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放晴,孔家屋場,孔學兵正在屋前晾曬臘肉。
山裡氣候潮濕,遇到好天氣,得時不時把臘貨挂在屋外晾曬風幹,以免發黴變質。
孔學兵正忙着,忽然聽到樹後面好像有個聲音在叫自己。
奇怪了,那聲音怎麼聽都好像是母親廖香花的聲音。
順着那聲音的方向,孔學兵來到樹後,果不其然看到了自己母親。
“媽……”
看到廖香花的那一刻,孔學兵表情立刻變得僵硬,不知該以何種态度來面對自己母親。
一年前,因為和黃飛龍的腌臜事,廖香花成了全村人口中的蕩、婦,孔家也跟着丢盡了顔面,在村民們面前擡不起頭來。
孔建軍跟着倒黴,人在家中坐,綠帽天上來,什麼都不知情,自己腦袋頂上就綠油油一片。
鬧到最後,孔建軍和廖香花二十年的夫妻緣分走到盡頭,在民政局領了離婚證。
從那之後,廖香花的小賣部也不再營業,在鐵山灣沒有辦法待下去,隻好回到自己娘家村子,重新在村子裡結識了一個年級相當,死了老婆的單身男人。
這男人家庭條件還算不錯,在當地村子也算中上等的水平,廖香花跟着他之後總算是有了一個穩定的歸宿。
自從廖香花算是洗心革面,不敢再像以前那樣,和外面的野男人鬼混,安安心心過日子。
這小日子過得還算不錯,唯獨放心不下的就是自己兒子。
這不,廖香花找個了個機會,悄悄瞞着現任丈夫,跑到鐵山灣來看望兒子。
廖香花摸着孔學兵的頭,眼神中憐愛無限:“兒子,你又長高了。
”
孔學兵别扭地擺過頭,不讓廖香花觸碰,對于母親他心裡多少還有些恨意,正是因為廖香花的事情,讓他被同齡人明裡暗裡嘲笑了大半年。
“沒什麼事你快走吧,一會兒我爹就要回來了。
”
孔學兵算是在給廖香花下逐客令,依孔建軍的脾氣,要是看到廖香花出現在自己屋前,指不定要鬧出什麼亂子來。
看到兒子的反應,廖香花心中一顫,諸多無奈與無助,悔不該當初貪圖一時肉體之快,和黃飛龍搞出那些下作之事,好好一個家庭成了現在這副光景。
見廖香花站着不走,孔學兵轉身往屋裡走去。
“兒子,等等。
”
廖香花趕緊追了上去,從兜裡拿出幾張十塊的票子塞到孔學兵手裡。
孔學兵看到廖香花塞來的錢,頓時萬般心緒,難以形容。
“兒子,媽這些天沒能過來看你,這些錢是媽平時攢下來的,你拿着用。
”
“我不要,你的錢你自己拿着。
”
孔學兵推開廖香花,怎麼都不肯接這錢。
正在兩人你推我讓之時,看到遠處走來一個熟悉的身影,正是從田裡回來的孔建軍,廖香花不禁吓得渾身一顫。
“我爹來了,你趕緊從後面小路跑。
”
“兒子,以後有時間了,媽再來看你。
”
廖香花跑得急,臨走的時候把錢往孔學兵褲兜裡一塞,連走帶跑從屋子後面的小路離開。
孔學兵沒有辦法,隻好收下那錢,然後裝作一切都沒有發生的樣子。
孔建軍一身泥,這是剛從田裡回來。
剛才在家門口的小路上,孔建軍就看到了一個身影在和兒子說着什麼,說也奇怪,那身影竟然還有幾分像自己前妻,正是如此,孔建軍不禁皺眉疑惑。
“剛才那人是誰啊?
”
“沒,沒誰,孔大柱叫我去玩兒呢。
”
“孔大柱?
我看那背影怎麼是個女的?
”孔建軍面色一沉。
“就是孔大柱,你看錯了。
”孔學兵咬死不肯承認。
孔學兵手插在褲兜裡,捏着剛才廖香花塞給自己的錢,緊張到手心不停冒汗。
看到兒子這副模樣,孔建軍大概也猜到了剛才那人很可能就是廖香花,這個不要臉的婆娘,居然還敢找上門來,實在是欺人太甚!
關于廖香花的近況,其實孔建軍多多少少也從别人口中有所得知,知道她後來再嫁了個條件不錯的男人,跟着那男人重新過日子。
這就讓孔建軍内心很不服氣,廖香花那新丈夫條件能有多好,好得過他嗎?
想他孔建軍在鐵山灣也是數一數二的人家,在村裡說話那也是有牌面的,這婆娘居然還真就轉眼就改了嫁,實在讓他咽不下這口氣。
孔建軍的額頭上青筋暴起,一副要發作的樣子,咬牙切齒半天,最終還是将這股怒火壓制了下去,不想在兒子面前動怒。
“孔大柱那大傻子來找你幹嘛?
”
孔學兵現編了一個借口:“他在山上下了夾子,拉我一起去收夾子呢。
”
孔建軍一副恨鐵不成鋼的語氣,罵道:“瞧你交的那些狐朋狗友,都是些什麼東西!
”
對着兒子罵了幾句,這事兒就算這樣過去,孔建軍懶得追究,孔學兵畢竟也是廖香花的兒,她要來看自己兒子,孔建軍管不着。
……
田埂上,王長貴正在和村裡的其他幾個種糧大戶讨論着今年種糧的計劃。
自打當上了鐵山灣的村長之後,王長貴一心為了村子着想,除了吃飯睡覺,每天都在想的就是怎麼提高村民們的收入。
擺在王長貴眼前的,就有一個現成的案例,那就是李少安去年的雙季稻種植,不光證明了在鐵山灣種雙季稻是可行的,而且還切切實實靠着種雙季稻賺到了錢。
王長貴想要在村裡全面推進雙季稻種植,為此特地召集來村裡的幾個種糧大戶,想要一起商讨雙季稻的種植計劃。
“王村長,你說的這個雙季稻,到底可靠嗎?
”
“去年少安不就種了嗎,可不可靠咱們也都親眼見證了,這個雙季稻就是比單季稻産量高。
”
“可以前不也有村民試過種雙季稻,結果不都失敗了,萬一少安那次是運氣好,到了咱們這兒又失敗了怎麼辦?
”
面對村民們的擔心,王長貴表示理解,畢竟村裡确實有過種植雙季稻失敗的先例。
但是這些村民隻知道結果,而沒有去了解過程,王長貴則不同,他至始至終都有和李少安保持着溝通和交流,明白李少安的成功絕對不是偶然,而是因為有着成熟的種植技術作為保障。
突然,有村民指着遠處孔建軍家的田地。
“王村長,你看那邊!
”
“孔建軍這是怎麼回事,這麼早就把秧苗給插下去了。
”
【作者題外話】:今天第二章,正在碼第三章,稍晚時候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