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這怎麼可能!
【靖平三年,十一月。】
【陳懷信召見了幾個大豪商。】
【他其實也沒有想到,這些豪商居然會如此積極,還沒有等他正式召見,便火急火燎的趕往長安城。】
【甚至在知曉工部正在進行家豬養殖的時候。】
【有從事這方面的豪商,直接将所有家豬全都贈予工部,還派遣有經驗之人,來協助工部進行養殖方面的工作。】
【這讓工部得以輕松不少。】
【也讓陳懷信的第一件事直接就完成了。】
【不過工部尚書卻有些擔憂:“商人無利不起早,必是有利可圖,才會将家産直接贈予朝廷!”】
【“别擔心,他們隻是被前承殺怕了,如今贈予家産,隻是為了求一個庇護,”宰相很清楚那豪商在想些什麼。】
【而當這幾個大豪商被帶去面見陳懷信的時候,平日裡在自己家裡中威風堂堂的他們,心中滿是忐忑雙腿不住顫抖。】
【若非旁邊的侍衛說了句,陛下不喜跪拜,恐怕他們都要跪下來請安了!】
【“能夠在三年時間内,便創下偌大之家業,爾等商業上的能力,在煜國可稱得上是屈指可數了,”陳懷信聲音平和的說道。】
【但這幾個大豪商卻心驚膽顫,連聲稱不敢當!】
【而陳懷信也懶得跟他們多說廢話,直言煜國将要編寫一本商業律法,以管控商業活動,讓他們來便是提提相關建議。】
【聽到這話。】
【這幾個大豪商頓時精神一振!】
【他們知道當今陛下與前承皇帝截然不同,但沒想到會對商業如此之重視,專門編寫相關律法,這可不是管控,而是在加大力度的支持啊!】
【“草民定當竭盡所能,助我大煜編寫商律!”】
【幾個大豪商壓制興奮的說道。】
【等到他們被帶下去,在個小房間進行讨論,并将想法寫在紙張上時,他們很快便達成了思想上的共識。】
【“無論陛下究竟是有何想法。”】
【“但這商律對我等的确是件大好事!”】
【“所以。”】
【“我等提出的建議,必須是對陛下、對煜國、對百姓有利的!”】
【“任何有利于我等、有利于商賈的建議,全都不允許提出來!就連想也不行!想也有罪!”】
【“我等必須要全力支持陛下!全力支持煜國!編寫出這本商律!以約束與管控商業的活動!”】
金銮殿裡。
看着那被召見的商人的表現。
不少臣子臉上都流露出了不屑的神色。
在他們看來。
這些所謂的大豪商就跟路邊的野狗一樣,随便給根骨頭就會立刻沖上去,搖着尾巴哈着氣的讨好扔骨頭的人!
“然而有些人卻連骨頭,都要跟路邊的野狗争搶。”
“又想牛耕地。”
“又不想給牛吃草。”
“天底下哪裡會有那麼好的事情啊。”
“哼!”
王千禾看着那些臣子的表情,便立刻知曉他們在想些什麼。
他暗自搖了搖頭,目光看向鑒天鏡,心中很是清楚,等推演結束後,那朝堂很可能會迎來一次大洗牌!
“就是不知道那些世家……會不會狗急跳牆呢?!”
【靖平三年,十二月。】
【編寫商律之事。】
【已經被不少人所知曉。】
【朝中臣子都是贊成的。】
【他們知曉陛下這樣做必有其緣由。】
【那戶部尚書更是激動得難以自己!】
【“陛下在财政方面的才識世間無人能及!”】
【“等到商律編寫完成後。”】
【“國庫必将比任何朝代都要充裕!”】
【“到時候。”】
【“即便是國内大興土木,國外将士征戰,也不用擔心财政崩潰!”】
【戶部尚書在一次醉後這樣說道。】
【那些未被派遣出去的将軍,頓時比他還要激動!】
【他們經常出現在那大豪商住的小屋子外,似乎是督促他們編寫,但言語之中卻是催促,讓他們趕緊将這商律給弄出來!】
【但這些大豪商卻有苦說不出――我們倒是想快點呀,但這最後的決定權是在陛下手上,我等甚至連編寫到哪種程度了都不知道,又如何能快得起來呀!】
【不過他們也隻敢在心裡想想,在被這些将軍們催促的時候,他們也隻能點頭哈腰不敢有絲毫得罪,心中祈禱着商律能盡快完成。】
【然而那負責編寫與拍闆的陳懷信,并沒有如他們所願的在編撰商律,而是出現在了大煜研究所中。】
【在将那批孩童送至後。】
【他已有近十個月沒來過這裡。】
【當然。】
【他倒不是沒有不再關注大煜研究所。】
【隻是由于姬長兮将部分精力,放在教導孩童上面後,那相關的研究産出相對少了一點。】
【但也不是完全沒有。】
【“這是改良的提水工具,這是改良的碾磨工具,這是改良的掼稻工具……”】
【姬長兮介紹着最近這段時間的成果。】
【當她的目光從那觸及天空的翅膀,轉向了底層農民在地上刨食的工具後,那研究的成品自然比以前多了許多。】
【畢竟。】
【令人飛起來困難。】
【但底層農民工具的改良卻很簡單!】
【以前隻是因為掌握知識的人,不願意低頭去看他們罷了!】
【而陳懷信注意到,姬長兮這研究的成果裡,有一些是跟食物有關的。】
【“是别的工具改良得差不多了,所以轉向了如何制作更好吃的食物?”】
【“不,這是我給他們布置的課題,而他們最感興趣的,自然是食物。”】
【姬長兮指了指那些孩童。】
【對于這些大部分出身底層百姓家庭的孩童來說,從小到大餓肚子的次數數不勝數,所以在聽到她詢問對什麼最感興趣後,他們的第一反應自然是食物。】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是陳懷信教導她的,所以她便讓這些孩童,将重心放在食物上面,看如何改進或制造新的器具,才能夠讓食物變得更好吃。】
【或者……讓食物變得更多一點!】
【“因為。”】
【“隻有經曆過餓肚子。”】
【“才能知曉這究竟有多痛苦。”】
【“他們都不想再體驗那種感覺了!”】
【姬長兮的聲音多了幾分無奈的滋味。】
【陳懷信很清楚,她為何會産生這種感受,這讓他不由得出聲安慰道:“等以後,有了畝産上千斤的高産作物,就不會再有人要感受餓肚子的滋味了,而且等到豬羊的大量養殖後,百姓們還能時不時吃上肉腥呢。”】
【聽到這話。】
【姬長兮頓時一臉驚愕。】
【她看着陳懷信,聲音帶着些許顫抖的說道:“你說什麼?畝産千斤的高産作物?這怎麼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