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又能怎麼樣!
要見血了!
府邸之内。
看着那所推演的未來。
皇女們臉上滿是擔憂。
姬長甯更是長歎一口氣,說道:“我記得,陳懷信曾說過,國家最為混亂的時候,便是王朝之末與建國之初。
”
“現在看來,所言不虛!
”
當時。
她還奇怪。
王朝之末與建國之初。
這可是毀滅與新生啊!
陳懷信為何會将這兩個東西等價,認為它們居然是同等的混亂!
而現在那推演的畫面告訴她,建國之初雖然代表着新生,可這其中的問題,可這其中的麻煩,絲毫不比王朝之末差多少!
因為無論是前者,亦或是後者,都是處在最容易獲得利益、最容易掌握更多權力的時候,所以哪怕是再動刀戈,也不會有誰想要退讓!
“若是錯過了。
”
“想要再攀登高峰。
”
“那就極為困難了。
”
姬長甯明白了。
這兩者為何會相同。
當所有人都不想放棄。
當所有人都想要争奪。
“那除非是像陳懷信初次模拟那樣。
”
“對那軍隊有着極其恐怖的掌握力。
”
“不然。
”
“就會出現那推演中的情況!
”
姬長甯看着畫面,心中很是憂慮。
哪怕這次的推演中,陳懷信與道觀主,依然擁有着對軍隊的掌握力,但卻并非是像初次推演時那麼絕對!
用宗教來治理軍隊,用宗教來打造軍隊,那就必須接受宗教所帶來的、對于個人掌控力的削弱!
“那未來……”
“不會真的要爆發内戰吧?
!
”
姬長甯的眼睛裡滿是擔心。
這也讓她對于宗教,更是多了幾分警惕。
但那旁邊的姬長兮,卻依然是帶着自信。
“放心吧。
”
“雖然說。
”
“宗教削弱了個人的掌控力。
”
“可那推演中的陳懷信,自身就等于道教了!
”
姬長兮的臉上帶着一絲笑意。
當将科技與道術結合起來後。
陳懷信在百姓的眼中,早就不隻是天師那麼簡單。
那染上了宗教氣息的軍隊,也依然在他的掌握中!
“這些道士或許能夠開除道觀主的道籍。
”
“但是他們想要掀起内戰,那還是想得太多了!
”
“掌握不了軍權的他們,就算披上道教的外衣。
”
“可又能……怎麼樣呢!
”
……
【月底。
】
【道士們聯合提議。
】
【開除道觀主道籍。
】
【一時間。
】
【衆人嘩然。
】
【所有人都被這消息給震驚到了!
】
【“開除道籍?
”】
【“這是發生了什麼?
”】
【“還是說道長做了什麼傷天害理之事?
”】
【“……”】
【黃巾軍上下議論紛紛。
】
【那些巨鹿縣的道士們。
】
【則是拿着那聯合道士,所提出的十八條罪責,匆匆找到了道觀主。
】
【相比于黃巾軍的其他道門,他們自然更加信任,曾經帶他們離開,帶他們率先造反的道觀主!
】
【“隻是……”】
【“這罪責是真的嗎?
”】
【“師傅?
”】
【這些道士們,面色複雜的看着道觀主。
】
【而道觀主看着那罪責,臉色依然平靜。
】
【但是。
】
【他的心中卻歎了口氣。
】
【“沒想到。
”】
【“他們居然采取這種方法。
”】
【“想要抗拒道教内部改革。
”】
【“簡直……”】
【道觀主一時間不知道說些什麼。
】
【他自然是猜想過,這些不同意的道士,會想方設法的,抵制這次的改革。
】
【哪怕他已經解釋了無數次,這樣的改革對于道教來說,其實才是最好的。
】
【“不然。
”】
【“有朝一日。
”】
【“道教必将亡于朝廷手中!
”】
【道觀主很清楚,朝廷不可能允許,有勢力能夠蓋它一頭。
】
【就算這是為建國,立下了汗馬功勞的道教,也絕不允許!
】
【頂多就是在開國之初,朝廷容忍道教獲得一些特權,可隻要三五代之後,要麼道教因為膨脹而被滅,要麼朝廷看不慣道教而滅它,反而不可能有第二種選擇!
】
【但他還是沒有想到,這些道士為了眼前的利益,為了自己能夠當一段時間的人上人,居然采取這樣方式,來對抗與抵制改革!
】
【“他們明知道這次改革,背後是陳懷信在推動,可還是不願意接受。
”】
【“唉。
”】
【道觀主搖搖頭。
】
【至于那十八條罪責。
】
【不過是将他的改革打算,給一一的列舉在了上面。
】
【但都是掐頭去尾的,用斷章取義之法來進行指責。
】
【像是不守祖訓,取消清規這一條,他們就沒寫明為何要取消清規,隻是說他膨脹了,要讓道教變成他的道教,所以連規定都要改了!
】
【“他們……”】
【“這是會引來陳懷信的強制改革的!
”】
【道觀主向這些道士解釋緣由,心中卻充滿了無限擔憂。
】
【他知道,陳懷信本就不是道教之人,隻是借助了道教的身份,将黃巾軍給拉了起來,而願意前來與他進行商讨,如何處理建國後的道教,完全是出于感激,以及……給他這個道觀主一點面子而已!
】
【若是手段強硬點,心狠手辣點,陳懷信根本不需要在意,他們道教亦或者百姓是怎樣想的,隻要按照自己的意願推行改革就行了!
】
【“至于會不會被罵背信棄義?
”】
【“那又如何呢?
”】
【“隻要陳懷信未來,能讓百姓過上好日子,讓百姓自發的感謝他。
”】
【“那他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會有大儒為他辯經!
”】
【皇帝的私德不會功績!
】
【道觀主清楚這一點,所以才接過改革的重擔,想要依靠較為溫和的手段,讓道教能夠在新國家中,獲得屬于自己的位置,能夠與國家一起長存下去。
】
【他知道。
】
【隻要未來的道教不做什麼傻事。
】
【那它必将是新國家唯一的國教,必将會跟國家綁定在一起!
】
【隻是現在。
】
【情況就不一樣了!
】
【“若是陳懷信願意再給次機會,那或許還有轉折的餘地。
”】
【“但如果他因此不滿,打算要采取自己的方式推進改革。
”】
【“那……”】
【“怕是有不少人要見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