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善行的出現,又給和光書院的學子們增添了一份氣勢。
“你、你們……”
對方之人指着衆學子,好半天才憋出一句話來,“可别嘴上說的好聽,我倒要看看,你們這些人是不是當真甘願與那些窮書生為伍!”
許文卿笑嘻嘻道:“哎巧了!我們可正是準備參加這學子交流會來的!”
陳緻遠冷笑道:“來,你們可得好好睜大眼睛瞧瞧,我們這就進門去了!”
二人說着,便領着一衆學子邁步進了店門。
等人都進去後,許文卿當即探出一個頭來,笑嘻嘻道:“你們可得好好在門口守着呀!别回頭還以為我們半路偷摸溜走了!”
“守、守門口?他當咱們是看門的狗不成!”對方氣得幾欲仰倒。
“口出穢語,成何體統!”另一人氣急敗壞道,“咱們豈能當真跟他們一般見識!”
“那、那咱們走是不走?”
“走!不然真留下來給他們當看門狗不成!”
眼見那幾人落荒而逃,許文卿忙揮着手大聲道:“哎哎哎,怎麼就跑了?諸位兄台不看門兒啦?!——”
聲音一出,那幾人溜得是更快了。
“行了,别喊了,人都跑沒影兒了。”陳緻遠把許文卿扒拉回來。
許文卿撇撇嘴:“這些人好賴也張了張嘴,盡不說人話,小爺我不罵罵他們,他們還真當自己多高貴!”
“我母親舉辦這學子交流會,也是行個善事,卻不料引來這些人說酸話……”
林善行朝學子們躬身作了個揖,真誠道:“感謝諸位同窗方才仗義執言。”
“善行兄客氣了。”
“着實是那些人欠罵……”
“是我們應該的哈哈!”
得到店夥計通報的任芸,這時也從後院趕了過來。
“母親。”林善行拜見道。
其他學子紛紛跟着道:“林家伯母好!”
任芸望着這一衆謙謙有禮的年輕學子,當即笑眯了眼。
“感謝各位來給伯母店裡捧場了,伯母這店還未開業,也沒什麼好招待你們的,坐下來喝口茶吧!”
任芸說着,連忙吩咐店夥計将衆學子引上樓去,并端上了茶水。
和光書院前來府城赴考的學子有五六十人,而此刻到店裡來的這十幾個學子,都是平日裡與林善行,特别是許陳二人相熟交好的。
衆人今日也是剛剛抵達府城,一聽說林家在這裡舉辦了學子交流會,立馬便呼朋喚友,相約一起過來捧場了。
和光書院學子們來到二樓時,那群貧窮書生們正坐在桌前,一個個埋頭看着書。
相對于交流會,這裡更像是一個能讓他們安心溫書備考的地方。
當然有時也是有交流的,幾個相熟的書生會湊在一起小聲的讨論文章。
猛然看到一衆衣着光鮮的學子們到來,貧困書生們頓時紛紛站起了身,顯得有幾分不知所措來。
他們雖然白日裡都窩在這裡悶頭讀書,但也并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對于那些家境良好學子們的奚落和嘲諷,他們也是知曉的。
所以這會兒突然面對這一幫年輕學子,一時也不知該做何反應了。
林善行朝他們作了個揖,緩緩道:
“諸位,我等也是赴考學子,此番前來參加學子交流會,還請諸位多多指教。”
見來人态度溫和有禮,一衆貧困書生這才放下了心來。
蘇嶺上前幾步,回禮謙虛道:“仁兄擡舉了,我等才疏學淺,指教二字實在談不上……”
倒不是他謙虛,而是這一衆年輕學子一看就是大書院出來的,定然是受到極佳的教導,學識自然是在自己之上。
陳緻遠笑道:“我們的學習也未必比你們高,大家都是來參加交流會的,多多讨論才能多多提升嘛!”
“對。”許文卿嘻嘻一笑,随即指着林善行道,“要說我們之中學識最高的,可就是這一位了,大家有什麼問題,盡管可以過來向他讨教~”
其他學子紛紛笑道:“沒錯,這可是我們書院的頭名,厲害着呢!”
“得他指點,可比悶頭讀書強多了!”
于是林善行便就這般被一衆學子給推出來了。
“你們莫要太吹捧我了。”
林善行着實是無奈,但一想到這可是母親舉辦的學子交流會,他這個少東家,确實應該要多出點兒力……
于是便對衆人道:“若有疑難之處,在下願與諸位交流一二。”
貧困書生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時沒人做聲。
倒不是他們不相信這群學子所說的話,眼前這位溫雅有禮的學子,氣度不凡,一看就是個中佼佼者。
相比之吃飯都要靠接濟的自己,他們實在是有些自慚形穢,哪裡好意思開口?
就在氣氛略顯僵硬之時,徐文捧着書卷遲疑着站了出來,緩緩道:“既如此,我正好有一疑惑之處……可否請這位兄台指教?”
“自然可以。”林善行笑了笑,随即朝他走了過去。
徐文見狀忙打開書,指着一處地方,說出了自己的疑問。
其餘衆人的目光,此刻自然都落在了二人身上。
指教林善行稍加思量後,便開口講解起來。
一開始,一衆貧困書生還有幾分不自在,但聽着林善行将問題層層剖開,細緻講解,他們個個都不覺屏氣凝神起來。
就仿佛在聽一位夫子在認真講解學業。
直到林善行講解完,衆人臉上紛紛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來。
也是這一刻,他們才真正明白過來,那些個年輕學子所言非虛,這個書院頭名的學識,簡直太超凡……
有了徐文打頭,其他貧困書生也是反應過來機會難得,于是便紛紛開始向林善行讨教。
當然,也不能讓林善行一個人辛苦,和光書院的學子們也加入了指教的行列。
他們這十幾人都是書院甲班甲組的學子,一般的問題還真難不倒他們。
就這樣,原本悶頭各自讀書的書生們,也真正開始了交流學習。
他們出身寒門,大多也都是農家子弟。家裡拼盡全力,才能讓他們讀書到至今,至于什麼名師指點,那都是天方夜譚的事。
所以此刻,他們面對這一群不吝賜教的年輕學子,就仿佛是在幹涸大地上頑強生存的枝芽,拼命地汲取着天降的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