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帥,這是最新送來的情報。
”
關山接過情報,認真看了起來。
關山原本在奉命攻打越國,不過接到趙泰的消息之後,關山就帶兵回來準備将陸行的大軍吃掉。
當然不止是神武國這邊盯上了陸行的大軍,陳湖也同樣如此。
關山看着手中傳來的最新情報又看了看擺在大帳中間的地圖,“他們的速度比我們想象當中還要慢一些。
給陳湖傳信吧,明日晚兩個時辰開始動手。
”
“禀大帥,營外陳國使者求見。
”
“帶進來吧。
對了,不用傳信了。
”
接着陳湖派來的使者交了一封信給關山,信中的内容是讓關山明天晚兩個時辰動手。
顯然陳湖跟關山想到一起去了。
現在陳湖率領的大軍跟關山的大軍分别在兩個地方。
現在他們已經完全掌握了陸行大軍的動向,等陸行的大軍行進到他們準備好的戰場之時,陳湖跟關山就會分别率領大軍出現在越國大軍的前後,将越國大軍圍在中間一舉吃掉陸行率領的越國大軍。
夜裡陸行也在盯着地圖看個不停,眉頭微皺。
最後陸行的目光停留在了地圖上一個叫雙堆集的地方。
雙堆集是他們明日行軍之路上要路過的其中一個地方。
這已經不是陸行第一次研究這個地方了,可無論陸行怎麼研究最終得出的結論就是繞不過這個雙堆集。
在陸行看來這是一個絕佳的伏擊他們的地方。
當然路線上還有其它地方也還有一些其它地方也适合伏擊他們,隻是都沒有雙堆集這個地方好。
要說唯一的缺點可能就是雙堆集這個地方同樣适合陸行的大軍展開。
總得來說,雙堆集這個地方是一個十分理想的決戰之地。
“你們對這個地方怎麼看?
”
“大帥,能不能想辦法繞過這個地方?
末将感覺這個地方可能會有埋伏。
”
......
陸行看着手下将領七嘴八舌的讨論着雙堆集這個地方。
陸行手下的這些将領也看出來雙堆集這個地方很危險,大體上分為了兩派,一派是想繞過這個地方。
比如說有一位将領說讓大軍化整為零,從不同的地方繞過雙堆集,然後在雙堆集後方再重新集結。
陸行的大軍之所以必須要過雙堆集是因為軍隊的數量實在龐大,其它地方的路對于如此數量的大軍來說實在有些不夠寬。
可要是将大軍分散成一支支小部隊的話,那麼就不需要擔心這個問題了。
隻是将大軍分成小股軍隊有一個極其緻命的問題,那就是遇到神武國跟陳國的攔截,幾乎是沒有多少還手之力的。
并且神武國跟陳國的軍隊加起來是肯定要比越國的大軍多得多,要是他們發現陳國分兵,那麼神武國跟陳國也完全可以分兵。
分兵的前提是不讓對方掌握自己分兵的消息,還要盡量保持隐蔽。
可現在的情況想要瞞着神武國跟陳國的探子神不知鬼不覺的分兵幾乎是不可能的。
現在分兵隻能是給神武國跟陳逐個擊破的機會。
至于另外一派以陸階為首的将領則是想要一路沖殺過去。
如果神武國跟陳國在雙堆集附近設伏,這本身就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除非他們原路返回,不然隻能一戰。
陸行一早就知道想要帶領大軍回到越國去,必有一戰甚至好幾戰。
陳國跟神武國絕對不會眼睜睜的看着大軍安然無恙的回到越國。
至于現在往回走幾乎也不太可能了。
明月城大概已經被神武國這邊重新接手了,現在回去想要打下明月城又需要付出極大的代價。
從陸行決定放棄明月城之時,陸行就沒有想過要走回頭路。
陸行手下的将領讨論了許久也沒有讨論出個所以然來。
陸行也沒有談談自己的想法,隻是在一旁靜靜的看着。
翌日,大軍繼續開拔。
陸行大軍現在是用結丹期修士作為大軍的斥候。
這些結丹修士斥候可以及時将大軍周圍更遠地方的情況及時彙報回來。
防止陸行大軍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被偷襲的情況發生。
結丹期斥候距離陸行大軍最遠的時候大概有十裡。
對于結丹期修士來說自然可以去更遠的地方偵查,不過要是再遠,即使是結丹期斥候也很難将消息及時傳遞回去了。
并且要是這些斥候距離大軍的距離太遠也容易被人埋伏,後方的人也無法及時發現支援。
結丹期修士可不是什麼大白菜,要多少就有多少。
特别是對此時的陸行來說,每一個高階修士都十分珍貴。
雙堆集外關山的大軍已經做好準備,就等着越國大軍的到來。
至于迂回的陳國大軍則在距離關山五十裡左右的另外一個地方。
關山跟陳湖早就知道了陸行用結丹期修士作為斥候的事情,陳國的大軍自然是藏在這些結丹期斥候的偵查範圍之外。
如此一來陸行隻要是率領大軍來到雙堆集,那麼關山的神武國大軍就會将陸行的去路擋住。
而陳湖則是率領陳國大軍切斷陸行的退路,将陸行圍在雙堆集這個地方。
雙堆集方圓二十裡的地方地勢都相當平坦,隻有兩邊有兩座小山包,因此得名雙堆集。
地勢平坦就意味着越國大軍經過這裡幾乎無處可藏。
而關山跟陳湖的目的就是想要在這裡将越國大軍基本消滅掉。
陳湖跟趙泰的賭約當中是先滅掉越國,然後雙方再決戰。
單純的将勾嶽從皇位上趕下來按照常理來說就已經算是可以算是滅掉了越國。
可這對于陳國跟神武國來說卻完全不是這樣的。
因為按照趙泰跟陳國的約定,等滅掉越國之後,陳國跟神武國還會繼續打個你死我活。
而隻殺掉一個勾嶽隻是越國不在了,而越國土地上的人卻是還在的。
實際上越國隻要有人稍微組織一下還是有相當戰鬥力的。
這顯然對于之後兩國之間的戰鬥卻是不利的。
主要是兩國都不想陸行跟陸行所率領的大軍被對方收編。
所以陳國跟神武國在這件事上很快再次達成了一緻,那就是盡可能的消滅掉陸行跟陸行率領的大軍。
這樣一來雙方都不能對越國大軍進行收編,并且之後越國在短時間内也不可能再重新訓練出一批将士來幹擾陳國跟神武國最後的決戰。
而且如果不将越國的大軍消滅掉,打下越國之後其實對于神武國會更加有利一些。
因為就算是将打下來的越國暫時分成兩半,也是對神武國更加有利。
因為神武國跟越國的領土是挨着的,更方便管理。
而陳國跟越國之間卻隔了一個巨大山脈,陳國想要治理越國的土地就會相當麻煩。
現在兩國的意思完全發生了改變,那就是先打下越國,但不對越國進行治理。
而是讓越國沒有能力再摻和到陳國跟神武國接下來的争端當中,等日後兩國角逐出結果之時,再由勝利者去接手越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