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茶樓蹲守
宋硯和江清月平時幾乎不會刻意針對别人。
若是有,那也肯定是因為那個人有問題。
所以衆人雖然不明所以,但也都莫名對高伯安覺得不喜。
待讨厭的人離開,衆人這才高高興興地再次玩耍起來。
眼看天色不早,蘇柒柒這才被嫂子喚着離開。
“待春闱之後我們再約。
”
“一定,到時候你們有什麼好玩的可别忘記喊上我。
”
蘇柒柒依依不舍地和衆人告辭,跟着哥哥嫂嫂先一步下山。
随即,江清月和宋硯一行人也開始收拾東西,準備離開。
待重新翻過山頭回到山下時,準備回城的人群和馬車将山下圍得水洩不通。
幾人索性坐在馬車上慢慢地挪動。
就在這時,宋冬梅突然指着窗外喊了出來,“你們瞧,那不是那個書生和來尋他的姑娘嗎?
”
“你們那姑娘眼神和舉止,兩人分明不是普通關系,為何方才還要說什麼兄妹情誼?
”
江清月順着宋冬梅手指的方向看了過去,果然見那兩人舉止親昵。
當下忍不住冷呵一聲,在高伯安看過來的同時直接放下了簾子。
“不管他口裡有沒有實話,這人都不可交,往後我們離他這種人遠些便是。
”
宋冬梅幾人點了點頭,“哎呀,要不要提醒下蘇柒柒,方才那姓高的老是偷偷盯着柒柒看呢。
”
“我也看到了,我還以為他是對柒柒有意思呢,誰知道突然又來了個什麼玉娘。
”
江清月想了一瞬,“别擔心,阿硯已經提醒過蘇公子,想必他也會多提醒柒柒的。
”
說着,幾人便乘着馬車穿過擁擠的道路,一路朝着京城方向狂奔而去。
另一邊。
高伯安察覺到有人在看自己,便連忙躲開了玉娘遞過來的帕子。
再擡眼看時,隻看到宋家的馬車從面前路過。
宋硯等人騎着馬,目不斜視地飛奔而去。
高伯安強忍着心中的慌亂,朝着一旁的玉娘看了一眼。
“玉娘,這裡人多,我們還是趕緊回去吧!
”
玉娘遞過帕子的手一頓,随即收了回來,“好,等爹娘一過來我們就走。
”
高伯安淡笑着點了點頭,眼底飛快地劃過一絲不耐煩。
今日若不是玉娘突然跟來,他精心的謀劃也不至于毀于一旦。
若不是宋家那些人突然趕來,說不定這會他正跟着蘇家人一同回京也說不定。
宋家人本就難對付,若是方才看到了自己和玉娘這般站在一處,還不知道會如何想。
想到這,高伯安便又不自覺對玉娘冷淡了幾分。
玉娘似乎也有所察覺,“高大哥,你是不是怪我?
怪我不該來這找你”
“我見方才高大哥一直在盯着一個姑娘看,是不是我打攪了你們?
”
高伯安壓制住心底的怒火,擠出一抹溫煦的笑來,“怎麼會?
若是你們不來尋我,我還不知道該怎麼回去呢。
”
“再說了,方才我隻不過是盯着那姑娘頭上的簪子看,我在想,那麼好看的簪子,若是能戴在玉娘的頭上,豈不是更美?
隻可惜,我眼下還買不起。
”
說罷,高伯安便垂下眸去。
玉娘見他這般失落,當即便信了下來。
随即抿唇笑道:“高大哥,你看,那邊有人在賣桃花簪,這木頭做的應該不貴,不然咱們去看看?
”
高伯安被她拉着走了過去,一問價錢,才十文錢一個。
的确不算貴,可是——
高伯安抿了抿唇,“這樣的簪子如何能配得上你?
還是等我日後有了銀子,再買給玉娘,可好?
”
玉娘苦澀地點了點頭,“那你先在這裡等我,我去尋爹娘過來。
”
高伯安輕嗯一聲答應。
待玉娘走後,他才重新将目光投向那些桃花簪子去。
這些簪子雖然都是木制的,但是迎合着滿是桃花盛開的桃花寺,倒是有幾分别緻。
便從懷裡掏出了僅剩的十文錢遞了過去,“給我一個。
”
那賣桃花簪的老闆原本還有些不快,見高伯安主動遞了銅闆過來,頓時眉笑顔開。
“方才我還以為公子真的是嫌我這桃花簪粗鄙呢,沒想到是想給姑娘一個驚喜。
”
高伯安扯了扯嘴角,并未多說什麼。
待回到城,高伯安便以溫書為由,把自己關在了房内。
隻不過,書本一打開,便開始不由自主地湧出許多雜亂的念頭,越看越是心浮氣躁。
到了最後,就連書上的字頁陌生了起來。
待細細把今天的場景想了一遍,更覺前途渺茫。
自打進京之後,他便一直靜不下來心來看書,今日之後更是狀态越來越差,竟有些茶飯不思。
眼看春闱即将開始,高伯安深感留給自己的時間不多。
急迫之下,忽然就想起那日在桃花林,蘇柒柒曾經和别人提過她經常去的那家茶樓,說是近來的桃花酥很是不錯。
想到這,高伯安突然覺得自己又看到了希望,便每日找機會偷偷出門去茶樓碰上運氣。
終于在這天,他親眼看見蘇柒柒帶着丫鬟進了茶樓。
便連忙整理了下衣服,随即也跟着進了茶樓。
見到他時,蘇柒柒倍感意外,“高公子,你怎麼在這?
”
高伯安遠遠地朝着她拱了拱手,随即解釋道:“在房裡溫書太悶,便出來走走散散心。
”
蘇柒柒哦了一聲,想起哥哥的叮囑,并沒打算和他繼續聊下來。
哪知道高伯安自顧自站了一會,竟突然朝她走了過來。
還莫名其妙地從懷裡掏出一根簪子來。
“那日在桃花林和蘇小姐一别,我就冥冥之中感覺還會再見,這支簪子是我回去後自己親手做的,用的木料不好,還望蘇小姐不要嫌棄才好。
”
蘇柒柒低頭一看,這不是她臨走時在山下街邊看到有人在賣的桃花簪子嗎?
便忍俊不禁道:“高公子的手真巧,這樣的桃花簪若是擺攤出去賣,起碼也能賣到十文錢一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