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雲濟堂
由於馬上要過年,雲峰傷好之後就回學校考了個試,就又放寒假了。
年前的時候,顧鈞的表叔打來電話,主要是為了兩個事。
一是年底算工分,顧家還分了五十斤斤苞米和一百多塊錢。
二是生產隊聽從領導安排,明年就要以家庭為單位包地,問問顧家怎麼打算。
葉青蘭在心裡算了算,由於沒參加秋收,今年的工分比較少,差不多就是這個數。
她跟顧鈞表叔說:「苞米就幫我賣了吧,和分的錢一塊存我摺子上。」
「那包地的事呢?」顧鈞表叔又問。
葉青蘭有些拿不定主意,想了想道:「這事我也沒想好,你等我跟鈞兒和歲歲研究研究,然後再回復你行不?」
「行,那你可得快點,要不到時候沒地給你了!」
葉青蘭點點頭,「知道了,你放心吧,研究好了我就給你打電話!」
等雲歲歲晚上下班,她我把這事跟家裡人說了。
雲歲歲其實無所謂,一來她和顧鈞的戶口在部隊,包地他們倆也不算人頭數,二來顧鈞的職業限制,兩人的事業很大程度上要在岩市紮根,冰市那麼遠,他們基本上不可能回去種地了。
而且冰市的天氣和土壤條件都比較適合種糧食,未來國家的政策也會更傾向於往這方面,用大面積的土地來種藥材也是不現實的。
所以這事主要還是看葉青蘭的想法。
不過她還是提醒道:「我和顧鈞肯定是您留在身邊養老的,而且小躍和小梨也都已經在這邊上學了,總是轉學對孩子也不好。」
「當然,就算您人在這邊,家那頭還是能包地的,不過種田和收成的時候都得僱人去幹,然後還可能會有買賣糧食的事,您也得跟著操心。」
「那哪行?」
葉青蘭連連擺手,「那不成地主了?!」
雖然這種和古代的地主是有本質性的差別,一個是隻有土地的使用權,另一個是有土地的所屬權,但營收模式倒也和地主差不多。
像葉青蘭他們這代人,對於地主和個體戶還是比較避諱的,看別人擺個小攤,開個小賣鋪啥的,她樂意去看熱鬧,但要讓她自己幹,心裡肯定還是會打鼓。
習慣就好了。
未來土地肯定還會升值,租給別人或者僱人來種也是個營生。
更何況種地這個營生主要靠天吃飯,旱了澇了蟲害來了,都夠愁人的。
葉青蘭年紀都這麼大了,在家頤養天年難道不比操心強?
不過這些雲歲歲沒說得太深入,萬一婆婆沒包地,以後後悔了怪她怎麼辦?
當然這種可能很小就是了。
葉青蘭知道兒媳尊重自己的選擇,便也沒有貿然做決定,而是真的靠自己打聽消息,了解政策,分析政策,忙得像模像樣。
直到過年之前,她還在研究土地補償金和包產到乾的事。
雲歲歲也沒幹擾她,覺得她忙起來也好,省得自己一個人的時候總是想起顧鈞,每天鬱鬱寡歡的。
日子忙忙碌碌,終於又到了大年三十。
前些日子葉青蘭已經帶著家裡幾個小的把福字和對聯都貼好,紅紙做的燈籠也掛到了門上面。
新年的氣氛一下子就濃了。
今年顧鈞不在家,除了十一月末寄來一封信之後,就再也沒了消息。
雲歲歲雖然理智上知道現在還沒打起來,心裡卻還是忍不住生出「萬一」的念頭,擔憂也不比別人少。
可即便如此,年還是要好好過的。
為了不讓遠方的顧鈞擔心,也為了有新的盼頭。
因此三十一大早,葉青蘭就開始準備年夜飯的食材,一家人穿新衣戴新帽,個頂個的英俊漂亮。
吃年夜飯的時候,大家不約而同地沒說太多吉祥話。
顧小梨舉起汽水瓶,一字一句認認真真地說出大家的期盼:「希望大哥平安回家!」
一家人異口同聲:「平安回家!」
就連初一都磕磕巴巴地說:「爸爸,回家!」
十一:「$¥^%&…家!」
過了年,雲歲歲在紅山鎮院子裡頭的倉庫已經裝滿了。
她趁著唐志遠和王雙放假,偷偷回去了一趟,把所有藥品都收進了自己的空間。
時間正式步入二月,邊境的局勢愈發緊張,大批的戰略物資從岩市運去南省,可即便如此,醫療物資還是有空缺。
一來醫藥和糧食不同,對於科技和研發水平的要求很高,很明顯國內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那個條件,許多藥物都依賴於進口,又貴限制又多,再加上有強國施壓,藥物十分緊缺。
這時候,雲歲歲跟領導反應,她有大量的急救藥物庫存。
雖然是她自製,但藥材來源清晰,藥方明確,且製作過程有軍總醫院的院長和醫生見證,很快,上面就通過審批,徵收了這批藥物。
雲歲歲隻提了一個要求:允許她招攬更多的幫手,更高效的為作戰做準備。
領導自然不會不同意,一來醫療從業者和普通個體戶不同,百姓對大夫總是有濾鏡的,沒人會無緣無故得罪一個醫生。
二來她確實是做了利國利民的好事,增加幫手也是為了支援前線,這點小事,領導自然不會不同意。
而軍區這邊和市政那頭一說,市政的領導同意得也十分迅速,整個過程非常順利。
沒辦法,誰讓現在的市一把手姓費呢?
於是乎,雲歲歲就在上頭的允許下,廣招醫藥相關的從業者為幫手,擴大了自己的小作坊規模。
她還給小作坊起了個名字,叫雲濟堂,和上輩子一樣。
雲濟堂現在的主要任務,就是抓緊時間製備急救和外傷藥物,支援前線戰場。
二月,指揮部下發作戰指令,戰鬥正式開始。
距離顧鈞犧牲的日子越來越近,雲歲歲的心也一天比一天懸得更高。
她想著,如果前線不需要岩市的醫務人員支援,那她就直接坐火車過去,無論如何都要救下顧鈞。
然而就在她有這個想法的第二天,支援南省的召集令終於發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