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5章女人們的談話
“這盤子碗摸起來手感光滑細膩,價格不便宜吧!”陳家茹小心翼翼地拿起一個盤子,仔細端詳後,驚歎不已。搜索本文首發: 看書娃 kanshuwa.com
小溪卻雲淡風輕地搖了搖頭,“不值幾個錢,還不到二百文呢。”
對于她來說,這點錢真的算不了什麼,畢竟喬遷之喜的禮錢,她可是準備了足足三兩銀子呢!
“天呐!竟然這麼貴?簡直就是在搶錢啊!”張氏不禁倒吸一口涼氣,心疼得仿佛心都要碎了。
在她眼中,再精美的碗筷,也不過是用來盛放菜肴和米飯的工具,實在是有些貴得離譜了。
陳家茹和冬梅也随聲附和道:“可不是嘛!這也太貴了,又不是用金子打造的。”
就在這時,陳母抱着小孫子從外面走了進來,滿面慈祥地說道:“你們幾個在談論什麼呢!什麼金子啊!”
張氏趕忙将小溪送了六套餐具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婆婆。
“你這孩子,何必如此破費呢!你和冬梅能抽空過來,娘就已經心滿意足了。”
陳母雖然嘴上責備着,臉上卻挂滿了笑意。
她深知,在自己的三個兒媳中,小兒媳最為聰慧,也最為大度。
若是換成老大和老二的媳婦,恐怕未必能有如此胸懷。因此,陳母從心底裡更加偏愛小溪一些。
小溪輕輕搖頭,微笑着說道:“娘,這點小錢算不了什麼,您不必為我感到心疼。”
她雖從小未曾感受過母愛的溫暖,但嫁人之後,卻在公婆這裡體會到了無微不至的關心。
若非如此,向來視财如命的她,又怎會竭盡全力去幫助兩個大伯子和大姑子,更不會給公婆那麼多的孝敬銀子呢?
“雖說你們現在日子好了,那也不能大手大腳啊!畢竟還有三個孩子要養。”
陳母知道小兩口孝順,卻也知曉他們能有今天不容易。
平日裡自己都舍不得添件新衣,卻沒少孝敬她們老兩口。
“嗯嗯!知道啦娘。”小溪連連點頭,甚至還撒嬌地在婆婆胳膊上蹭了蹭。
陳母臉上的笑意更濃了,忍不住擡手戳了戳小溪的額頭,“你就敷衍我吧!每次都答應的爽快,到頭來呢!還不是一如既往……”語氣中滿滿的寵溺與無奈。
看到這一幕,張氏和冬梅不禁有些心頭泛酸。
雖然婆婆對她們也不錯,但卻從未有過如此親密的舉動。
張氏就不說了,畢竟是外村嫁過來的。
單說冬梅,那可是與陳家瑞從小一起長大,可謂是青梅竹馬,都不曾有過這般“待遇。”
憶起往事,心中不禁湧起一絲愧疚,畢竟分家之際,并未私下多給哪怕一兩銀子,對兩個兒子皆是一視同仁。
唯一的差異,或許便是因小兒子身體有疾,自幼至今,對他的關愛多些許罷了。
每次接過小兩口送來的銀子及禮物,陳母都覺得受之有愧。
午飯很豐盛,足足有八道菜,六個熱菜,兩個涼菜,這一頓飯,當屬幾個孩子吃得最香。
飯桌上,得知小溪打算自己開一家鋪子時,冬梅打心眼裡羨慕。
她不單羨慕小溪的财力,更羨慕她那種敢于嘗試的勇氣,畢竟在當朝,女子開店做生意的,寥寥無幾。
“弟妹,鋪子何時開張,務必告知于我。”
小溪微微一笑,輕輕擺了擺手,“你與二哥那麼忙,若前來,勢必耽擱鋪子裡的生意,還是不要來了,賺錢才是重中之重。”
聞聽此言,陳母心中瞬間有些愧疚。
畢竟老二兩口子不比小兒子那般富裕,鋪子有掌櫃幫忙打理。而他們前來此地,鋪子便隻能關門。
雖說此時節皮貨生意清淡,但那馄饨攤卻收入可觀。聽老二講,如今每日差不多淨賺半兩銀子呢!
“娘,您這是咋的啦?是身體不舒服嗎?”坐在陳母身旁的冬梅,見婆婆突然沉默,對着碗中的飯菜發呆,輕聲問道。
陳母這才如夢初醒,連忙擺了擺手,“我好着呢,隻是想到為了來這邊,耽誤了你和家瑞做生意,心中着實有些過意不去。”
冬梅還以為是啥大事呢!雖說她一心隻想賺錢,卻也明白,孰輕孰重的道理。
若是為了賺錢,今日不過來,公婆即便嘴上不說,心中定然也會有所不滿。
若她自己留下來守着攤子,定是自顧不暇,與其手忙腳亂,惹得衆人不滿,倒不如忙裡偷閑,大家都開心。
故而,當她聽到婆婆這番話時,趕忙說道:“娘,銀子哪有一日賺得完的,即便您今日不搬家,我和瑞哥也打算歇息一日呢!主要是近來太忙了,身體有些吃不消。”
此言一出,陳母心中的愧疚之意瞬間消散不少。
但她又豈是愚笨之人,怎會聽不出老二媳婦這是在寬慰自己,畢竟世間沒有人怕錢多。
不過,她還是為能有如此孝順的三個兒媳而倍感欣慰。
老話說得好,“娶妻當娶賢,旺夫三代傳”,她命好,幾個兒媳皆是賢良之人。
“若是實在忙不過來,不如就找個幫工吧!如此,你和家瑞也能輕松些許,切不可為了賺錢,累垮了身體,到那時,可就追悔莫及了。”
陳母看着明顯消瘦了一圈的兒子兒媳,心中不由得泛起一陣酸楚。
如今細細想來,她此生最愧對之人,似乎便是老二了。都怪他娶了個不讨喜的楊氏。
那個女人不僅好吃懶做,還像長舌婦一般喜歡四處嚼舌根。
明知兒子是被逼無奈才将她娶進門,卻不知珍惜,在家裡作天作地,對孩子不管不問,隻知道拿家裡的銀子去填補娘家那個無底洞。
自己和老頭子每每看到她,就氣不打一處來。
因此,二兒子自立門戶以後,她們便未曾登過門。就連成親那日也沒有露面。
老二獨自一人既當爹又當娘,含辛茹苦地将毛毛撫養長大,農閑時,還要像陀螺一樣抽空去外面找零活,貼補家用。
仔細想來,在幾個孩子中,最累、最辛苦的人非老二莫屬。
畢竟老大有自己和老頭子的幫襯,小兒媳又是個勤快能幹的,所以,哪怕日子過得苦些累些,起碼一家子其樂融融。
想到這些,陳母再次看向冬梅時,眼中不禁流露出一抹欣慰。
還好,命運兜兜轉轉,最終兩人又走到了一起。
兒子哪怕累得像一灘爛泥,每天也是笑逐顔開,起碼,兩人心往一處想,力往一處使。就不愁日子過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