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都市言情 穿越種田從成立教派開始

第714章 吞并高麗

  俗話說倉禀實而知禮儀。

  如果這支高麗新軍沒有軍饷,沒有吃穿,隻是在屠刀的威脅下為大明賣命,那他們要麼去欺壓高麗民衆來彌補損失,在高麗百姓中導緻對明軍的仇恨。要麼就會在被組織起來之後反叛,反而成為抵抗明軍的力量。

  現在他們有吃穿有軍饷有好處,立刻就“知禮儀”變成了一支乖順的隊伍。如果有人對明軍占領了本地不滿,他們還會反駁對方,為大明說好話,甚至與對方争吵。

  有了他們盡心維護,明軍占領本地并沒有反抗組織能夠擡頭。高麗百姓覺得日子沒有變差,明軍沒有搶東西也沒有征稅,還給了工作有些人能掙到錢,原先欺壓他們的高麗官吏也不見了,大家甚至覺得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無非就是擔憂還在,不知道将來會變成什麼樣而已。

  高麗百姓并不知道,他們已經被預定為大明百姓了。

  明軍一邊假裝和高麗國王談判,讓他們一直以為能投降免罪。一邊卻密切關注天氣情況,随時準備發起對高麗最後兩座重要城市中原京和北原京的進攻。

  可是大雪依舊一直飄到了2月底才停。明軍組織高麗百姓在雪中清理出道路來,為接下來的軍隊進軍兩京打下基礎。

  明軍讓高麗新軍鏟雪,然後給過來參加背雪傾倒的高麗民衆發放食物作為酬勞。

  有了充足的人力,從雪中開辟一條道路的速度就很快了。每小時可以鏟出8米寬的路800到1千米。

  背着背簍的高麗百姓走過來将背簍倒放在已經鏟走雪的地面上,将口對着還在鏟雪的地方。鏟雪的高麗新軍士兵站在雪上直接往他們的背簍裡鏟,四五鏟就能把背簍裝滿。

  然後有人協助百姓把背簍背到身上,往回走到指定的區域倒掉雪,然後再回頭排隊加入到背雪的過程中,完成一個循環。

  分工合作流程緊密,人力充足,鏟雪造路的速度極快。特别是等到有百姓把推車帶過來之後,幾個百姓就把裝好雪的背簍放到推車上,然後一起推走去倒雪,加快了效率還省了力氣。

  明軍給主動拿來推車的人賞了幾文錢,于是更多的人将家中工具拿過來,參與到了鏟雪的工程裡,讓大家疲勞的速度變慢,後期效率依舊能夠有所保持。

  明軍組織民衆每天幹12個小時,平均每天能鏟10公裡的雪。而西原京距離中原京直線距離也就65公裡而已。

  時間到達3月,明軍鏟雪的事情在前幾天就被高麗國王探知。他雖然很想欺騙自己事情還有回旋的餘地,他還能繼續當國王,可是已經再也沒辦法自欺欺人了。

  他知道明軍所謂的談判根本沒有誠意,來來回回談了這麼久隻是在拖延時間。

  此時高麗剩下的軍隊還沒從大雪中“蘇醒”,他們連一頓飽飯都沒吃到,讓他們過來緊急救援西原京隻會是一觸即潰。

  明軍在第8天到達西原京的城下,二話不說直接開始攻城,甚至沒有問高麗國王要不要投降。

  西原京的高麗守軍進行了微弱的抵抗。就算高麗國王拿出了金銀進行賞賜,還讓大家飽餐了一頓。

  但是這些日子太多的消息發酵,士兵們知道大半國土被明軍占領,最精華的地區都被明軍拿下了,高麗國已經是風雨飄搖。

  因此他們這些日子的戰鬥意志也在大雪中慢慢消散,大家都覺得很喪氣,因為看不到戰勝對方的希望。

  一座座城市被明軍輕松攻下,從來沒有堅持過一天,都是當天就被登上了城牆然後打進城内。

  因此就算拿到了賞錢,他們也沒有拼死作戰,他們已經開始惜命,不想為困守于此的國王賣命了。

  因為他們的這種消極抵抗,明軍發現簡易箭塔剛剛搭起來兩座,城牆上的守軍就在幾支長弩的威脅下一哄而散。

  雖然不知道為什麼,但明軍立刻開始雲梯登城,輕輕松松奪下了城牆。

  這一次拿城牆十分容易,反倒是進城之後經曆了一場巷戰。

  不過這也隻是高麗國王最後一支忠于他的軍隊了,在巷戰中被擊潰之後,高麗國王因為害怕不敢自殺,隻能出降,被明軍活捉。

  西原京被明軍攻破之後,北原京得到消息等明軍抵達後直接開門投降。

  至此,明軍在公元1年3月10日拿下了高麗全部重要城市,一些北面的小城根本不用去打也會跟風投降。此刻,可以說高麗全境落入明軍之手。

  消息傳到大明,3月12日發行的第二十四期《大明周報》刊登了明軍拿下高麗所有大城,高麗國王被擒,高麗已經滅亡,并入大明,分為高麗、新羅、百濟三個省和耽羅特區的消息。

  大明剛剛立國就輕松吞并了高麗,武德如此充沛,自然全國百姓十分高興。

  有的人高興我大明是個強國。有的人高興這場戰争打的又快又好,根本沒有因為綿延的戰争多征稅,拉壯丁等等。

  還有人高興這多拿下一個地方,今後怕不是能從那邊多買一些高麗人當做農奴來使喚,比佃戶要劃算得多啊。

  當然,也有人憂慮這個大明新皇帝會不會因此而好大喜功,開始南征北戰,最終耗空國力呢?

  總之,一場勝仗總是讓人高興的。

  而周宇也開始任命高麗三省和耽羅島特區的官員,開始戰後的恢複,以及将高麗人歸順入大明,成為高麗族的流程。

  高麗人此時也正在逐漸接受自己的國家被大明攻下的事實。因為明軍的優秀軍紀,他們倒是比較平靜地接受了這個消息。

  反倒是一些高麗潰軍轉變成了山賊匪寇,明軍需要對他們進行剿匪。

  為了鎮壓地方,高麗占領軍在請示了周宇之後,擴編了高麗新軍,将它的編制擴大到每個省兩個師,一共六個師的編制。

  而為了将高麗新軍打造成隻忠誠于大明的軍隊,周宇派遣延壽教的商隊前往高麗地區,開始建立采購點,除了采購商品之外也向高麗百姓出售大明的商品。

  這些采購點的利潤收入将用來貼補高麗新軍的建設。

  周宇不準備一直從中央财政之中撥款給高麗地區,讓高麗地區自己造血自己恢複就不錯了,慢就慢點吧,不會有什麼妨礙。

  高麗滅國的消息傳到了倭國,此時已經在争霸中取得一點點優勢的東雲家家主東雲誠立刻準備了一支2千人的倭人俘虜,準備當做禮物送給大明。

  除此之外他委托東雲誠親自回大明一趟,轉達東雲誠想要當倭國之主,希望大明皇帝能夠支持他的想法。

  他承諾隻要大明扶持他當上天皇之下的将軍,他可以每年送2千奴隸以及1萬兩金10萬兩白銀給大明。

  連東雲有些尴尬,他很難跟東雲誠解釋自己其實是被大明皇帝“流放”過來的。

  想想往事,這才過去沒幾年,當年那個連打翻天鹞都要苦戰一番的延壽教,人家的教主此時已經當上了皇帝。真是令人感慨唏噓。

  當時連東雲不斷下錯注,幾次站在了延壽教的對立面,差點萬劫不複。隻能跟着教主下的閑子,倭人上木健一一起來到東瀛搞風搞雨。

  此時上木健一已經是東雲誠麾下大将。

  連東雲有理由懷疑上木健一的背後就是周宇提供支持,否則很難說清楚他為什麼能有錢和裝備維持着那樣一批武士。但連東雲不敢問,他隻能裝傻當不知道。

  現在東雲誠要他去和已經是皇帝的教主大人談,他真想說:你去和上木健一講這件事說不定都比拜托我好。

  但連東雲還是答應了,因為他想家。

  他過去以為自己很自在,好男兒四海為家沒什麼。但是出海漂泊了這麼久之後,他開始渴望回家去看看。

  因此在報備過後,他登上了回大明的船隻。

  等連東雲見到周宇的時候, 時間已經到了4月。

  此時大明上下都在準備今年的春播。從清明開始到五月中旬,都是春播的日期。

  作為農耕社會一年之中最重要的事情,大明各處的工程都停了下來,讓雇員回去種地。

  不過這時候延壽教的人會做這些雇員的工作。告訴他們接下來的日子會繼續在這兒做工掙錢,家裡的田地如果沒人照看的話會長的很差,還不如少種一點,和地主說退掉一些田。

  大部分農民是不願意的,他們舍不得。可是人家說的也有道理,如果佃下來的田不種荒在那兒,地主可不管你種沒種,佃租照樣要收。

  因此他們就去和地主求情,希望能退掉一些佃的地,或者降低一些租子。

  這種事怎麼可能成功,地主們輕松拿捏了他們,警告他們如果不種就滾,到時候不會再有人佃地給他們種,他們到時候流落荒野沒吃沒喝的時候再回頭,都晚啦!

  拿捏是拿捏,農民确實有點怕,不敢得罪對方。但是他們的心裡未嘗沒有想着:就算我真的沒了田沒了家,也不會流落荒野當流浪漢,延壽教那裡盡可去得。

  少部分牽挂比較少的佃戶覺得出去做工舒服,就聽延壽教的人說的那樣退掉了一些地還給地主。

  而地主也不慣着他,退你有本事就全退掉,他們覺得想種地的人多的是,少了你一個我又不會傷筋動骨。

  不少佃戶就在這種情況下被退了佃,地主們以為這些人會回來跪着求他們寬恕。結果這批人都在延壽教的幫助下安置好了,他們想自己做工,讓家裡人種少一點田夠口糧就行。

  延壽教有的是田啊,延壽教可以佃給你種啊!

  于是這一次的春播,有些地主看着自己抛荒的一些田百思不得其解,過去就想種地的人那麼多,現在怎麼忽然不見了呢?

  但他們沒怎麼放在心上,就當給這些田休養休養了,總會有人願意種田的,不必擔心。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