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都市言情 穿越種田從成立教派開始

第239章 壽字币

  延壽教的銀行開始試點運作的時候,延壽教裡怎麼制作身份證的事情也被大家商量出來了一個方案。

  身份證上面首先要有姓名和性别,以及出生年月。

  可是這個時代的人對自己的出生年月真的很模糊,能知道自己幾歲就已經了不起了。

  因此讨論出一個取巧的辦法。就是把去年設定為延壽教成立第一年,稱為教曆1年。

  去年35歲的人就是“教曆前”35年生人。

  那麼隻要知道今年是延壽教教曆第2年,對照此人身份證上的出生年月為“教曆前35年8月”就很容易算出他今年的歲數是36歲。

  然後因為沒有手段在身份證件上給你畫個肖像,所以用身高加臂展加腳碼的方式弄了個數字串來進行驗證。

  一個人身高162厘米,臂展60厘米,腳長24厘米,在發育完畢之後體重會變,臉型也會變,但是身高、臂展、腳碼都幾乎固定了。

  那麼他幾乎就确定是身高4尺8寸6分,臂展1尺8寸,腳碼7寸2分的人。身份證件上寫為486-180-72,單位是百位讀尺,十位讀寸,個位讀分。

  如果要真的驗證他是不是身份證件上的人,拿出卷尺認真量一量這三個數據,數據差别有點大的自然就不是他本人。

  雖然沒有畫像那麼直觀,但要拿來查身份是否對應,在這個時代也算是很夠用了。

  然後再寫上此人的住址,配一個包含隐含信息的個人獨有數字碼,一個身份證件就算是做好了。

  在這個時代,這麼細緻的身份證件可以說是開天辟地來的頭一份了。

  當然,現在隻能先給每個教衆登記信息,今後再慢慢制作合金不鏽的金屬卡片來做個人的身份證件。

  當延壽教開始慢慢登記每個教衆的信息,在嘗試中試錯并改進的時候,延壽教的銀行也成了九陽縣和曲陽縣最熱門的話題。

  因為随着驗證了可行性之後,延壽教就開始建造專門的銀行建築。

  制度可以慢慢改進,但專門的銀行建築裡應該建有安全的準備金存放點,以及可以打消犯罪念頭的金屬欄杆安全交易櫃台。

  櫃台業務現在很簡單,就是驗證延壽教的“壽字币”真假,然後和銅錢、貴金屬兌換。或者反過來讓别人手裡的銅錢和貴金屬兌換“壽字币”。

  一開始當然幾乎都是持着“壽字币”來兌換銅錢或者貴金屬的延壽教教衆。

  大家畢竟覺得新鮮,因為手裡的壽字币拿出去沒人認,隻有延壽教自己的店認這個東西,于是就來換成正常的銅币出去花。

  延壽教的教衆是最先接觸壽字币的,可外面的店主和商人們反倒比延壽教教衆反應的更快,接受的更快。

  他們更願意付出一點小小的風險驗證一下這款精美的“壽字币”能不能用。

  于是九陽城和曲陽城裡有些商家公開表示可以收“壽字币”,吸引延壽教的人進去消費,反正具體多少錢币值上寫得清清楚楚,童叟無欺。

  收到了壽字币之後的商家當然要去延壽教的銀行裡兌換錢币,也很順利地兌換到了,這讓他們對延壽教的壽字币更有信心。

  随着壽字币這個新鮮東西的流行,有些人反而去求購壽字币來玩,居然成了一些賭桌上的新籌碼。

  許多人研究壽字币之後發現比起銅錢和銀錠,延壽教的壽字币又漂亮又沒辦法仿造,上面的币值清清楚楚,每一枚都是一個模子裡印出來似的,這不就是上好的籌碼嗎?

  連周宇也沒想到壽字币居然優先在這種地方打開了局面。

  正是因為有賭場的人拿銀子到延壽教的銀行裡換大額的壽字币,然後到賭場裡當籌碼的事,延壽教才知道壽字币竟然是在賭場裡先被接受了。

  賭場的人換完壽字币第二天去延壽教裡再換回金銀,如果有需要再去換一遍,方便的很。

  因為延壽教的銀行沒有“火耗”一說,不會你進去換錢還要交費。所以他們很樂意這麼幹。

  慢慢地見到币值穩定,他們後來都懶得一天換一次錢了。逐漸變成三天、五天、十天換一次。

  再後來壽字币徹底流行,徹底建立起信譽之後,他們自然也就直接把它當錢使了,都不用換。因為賭客也認這個錢,他們自己都帶着呢,不用賭場提供壽字币當籌碼了。

  意外在賭場裡流行起來的壽字币打開了大額壽字币的使用和流通,并且在他們不再急忙把壽字币兌換成貴金屬之後,等于延壽教用鑄币掙到了錢。

  因為他們用真金白銀買了合金銀币和合金金币上的面值,延壽教僅僅用影響力和信譽擔保了它們可以在延壽教的銀行裡換到銅錢和貴金屬,就等同于銷售出了相當于那些面值的錢。

  這本來是國家才能幹的事,但延壽教借着内部使用的名義,以及無人可制的實力就這麼做了,還沒人反對。

  興漢朝的視線看不到冕州這個小地方。

  除了鑄銅币是虧損以外,真的沒有比鑄高面值硬币更賺的生意了。

  周宇從延壽教建立起的那一天就一直都是用主時間的貴金屬來支撐起延壽教的開支,從延壽教裡流出的大量金錢也讓整個冕州的商業充滿了活力。

  當各地的商人們看到冕州的安全和商業活力之後,他們湧向了冕州并帶來充足的物資。

  讓不論是鄉下的村民還是城鎮居民都有活幹,能吃飽飯并且有地方打工掙錢再加入消費,形成良性循環。

  逐漸旺盛的消費讓延壽教推出的壽字币就像溪水流進了江河之中,迅速被吞沒消化,在這兩個被延壽教深刻影響的城市裡飛快地被接受着。

  街頭上的人在看到新奇的貨币時總會上去認一下,接過來把玩把玩。然後從最低的10文銅鋅合金,也就是黃銅硬币開始接受,到手之後還會去銀行裡兌成銅錢。

  然後發現很輕松很快就把銅錢領到手了。順便還在銀行裡看到展示的其他壽字币,漲了見識。

  等這樣幾次之後他們就覺得麻煩,幹脆就把10文的錢留在手裡等着再花出去,并且願意接受50文的黃銅硬币了。

  随着人們一步步接受新貨币,延壽教新建的銀行建築也在九陽城和曲陽城中開業,給大家換貨币帶來更多的便利。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