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最佳選擇!那也死得太窩囊了吧!
對于推演之中的變化,姬清珞也是頗為震驚。
這操作!
簡直令人驚愕!
在正常情況下,都不會有人能夠想出這種辦法,來應對那可能發生的麻煩!
畢竟。
大部分人都不願意,在政策能夠正常執行的時候,就貿然改變那方針。
更不願意在國家上升階段,遭遇那外來的敵人!
但是,在曆史的進程之中,各國之間的變化和發展是參差不齊的,誰也不會給那些弱國發育的機會,也不會給強國先手的空間。
打仗本身就是一場消耗。
甯可消耗别人。
也絕不能讓自己落于頹勢!
姬清珞當初自己發兵勤王也是如此。
第一時間打回來,哪管三七二十一。
在任何時候,戰争都是最後解決争端的第一要義,這是亘古不變的道理。
但陳懷信的做法,無疑是開創了一條特殊的先河。
從今往後,煜國将在遠交近攻的戰略上保持強勢,并且立于不敗之地。
不管那些帝國對于煜國了解有多少,現在的明牌和暗箭,都在裕國自己手中掌握着。
“原來還可以這樣麼?”
“真沒想到,事情走到這一步,你還有穩定不亂的落子機會。”
“輸給你不冤,就算承國真的可以熬住,也終将被你取代。”
“冤句軍是這樣,黃巾軍也是這樣,承國之敗是遲早的事。”
感慨之餘,姬清珞苦笑着搖搖頭。
好一個秀肌肉,藏鋒芒。
看上去是因為傳教士的出現,以及那些個不斷滲透進來的外界行商,而導緻他們更易了國策,并且做出了戰略調整。
實際上,這麼做也是在和現有形勢進行調整。
麻痹外人,迷惑敵國。
如今的整體調度主動權,又落在了陳懷信手裡,煜國又能夠再次有條不紊。
而倘若,羅馬和那些帝國,打算要突擊而來,那麼勢必會在長途奔襲後,遭到科技壓制的打擊。
畢竟,在情報缺乏和信息不對等的情況下,它們的勝算渺茫!
倘若暫時坐觀?
那更是養虎為患!
現在的煜國已經有了出奇制勝的手段,更不要說往後蒸汽動力的完全運行和安排。
妙招!
實在是絕頂的妙招!
此刻的姬清珞看向了遠方。
遙遠的西域,海河長流劃分了山地,在那天邊的大陸之處,在那素未謀面的帝國之巅。
“若是那羅馬,是在我執政時出現,那……才是中原大地的禍事啊!”
……
【靖平十年,五月下旬。】
【經曆了這段時間的考察後,傳教士已經陷入了完全震驚的地步。】
【這裡的生活現狀和基本日常,完全是自己從未見過的情況,就算是在自家帝國最強盛的時期,都不敢這麼做夢。】
【百姓安居樂業,衣食無憂。】
【實在是沒有錢糧。】
【赈濟和官府補貼。】
【長安城京兆府不僅負責管制,還負責扶助百姓。】
【倘若在羅馬,那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窮人為奴賣身,成為帶枷鎖的貨物,任人買賣,供人消遣。】
【成奴後再也擡不起頭,更不要說人權了。】
【還有這裡的科技和生存資料。】
【簡直倒反天罡!】
【聽聞長安城當中生活富庶,本以為是富民安居樂業,其他相差無幾。】
【現在看來。】
【笑話。】
【天大的笑話!】
【何止是富民,從上至下都享受到了。】
【民居穩固,市井繁華,日常豐富,最重要的是,就連黃金白銀的流通效率也高的離譜。】
【這何止是盛世?】
【簡直就是天主教教義之上,浮世所幻念中的極樂所在。】
【“簡直太可怕了!”】
【“而這裡的資源。”】
【“要是放在帝國。”】
【“那将會是……”】
【想到這傳教士已經開始深思了。】
【現在的他有兩個選擇。】
【第一,留在這裡。】
【雖然長安城當中的道教盛行,并且以國教之姿而立于頂峰,但并沒有禁止其他教派在此生存。】
【所以留下來。】
【他也能生活得很好。】
【至少能達到煜國普通百姓的程度吧?!】
【第二,回去報信。】
【這裡的所見所聞全部彙報給教廷。】
【讓主教和那些大祭祀知曉這裡的盛況。】
【而到時候。】
【自己就是最大的接引功臣。】
【想到這裡。】
【傳教士已經難以自己了。】
【沒錯】
【回去!】
【這才是最佳選擇!】
【想清楚一切之後的傳教士當即準備出發,同時為了避開道教領頭人的關注,他專程選擇了陪同商旅潛行而去。】
【而就在傳教士等一大批行商離開的同時,道教領頭人進宮了。】
……
百姓們看到此情此景都大為震怒。
他們成為了如今觀看推演的主體,所以心境自然都發生了改變。
不由自主的就開始為陳懷信考慮。
雖然未來還沒有降臨,但此時他們所憧憬的世界正在面臨巨大的危機。
煜國本身沒有任何的災難,至少在明面上看還是安居樂業的祥和之邦。
但如果這傳教士和行商們将情報都帶回去,未來将會有着無限的隐患。
盡管在此前陳懷信已經說的十分明白了。
之所以要秀肌肉藏鋒芒,就是為了應對眼下這種時局。
但對于隻想生活的甯的百姓來說,簡直就是潑天的風險。
誰也不能賭!
萬一賭輸了,大煜遭受重創,那時才是聽者傷心,聞者落淚。
“這些個見不得人好的家夥,簡直畜牲!”
“沒錯!煜國富裕,關他們什麼事!那是他們自己沒能力!居然還想侵占大煜?”
“其心可誅!”
“人若不除,天必除之!”
“快找找咱們周圍,要是有這樣的外邦人,當即就把他們扭送官府。”
“忍不了一點!必須斬草除根。”
一時間,群情激憤,鬧得整個民間怨聲載道。
承國上下的百姓,對于這種尚未出現的危機,已然開始了提防。
這讓一些個外來的商旅都感到惶恐。
有的來自草原,有的隻是來自塞外。
但看到現在這此局面都不敢吭聲,隻能老實本分的把自己的生意做完。
對于那些百姓敵視的目光,最終也隻能是噤若寒蟬,不做反應。
倘若真激起民憤,他們不分青紅皂白,将自己打死在街頭,那自己也是白給!
“因為一個不存在的國家,将自己的命留在這裡。”
“那也……”
“死得太窩囊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