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都市言情 穿越種田從成立教派開始

第722章 倭國的地上佛國?

  倭國如今有三個比較強大的勢力。在島國狹長的地形之中,一個是西面的東雲家,一個是被打的比較慘烈的将軍德川家,另一個是東面的一個霸主伊達家。

  但東面的霸主伊達家大家普遍認為裝備不行,大家隻是農民打架,對方隻是憑借更多的足輕兵當了霸主。

  如果和西面的東雲家對上,肯定是沒的打。

  但東雲家現在也陷入了一個擴張極限的尴尬處境。因為他們滅了很多小大名,因此大家對他們十分警惕,一旦他們出兵,小大名就會加入對抗東雲家的聯軍,大家一起抱團抵抗。

  除此之外東雲家能用人口換取延壽教裝備,其他家族也能用木材或者人口同樣換取延壽教海運過來的刀和铠甲。

  在這種大家都有“進口武器和進口防具”的支持下,東雲家做不到随便派一點兵就把對方滅了。也是要出動武士的,可是武士對轟總有損失,東雲家也沒有那麼多武士能一直死,總要慢慢培養出來,練出來。

  而且地盤大了,軍隊調動就比較困難,總要在某些地方放一些兵來維持地方治安,免得發生暴動。邊境上更是不能少放人,隻要士兵放少了,那就很可能會遇到偷襲,哪怕對方沒有跟你宣戰。

  這就是戰國,大家不需要搞什麼宣戰就能直接打。

  東雲家原本優勢的兵力被分攤到更大的領地和更長的“邊境”之中,能動用的機動兵力就很少了。現在東雲家周圍的勢力為了防備他們,都盡量把士兵囤積在東雲家的邊境,這導緻他們也必須把一定數量的軍隊用來“防備”。

  東雲家隻能積蓄實力,想辦法破局。東雲誠甚至考慮在某個方向進行結盟,然後全力對付另一個方向的敵人,來達到集中兵力的目的,否則以東雲家能夠在倭國東部橫行的兵力和質量,卻憋屈地被各處掣肘無法施展拳腳,也讓人很不爽。

  德川家原本被打的有點慘,身為将軍卻因為軍隊拉胯導緻造反的農民起義軍都打不過,後面小勢力也打不過,可以說他們的表現才讓許多人放心地開始了争霸,他們要為戰國的開啟負一半責任。

  這麼弱雞的朝廷,真的是讓人很難不生出野心來。

  結果将軍家的勢力在作戰中因為屢戰屢敗,所以處理了一批屍位素餐之輩,提拔起來一批新人之後,竟然有了振作的迹象,已經隐隐有些“回暖”的迹象。

  那些見敵就逃的官員、将領連用話語轉圜的餘地都沒有,将軍隻能把這些“寵臣”“佞臣”統統革職。拿人來比喻的話,這算是腐敗的爛肉自己掉下來了,反而讓傷口有好轉的迹象,人反而看起來像是有救了。

  将軍家仍然有足夠的底蘊能夠撐一撐。

  守望禅師選擇的勢力是小野寺。這是個宗教小勢力,但卻是從幾百年前就流傳下來的老勢力。因為有宗教屬性所以即使被擊敗,也能以宗教傳承的形式存在。

  當年在初代德川将軍統一倭國之後,他們就和許多大名一樣被迫轉了封地,從山裡面轉封到了靠近海的一塊地上。那些習慣于平原種田的去山裡打獵,山裡打獵的勢力去海邊撈魚,海邊捕魚的去平原,反正就是要讓所有人都不習慣。

  同時拆掉了大勢力,把裡面的小勢力全都“恢複家名”,就是切的越零碎越好,對将軍的威脅才越小。

  原本在山裡的小野寺也成功地在這個過程中轉封千裡來到了海邊“恢複家名”之後成為了一個小勢力,一直存活到今天。

  如今他們的地理位置被夾在将軍的勢力和伊達家的中間,和其餘幾個小勢力瑟瑟發抖,害怕哪一天被這兩個大勢力給打下來吞了。

  雖然将軍名義上是他們這些小勢力的主公,但實際上到了現在他們盤踞當地百年,已經成了實際意義上的地頭蛇,享受高度自治。還是會害怕将軍用某種理由把他們的自治權力剝奪,逼迫家主退位,然後丢一個姓德川的過來,改個叫小野寺的姓就把領地奪走了。

  而伊達家就不用說了,如果他們要攻擊将軍,這些小勢力都是路上需要“車飛”的絆腳石。

  因此,當守望禅師忽然向小野寺抛出“橄榄枝”,說希望在他們的領地裡建立寺廟的時候,這段時間陷入惶恐不安的小野寺真的是喜出望外。

  守望禅師首先是大明人,不管哪個勢力想要動他都要擔心一下不可知的後果。其次守望禅師有錢,養得起軍隊,隻要把他們引進來,小野寺說不定一邊憑借對方大明人的身份保證安全,一邊賺到和大明做海貿生意的好處。

  能得好處還不用費心力去負責對方安全,真是件好事。

  領地?在當前這種到處都是亂戰的環境下,這裡說是你的領地,誰知道明天會不會就被其他大名派兵奪了去呢。與其如此,還不如用一片領地來交換一點安全感。

  宗教方面的分歧什麼的更是不重要。

  要知道小野寺現在隻是挂名的和尚而已,吃肉喝酒、三妻四妾、頭發也隻是剃短沒有全剃,世俗化的非常徹底。但在倭國的這個大環境下,根本不算事,大家還把他們當和尚。

  都是這種和尚了,還會在意什麼倭國、大明之間的佛法方面的分歧嗎?半點都不在乎的。

  守望禅師也是去年在倭國遊曆,走遍了可以為延壽教造船行業提供木材的,有海運木材可能性的地方和勢力。

  小野寺就是其中之一令他比較有印象的。

  一個是對方雖然頂着和尚的名頭,卻是真正的全員酒肉和尚,什麼都不戒不說,還子孫滿堂呢。這種事情令他震撼,自然留下了深刻印象。

  同時對方的領地雖然是在海邊,但是他們熱衷于修建宗教相關的建築來标榜自己的和尚身份,順便用宗教來麻痹領地民衆的思想,用精神控制來統治領民。

  而這些宗教建築所使用的木材都非常大而粗,可以說是很有講究。為了修這些建築,小野寺也是在怎麼找到這些優質木材,怎麼更便宜地買下來和運過來這些方面,具有娴熟的經驗。

  因此守望禅師也是幫忙延壽教和小野寺“做過生意”的,和他們算是有往來。

  所以接到了周宇的命令之後,他經過思考,覺得小野寺真的是個完美的目标。他們再怎麼樣在倭國也被認為是和尚,收留守望禅師合情合理。

  同時他們的領地被夾在将軍家和伊達家之間不說,還靠海有港口可以輕松地進行海貿。

  夾在這兩家之間對小野寺家是一種惶惶不安的驚怖。可是對于本來就要搞事情的守望禅師來說,卻是個可以左右逢源的位置。

  小野寺家同意守望禅師的“請求”之後,立刻就把領地轉給了守望禅師和他的弟子無酉和尚。但還是留下了餘地,就是守望禅師隻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

  簡單來說就是把地免費“租賃”給了守望禅師,但那不代表就成了守望的地。

  當然,就這一片跟村子一樣,隻有一座廟還能看一下的小破地,守望也看不上。

  拿到土地進駐之後,守望立刻撒錢去擴大港口,準備迎接大明的海船,開展“商貿”。當然,其實就是接收周宇給的“援助”。

  這個港口是小野寺家的,其實都不算守望禅師的領地。但小野寺家把這當成守望禅師給的“租金”,欣然接受了,覺得這怎麼看都是一件好事。

  港口修建的工程吸引了許多窮苦農民過來做工。

  因為過去領主做這種事是不可能給錢的,都是讓領地的百姓去做免費勞工。但是這一次不同,大明來的守望禅師可以會發錢的!

  壽字币在大明的購買力沒那麼強,但是到了草原上購買力能夠翻4倍之多。在倭國也是如此,因為農民們手裡根本沒有錢,所以錢就顯得特别值錢。

  明明每個人每天才發兩文錢,竟然達到了趨之若鹜的宣傳效果,讓貧苦農民搶着來掙這個錢。

  隻能說倭國的農民太苦太苦了,更是沒有掙錢的路子,平時大多數時候都是以物易物的。隻有那些城市裡的居民才能通過做達官貴人、領主們的生意,或者為他們服務掙到錢,城外的農民有一文錢都會被領主盤剝走。

  在掙錢做工的熱情下,港口的擴建很順利。而且許多商人聞着味就過來了。

  他們從傳聞中得知守望禅師是大明極其富庶的一位大高僧,這一次可能是因為天朝上國改朝換代的緣故避走海外,來到東瀛落腳。

  可是這不妨礙人家依然在大明有着巨大的關系網,也有大量的難以想象的财産,來做這位大和尚的生意肯定比做領主的生意還要賺啊。

  有了這些聞到花蜜一般的蜜蜂圍過來的商人,倒是省了守望禅師不少的功夫。他直接把一些采購交給這些人來做,同時向這些既是商人,同時也能充當中間人的商人們放出消息:

  守望禅師決定在這裡建立一個人間幸福的佛國,如果有婦女和孩童過來避難,守望禅師可以考慮給她們工作給她們食物,在這裡遠離戰火過上一段平靜的生活,等到和平了再返回家鄉。

  男性嘛就算了,除非是願意皈依佛門的年輕男性,他倒是可能考慮收他們為徒。青壯年男性還是自己去想辦法吧。

  商人們當然肅然起敬,覺得這才是天朝上國來的高僧風範啊,倭國的這些僧人,比一下都得拿去扔掉。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