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都市言情 穿成農家小福寶,逃荒路上開挂了

第二十五章 裝可憐?誰不會啊!

   衆人心裡想着,手下筷子可沒停。

   幾道菜味道簡直太好了,配酒又下飯,惹得人人都誇贊。

   一時間,院子裡更熱鬧了。

   村長笑眯眯的滋溜了一口小酒,心裡歎氣。

   清水村已經冷清太久了,現如今來了個李家,興許就是個好的轉機。

   以後村子定然會越來越富庶,越來越熱鬧。

   “老嫂子,劉家人在村子裡到處說你們家的壞話呢。按理說,你們是親戚,怎麼鬧的這麼生分?”

   一個老婆子坐在李老太身邊閑話兒,許是覺得李老太很和氣,就小聲提醒了一句。

   李老太抱着佳音,扯着她脖子下的細棉布巾子給她擦口水,歎氣說道。

   “說起來都是傷心事,不說也罷。”

   “啊,那得說說啊,否則大夥兒還以為你們家裡真是日子好過,看不起窮親戚呢。”

   老婆子姓孫,最愛聽這些家長裡短,村兒裡的各種消息,有一大半都是從這裡抖摟出來的。

   李老太紅了眼圈兒,小聲說道。

   “我弟弟李根兒在世的時候,給我送了很多次信,兒子娶媳婦,家裡人生病,同我借了不少銀錢。我家那時候日子也不好過,我把嫁妝都賣了,給他捎了銀子過來。”

   她抹了一把眼淚,又道。

   “沒想打,塞外那邊兵亂,我們為了逃命,千裡迢迢趕來,郭氏和外甥們卻連門都沒讓我們進。他們這是怕我提先前借他們劉家的那些銀錢呢!

   我也是寒心了,當時就同劉家說斷親了,劉家也答應了,以後就當普通村裡人吧。”

   一聽她這麼說,不止是孫婆子,就是其他婦人也對劉家厭惡不已。

   沒良心,白眼狼,這些詞都扣在了劉家頭上。

   不得不說,李老太這招兒真絕,有時候裝可憐比講道理更容易讓人站在自己這一邊。

   佳音吐了個大大的口水泡泡,再次慶幸投胎到了一個好人家。

   兄弟團結,妯娌和睦,當家的奶奶也是知道變通的。

   即便眼前日子有些艱難,但一家人齊心協力,總能越過越好的。

   劉家住在村口,離李家有些遠,但村裡安靜,隐約也能聽到幾聲說笑,嗅到風裡的香氣。

   “一家子挨千刀的!

   請了那麼多人偏偏不請咱們,這不明擺着給咱們穿小鞋嗎!”劉鐵柱氣得臉紅脖子粗。

   郭氏眼皮耷拉着,臉色也是不好。

   “你那個大姑,最會籠絡人心,有錢不接濟親戚,居然請旁人吃飯!他們家早晚過不下去!”

   一邊的劉來福眼珠兒轉了轉,也是說道。

   “娘,别生氣,我早晚要收拾了他們,把銀子都拿回來!”

   這話說得好像李家的銀子就該是他們家的似的。

   郭氏被兒子哄得,總算臉色好了一些。

   劉來福趁機說道,“娘,你給我拿點兒錢,我去縣城找吳二。

   吳二也看不上李家人,他姐是李家二兒媳,最是了解李家。有他幫忙,想要找李家的麻煩,對付李家肯定更容易!”

   郭氏最是寵愛二兒子,當真給了二兒子一把銅錢。

   不等囑咐幾句,劉來福已經一溜煙兒跑出家門。

   什麼報複李家,那都是小事兒,先去賭場赢錢才重要!

   村民們在李家受到熱情款待,跟李家人的關系親近了不少。

   起碼李家大方會處事,飯菜做的好吃,這樣的印象是人人皆知。

   次日,村裡老少就開始秋收了,忙的腳不沾地。

   李家人沒有莊稼可收,所以就很悠閑。

   一早吃過飯,陶紅英就帶着趙玉茹去山上采蘑菇,挖野菜。

   臨走前,陶紅英在鍋裡給閨女留了兩碗米油,也不怕她會餓着。

   妯娌兩個有說有笑的上了山,也沒問吳翠花,反正就算吳翠花跟着去了也是偷懶,幹脆不叫她了。

   李老二昨日看到村裡不少老人走路都有些艱難,就想帶着小子們去幫他們秋收。

   他隻說了兩句,李老太毫不猶豫就答應了。

   “多帶幾塊餅子,别吃人家的,收點兒糧食也不容易。”

   李老太囑咐兒子,手裡抱着佳音颠了颠,低頭親了親她的小胖臉蛋兒。

   她敢說家裡不差糧食,這底氣就是寶貝孫女給的。

   李老二,李老三和李老四帶着家仁他們幾個小子,直奔隔壁的趙大叔家。

   趙大叔剛五十歲出頭兒,但在戰場上沒了一條腿,眼睛也瞎了一隻。

   如今是沒兒沒女光棍兒一個,也是這清水村裡秋收最艱難的一個。

   “趙大叔,我們來幫您割莊稼啦!”

   家喜家安淘氣,昨日纏着趙大叔講過征戰沙場的故事,這會兒自來熟,進門就喊了一聲。

   “趙大哥,你腿腳不便,我們兄弟幾個來幫你幹點兒農活。”

   李老二笑着跟趙大叔打招呼,也沒等趙大叔說話,就帶了弟弟和侄兒們穿過趙家後院去地裡割高粱了。

   高粱杆子要堆一起晾曬,高粱頭要割下來裝袋子,背回趙家院子晾曬,最後敲打下來,才算完活兒。

   李老二幾個揮舞鐮刀,李老四和家義負責扛袋子,簡直健步如飛。

   趙大叔瘸着腿燒水,拎去田裡,家喜家安就樂颠颠跑上前接過去了。

   趙大叔摸摸他們的頭,眼圈兒有些紅。

   “你說說,這叫我怎麼感謝你們一家才好啊!”

   “我奶奶說了,鄰裡鄉親就是要互幫互助,大叔你坐着,我們也去幫幹活兒了!”

   家喜家安喝個水飽,就又跑掉了。

   趙家的地不多,隻有二畝,一日功夫就被李家收完了。

   趙大叔留人吃飯,李家誰也不肯,李老三還沒忘了囑咐一聲。

   “大叔,你這房頂我看着有些年頭了,怕是漏雨吧,過了秋收,我來幫你修修。”

   趙大叔來不及再說話,李家人就都回去了。

   就這般,接下去幾日,李家老少爺們八口兒,輪流幫着村裡人家收地。

   這些人家大半都是退伍殘兵,家裡的田地也是縣裡給的。

   一人二畝,稅糧是普通農戶的一半,算是朝廷照顧。

   他們也沒有餘力再買更多,每年交了稅糧夠溫飽就成了。

   李家八口幹活兒利落,一日一家,脾氣又好。

   到誰家誰家熱鬧,清水村上上下下真是沒有人不誇。

   “難怪李家兒孫滿堂,日子還過得這麼紅火。他們這一家子都是心善的,都是有大福報的人呐!”

   村裡老太太坐在一處閑話兒,提起李家就直豎大拇指。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