛不是已經說了嗎,她和周書記是制藥廠的發起人,也是最大的功臣。”
“這樣說吧,俞廠長不但是制藥廠最大的功臣,也是我的恩師。”
“你沒聽錯啊,就是恩師,我是她一手帶出來的,當初很多人都對我能力存疑時,是她和周書記認可我,也是俞廠長把我帶在身邊,一點一點教我。後期我遇到不懂的問題,還是打電話請教她。”
粵州記者又問了季青一些關于制藥廠未來發展的問題,以及當初送地震區那些消炎藥,止血藥的成本是誰出的。
得知是俞廠長夫妻掏盡家底做的,粵州記者對俞菀卿就剩下敬佩了。
季青說:“除了俞廠長夫妻外,五星大隊的社員和制藥廠的工人知道這件事,他們也捐錢了。”
季青拿出一個本子,上面清楚記錄了這一次捐錢的名單:“請看。”
粵州記者翻到最後,發現一個小小的五星大隊居然收到捐款六千多元。
他問:“怎麼會有這麼多人?”
季青說:“五星大隊所有社員都捐錢了,在外工作的人也捐了。”
粵州記者震驚了:“每一個人都捐款了?”
季青點點頭:“對的,包括剛剛出生的嬰兒,他們父母也以孩子的名義捐款。”
“他們說,遇到這樣悲傷的事,總要大家讓孩子參與到救助中,哪怕隻是幾塊錢一個人,也盡心盡力了。”
也參與了。
粵州記者被這個回答震驚了,剛剛出生的嬰兒,也捐款了。
他看了一下,有些人捐三塊,五塊,最多捐了一百塊。
季青指着一個名字說:“這位同志已經六十歲了,老伴饑荒年代不在了,無兒無女,平時除了上工就是進山采藥。他捐了一百塊,他拿過來時,說了一句話,他說,我承蒙祖國守護大半輩子,過上和平的日子,如今終于有機會幫助其他同胞了。”
粵州記者帶着好奇心走進五星大隊,離開時,不管是他還是攝影師,都被震撼了。
第二天早上,粵州日報,粵州電視台都報道了這件事。
一時間,季青和五星制藥廠,五星大隊,成了粵省地區家喻戶曉的存在。
這件事很快就驚動了上頭領導,領導開會時,還特意表揚了五星大隊全體社員和制藥廠工人,還把周書記和季青,俞菀卿拉出來溜達一圈。
其餘地方台得知這件事,也開始在當地報紙報道這件事。
滬市季家:
季家人難得聚一起吃飯,季父問幾個兒子最近的工作和生活,一家人有說有笑,很溫馨和睦。
季家小女兒季晶晶帶着幾個侄子侄女在一旁看電視,到了新聞時間,最先報道的就是唐城的事,緊跟着就報道了粵省南扶縣五星制藥廠,當記者說起季青的名字時,季晶晶猛然擡起頭看向電視。
一張數熟悉又陌生的臉出現在眼前,她指着電視許久都回不過神來。
“爸媽,是小哥,新聞報道的是小哥。”
季家的人聽了後,快步走到電視前,正好看到季青坐在辦公室裡接受采訪的畫面。
他們已經八年沒見面,更沒有任何聯系,季家的人甚至懷疑這個兒子自己死在下鄉的地方。
季父也接受了自己隻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的狀态,沒想到突然有一天,消失八年多的兒子突然以這樣的姿态闖入他們的視線。
電視裡,粵州日報的記者已經問完關于工作的事,就要結束采訪了,他笑着站起來說:“季廠長,我聽說你愛人已經懷孕了,你很快就當爸爸了,恭喜你。”
二十多歲,身形颀長,沉穩内斂的季青笑着和粵州記者握手:“是啊,年底就要當爸爸了。”
“我們都很期待你家小孩的到來,孩子就是華國新一代的希望。”
季青點點頭:“謝謝你,我和我的愛人也很期待孩子的到來。”
“我想,不管是兒子還是女兒,我和我愛人會拼盡一切去愛他護他,讓他開心快樂的長大,希望他長大後,做建設祖國的一塊磚。”
哪裡需要哪裡搬!
季青說:“這種守護,就是一種傳承。國與家,父與子,代代相傳,代代相守。”
粵州記者點點頭:“說的沒錯,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這說的是小家庭,也是華國這個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