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都市言情 七零攜手嘴碎兵王,走上人生巅峰

第238章 翠原城初印象

   經曆了兩天的火車生活,宋舒茜覺得整個人都掉臭了。

   兩個孩子三條狗也都蔫巴了。

   一向活潑好動的墨影,耷拉着尾巴。閃電一向挺直的脊背也微微彎曲,跟着在宋舒茜身邊,無精打采。

   衛建國身上挂了所有的行李。

   宋舒茜牽着兩個孩子和三條狗跟在身邊。

   出站口,他們這奇怪的組合引起衆人的好奇。

   感覺到衆人的打量,閃電懶懶擡眼,掃了周圍一眼。

   威懾十足。

   衆人紛紛收起眼神,但偷偷的打量少不了。

   出了火車站,已經有小戰士等在一旁。

   手裡舉着個牌子。

   上書“衛建國”。

   衛建國過去和小戰士交涉了幾句,才過來接宋舒茜和孩子們。

   小戰士幫着把東西放在後備箱。

   看到三條大狗,唬了一跳。

   看到團長嫂子嬌嬌柔柔一個姑娘,牽着牽引繩,趕忙過來接。

   “嫂子好,我是團長的勤務兵巴雅爾.那日蘇,你們喊我那日蘇就行。”

   “你好,謝謝你過來接我們,這趟車時間早,淩晨就出發了吧。附近有沒有國營飯店,咱們先過去吃飯”。

   宋舒茜和小戰士說話時的态度很好。

   那日蘇偷偷松了口氣,團長媳婦好相處,他以後的工作也能好做一點。

   到了國營飯店,那日蘇怎麼都不肯進去,“團長,嫂子,我出來前吃過了,你們快去吧,倆孩子都餓了”。

   在戰士面前,衛團長是另一個樣子,他說,“這是命令”。

   小戰士立刻颠颠跟着進來。

   宋舒茜看着好笑,還是個孩子呢。

   早餐是衛建國點的,三碗羊雜碎,一碗小米粥,一個焙子夾雞蛋和爛腌菜,九個油餅兒(方言打不出來那個調調)。

   剛習慣了金陵精緻飲食的宋舒茜,看到這些還有點不習慣。

   那日蘇是個有眼色的,主動端起小米粥。

   被衛建國攔了。

   “這是你嫂子的,她剛下車沒胃口,你喝羊雜碎去”。

   “哦”,那日蘇覺得團長還怪好的嘞。

   羊雜碎也是肉,貴得嘞。

   衛建國将一碗羊雜給兩個孩子分了,又把油餅一分為二,言簡意赅,“吃”。

   倆孩子已經非常習慣了。

   從包包裡拿出自己的筷子和勺子開始吃飯。

   沒辦法,他們兩個手小,外面的筷子太大了,拿不住。

   隻能用手帕包好自己的,随身攜帶。

   對宋舒茜,衛建國換了個态度,“他們說這個焙子外酥裡嫩,還是鹹口的,我在裡面加了雞蛋和鹹菜,你多少吃點,剩的給我”。

   那日蘇目瞪口呆,乖乖,團長還有兩副面孔嘞。

   他也聽話的吃自己的飯。

   臨走時衛建國又買了幾個大饅頭,軍區到市區還是挺遠的。

   車晃晃悠悠往軍區走。

   路是那種沒有修過的土路,塵土飛揚,很是颠簸。

   宋舒茜隻覺得這車像是開在搓衣闆上。

   一陣陣的天旋地轉,反胃難受。

   衛建國始終分了一份注意力在她身上。

   “媳婦兒,你喝口水,睡一覺,等到地方了我喊你”。

   又對兩個孩子說,“安安樂樂,媽媽暈車了,很難受。你們兩個給媽媽講個故事,哄媽媽睡覺”。

   他們特戰團是新建的,位置比較偏,這條路走過的車少,還沒有壓實,很不好走。

   安安樂樂将自己的小身子縮在媽媽懷裡。

   輕聲和媽媽聊天,轉移她的注意力。

   “媽媽,哪裡可以騎馬?” “等到了我們讓爸爸去打聽一下,好馬難尋,你們兩個得有耐心,媽媽也得有耐心”。

   安安說,“媽媽,你閉上眼睛,我們給你講三國演義的故事”。

   宋舒茜乖乖閉眼,聽兩個孩子講。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國分争,并入于秦。及秦滅之後,楚、漢分争,又并入于漢。漢朝自高祖斬白蛇而起義,一統天下,後來光武中興,傳至獻帝,遂分為三國。……”

   安安樂樂非常喜歡這裡面的故事,講的跌宕起伏,車裡都是他們的聲音。

   那日蘇一邊聽故事,一邊感慨,團長家的孩子咋養的,真厲害。那老長的故事都能記住,小詞兒一套套的。

   聽着聽着,突然就沒聲兒了。

   他往後視鏡一看。

   娘三個睡成一團。

   衛建國得意的勾了勾嘴角。

   宋舒茜不是很喜歡看三國,她偏愛情感細膩的紅樓夢。

   隻要聽到倆孩子講這個,就能秒睡。

   似乎是在自我洗腦,睡着就聽不到了。

   至于倆孩子,每晚都給彼此講故事,哄自己睡覺。

   早已成了習慣。

   這不一講就睡着了。

   一時間車裡安靜的落針可聞。

   大約過了四個小時,他們才到了目的地。

   看着這空曠的家屬院,宋舒茜艱難地咽了咽口水,他們這是被發配邊疆了?

   她看向衛建國無聲詢問。

   那日蘇見狀,趕緊出來解釋,“團長,嫂子,咱們這裡比較遠,環境也不是很好,過來随軍的家屬不是很多。那邊一共二十一戶。這邊是團級以上家屬住的,院子比那邊大一點,更寬敞。” 宋舒茜他們家非常大,目測得有六七百平。

   一進院門向陽面有一排房子,正房三間。

   中間一間是最大的,進門就是堂屋和廚房,中間有一道小門隔開。

   堂屋的左手邊和右手邊各有一間卧室,裡面都盤了很大的炕,睡六七個人沒問題。

   這樣設計是很省柴火,做飯時就可以順便燒熱兩個屋子的炕。

   很有智慧。

   兩邊的兩間要小一點,是空房間,沒有炕。可以安排一個做工具房,另一個收拾出來,萬一有客人可以住。

   正面對面有一間房,緊挨着大門。

   背陰,特别适合用來存放糧食之類的。

   院子,一分為二,左手邊有菜地的痕迹,看樣子可以在這兒種地。

   右手邊,有一個羊圈和一個柴棚。

   那日蘇幫着簡單收拾了一下,就告别了。

   宋舒茜從屋裡出來,手裡拿着一包糕點,“辛苦你今天去接我們了。這是嫂子給你的見面禮,也不知道你喜歡吃什麼,這個是我老家金陵的土特産,拿回去嘗嘗”。

   這次那日蘇是說什麼都不收,已經白吃了一頓,哪裡能連吃帶拿,還都是精貴東西。

   那日蘇自然不肯要,如今的宋舒茜在家屬院生活了四年,已經熟練掌握了推拉撕扯的技能,逼着他收下。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